这篇教育理论论文范文属于学生论文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教育理论相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打开学生心扉激励学生成功相关大学生免费论文网。适合教育理论及教育方法及教育学生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教育理论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通过班主任工作中两个真实案例的分析和研究,阐明了分析学生心理,运用恰当的心理疏导方法在处理学生问题、帮助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在第一个案例中,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发现其潜在的能力,然后运用成功教育理论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励学生取得成功.在第二个案例中,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运用同理心的方法,站在学生角度,耐心细致地和学生沟通,帮助其改正缺点.
写教育理论论文的注意事项
播放:30881次 评论:4519人
关 键 词 :成功教育;潜能;同理心
【案例一】
一、背景资料
学生:小C
性别:男
年龄:17
二、问题现状
小C是个活泼好动的男生.他手脚麻利,头脑灵活,尤其是天生一副大嗓门,再加上爱说爱笑的开朗性格,总是能让大家开怀一乐,是班里的“开心果”.但是这个开心果可没让我开心起来.比如开班会,我正在说宿舍的卫生问题,哪个宿舍因为什么问题扣了多少分,比如被子不整齐、地面不干净等.还没说完,他就接上话茬了,大声说咱班的某某同学从来不叠被子,大家哄堂大笑.那个同学窘迫地涨红了脸,他却一脸无所谓的样子.我找他谈了一次.他态度不错,说以后一定改正.可是他爱接话茬的毛病并没有多大改观.
三、心理分析
1.小C爱接话茬,根本的原因是希望大家注意他.他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愿望,这本身不是坏事,但是显然他没有找到正确的途径.
2.应该注意到,他开朗的性格和大“嗓门”是可以挖掘的资源,是能够帮助他走向成功的契机.
3.要帮他改正缺点,最好是能帮助他认识自我,并创设机会,促使他实现自我,走向成功.
四、转化策略
成功教育理论的学生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得成功.”运用成功教育理论,全面了解学生,找准促使其成功的契机,并创设机会,帮助学生走向成功.通过观察和了解,我发现小C也有好的一面.他虽然嘴上爱说,有些管不住自己,但是对班级的事情挺关心的,也爱表现自己.只要善于引导,就能让他的能量发挥在有用的地方,既为集体做贡献,又实现了个人的成功,一举两得.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教育理论的论文例文 | 大学生适用: | 硕士学位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7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本文出处:http://www.sxsky.net/xuesheng/410777.html
上学期学校组织朗诵比赛.我在班上宣布了这个消息,小C也主动报了名.这是个促使他变缺点为成功的起点,实现自我价值的好机会.开始练习时,小C的表现不是很好.所以,我采取了单独辅导的办法,先肯定他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是非常好的,然后帮他分析诗歌的意境和韵味.当他对诗歌有了一些感觉后,就一句一句地教他.他渐渐有了感觉,也放得开了.再合练时,已大有进步,声音洪亮,语气坚定,节奏也掌握得好.我对他大加赞赏.比赛的时候,他发挥得很好,班级取得了二等奖.我在班里特别表扬了他.他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有了成功的感觉.这时我又找他谈话,祝贺他,希望他能积极参加活动,展现自我,接话茬的毛病就别再犯了.后来他的毛病还真改了不少,对班级的事也主动参与,很上进.
五、启示
只有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才能用心去发现特长,去激励学生,去创设机会.小C的例子再次证明了班主任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还要有一颗乐观的心,用赞赏的眼光看每个学生,帮助他们发挥自己所长,实现自我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案例二】
一、背景资料
学生姓名:小Z
性别:男
年龄:18
家庭背景:该生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非常宠爱他,因此养成了骄横、自私的性格.什么事情都得顺着他,以他为中心.
学校背景:在班里他做事比较自私,对集体的事也不关心.平时脾气暴躁、爱发火,与同学、老师的关系都不是很好.
二、问题现状
这位学生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的利益和感受.有次班里调座位,轮到他们一行坐到靠边的位置.大家都按要求坐好了.唯独他不按要求换座位,我开始耐心地跟他讲道理,说了好几次,他都不理睬,最后还把自己的桌子给掀了,书掉了一地.当时我很生气,想大声呵斥他.但我克制了自己的情绪,没有发作.只是一直用严厉而又坚决的目光盯着他,直到他捡起了地上的书,把桌子摆好.
三、心理分析
1.他的不良性格是从小养成的,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不可能一下就改过来,得从学校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