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农民工及养老保险及模式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农民工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与跨越鸿沟:2.3亿农民工养老之辩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农民工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3月25日,深圳市福田区八卦岭八卦路的社保中心,与春节前比,要冷清许多.
“最高峰时候,一天有接近3000人来办理退保.”退保窗口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曾经有企业包了几辆大卡车,把工人一起运来办理退保,我们9点上班,8点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龙,一直忙到下班连水都难得喝上一口.”
退保者大多数是来自外省的农民工,因为现行养老保险政策的种种限制,使他们持续参保成为一种奢望,亦是我国社保体系中最令人忧虑的一个缺保群体.
官方的统计说,目前全国农民工总数近2.3亿人,截至2008年底,全国参加城保的农民工2416万人,只占城镇就业农民工的17%.
跨越这一个巨大鸿沟,目前上下各方的努力还刚刚开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目前已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个多月了,最后的办法虽然还在等待中,但是国家层面开始着力于农民工的养老统筹,农民工的老有所依问题,制度大门已经打开.
危险的忽视:土地养老的悖论
肖胜经是来自重庆市潼南县群力镇一个叫白兔村的农民工,进城十多年,一直当“棒棒”(重庆对进城帮人挑货的农民工的戏称),这四年才在小区做绿化工.
肖和老婆近四年租住的地方,是一幢随时会被拆掉的旧房.房屋共三层,每层有八间十来平方的小屋,住着和肖胜经一样的农民工及家人.这二十多户人,从事着搬运、装修以及水泥、木工等工种.
早已远离乡土的肖胜经们,对农村那几分地他们也很陌生了,土地这本是他们的最后保障,但说到回乡下养老,却又一脸茫然.提起办理养老保险,他们会笑笑说,“这是城里们的事”.
肖胜经们并不十分清楚,重庆市也已经开始考虑他们的养老问题.重庆政府今年制定的计划是,到年底前,使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0万的计划.但是,另一个数据或许令人联想:在重庆主城区,像肖胜经这样的农民工,计有316万人.还有418万农民工在重庆市外务工,他们的养老问题也同样令人关注.今年年初,受金融危机影响,市外回流返乡的农民工48万人,重庆市政府组织人员,对其中15984名进行抽样调查,结果仅有3147人参加养老保险.
农民工的养老保障的缺失并非仅在重庆.过去几年,民盟重庆市委针对农民工养老保险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了重庆、四川、贵州、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省市的农村、企业主、打工农民及社保部门.
专题调查组的负责人,重庆市政协委员、綦江县政协副主席冯秀乾告诉记者,接受调查的农民工中,83.2%的人不愿意参加目前推行的养老保险,80%的企业主不愿意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费,这些接受调查的农民工90.2%没有参加养老保险.
来自人保部的数据说,目前全国农民工总数近2.3亿人,其中进入城市就业约1.3亿人,在本地乡镇就业约9千万人,但他们每100个人中只有17个人参加了养老保险.
问题是,与此同时,在东部劳务输入省市,即使这参加养老的人中,却一直对是否退保犹豫.
黄咏出生在湖北省郧西县上营村,高中毕业后即出外打工,一年也就过年十几天在农村老家.黄咏最后领到了900块钱的退保费.提前退保并不划算,因为工厂为他交的养老统筹部分,不能带走.黄咏说,落袋为安,就当奖金了.
“老了就回家,还有一块地.”这曾是上一代农民工的普遍想法.退回农村能否解决养老,现在情况发生了微妙变化.
重庆市綦江县政协副主席冯秀乾告诉记者,目前45岁以上的农民工约占农民工总数的30%,他们因年老将逐渐返回农村,“但我国多数农村人多地少,即使是壮劳力,完全依靠土地也难以养活自己,老年人想依靠土地养活更加困难.”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农民工的论文范文素材 | 大学生适用: | 大学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4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参考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参考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土地作为最后的养老保障,如何来实现?这是一个危险的忽视.
农民养老四大模式
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实际上从2006年开始即进入制度新建的尝试.
当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抓紧研究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并能够与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
根据这个原则,各地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也在进行着不同的探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刘苓玲向记者表示,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概括起来有四种模式.
一是“城保”模式,即把农民工社保纳入城镇社保中,执行同一政策,但当农民工和企业终止和解除劳动后,社保机构大都将其个人账户的资金一次性发给本人,同时终结养老保险关系.目前,广东、甘肃、河南、陕西等许多省市采取了城保模式.
“这种制度缴费门槛过高,严重影响农民工和企业参保积极性.”
二是“综保”模式,这被称为专门为农民工“量身定做”的社会保障模式,首先由上海设计实施,即把农民工的工伤、医疗、养老三项保险捆绑在一起,按比较低的费率缴费,如上海规定综合参保率为12.5%.
此种模式比较符合农民工实际情况,但是更强调医疗与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则显得薄弱,同时自成体系,很难与城镇养老保险相衔接.
第三种是“双低”模式,即低成本进入,低标准享受,它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主要通过降低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等方式,降低农民工的参保成本.相对应的养老保险待遇也适当降低,重庆2007年推出的政策,就采取了这种模式.
此外,还有“农保”模式,这也被称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即将农民工纳入流出地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各地推行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不能真正起到养老保险作用,得不到广大农民工及企业主的支持,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希望国家层面进行统筹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很差钱:高投保率之问
影响农民工参保的一大障碍,是缴纳比例太高.
按照现行大多数省市普遍实行的“城保”模式,用人单位需缴纳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工资的8%,这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低收入的“农民工”而言,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记者获得的一份民盟重庆市委的调查显示,农民外出务工,70%以上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还有相当部分月收入只有700元左右,农民工普遍认为,除了生活费,每月再交这笔费难以承受.
重庆市綦江县政协副主席冯秀乾告诉记者,养老保险缴费是以当地职工上年人均工资为基数,即使在西部一些省市,职工年均工资也高达一万二以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高达两三万,大大高于农民工实际收入.
“如广州市职工年均工资两万以上,社会养老保险个人每月需缴费100元以上,这对每月收入700元左右,除了生活费只剩400元左右的农民工实在难以承受.”冯秀乾说.
对于农民工来说,“一百块也好,五十块也好,都很重要,舍不得拿去参加社保.”重庆农民工肖胜经说.
肖胜经的租房邻居王海,是一家建材公司的搬运工,月收入不到1000元.他今年46岁,来自重庆市巴南区,也跟老婆到城里闯了近十年,干过无数零工,做建材搬动是近三年的事,公司仅给他办了一份“意外伤害险”.
对于参加养老保险,公司不提,王海也不想交.根据重庆出台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较城保模式要低,即用人单位缴费率为10%,个人缴费率为5%.重庆市劳动保障局在进行政策宣传时举例,假如一个农民工现在的月收入是1000元,那么他每个月应缴费50元,单位为共交费100元.
王海50块也拿不出来.王海十多岁的儿子目前还在巴南读技校,每年需交二三千学费,大多都靠王海省吃俭用得来.他还有个目标,希望这些年能攒些钱,回镇上买个房,所以,“用钱的地方多了”.
在王海农村家里的,有两位老人,全家五亩多地都流转出去了,一亩每年可收租金六七百块.王海把这些钱全部留给老人用.王海认为,这大概也是他养老的方式.
如何设计出让农民工可接受的缴费率,便摆在决策者面前.刘苓玲指出,这个矛盾在于,高费率会使农民工望而切步,但低费率也意味着低保障及保障不足.
艰难的等待:缴纳年限之问
让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缺乏热情的另一大制度障碍,是“累计”15年的缴纳标准.
对于农民工,一直在一个单位呆上15年,是不可思议的事.
调查发现,农民外出务工流动性非常大,其中跨省区流动的占72.8%,务工三年换过两个以上单位的占67.2%,有的一年换两三个单位.
现阶段各地执行的养老保险政策规定,农民工累计缴费15年才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农民工解除劳动合同后可保留养老保险关系,重新就业时续接,也可将个人账户部分,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2006年初试的上述农民工养老政策,制度漏洞随即出现.调查发现,很多地区在具体执行养老保险政策时,成了“解除劳动合同必须退保”,特别是跨省市流动的农民工,调换工作岗位后很难转移、保持养老保险关系,即使个别的能转移,但是费时费钱费精力,让农民工望而却步.
很多农民工都心里有这样一本账,即使务工期间年年月月缴费不止,也很难跨越累计缴费15年这道高高的门槛,晚年同样与养老保险无缘.
19岁的小辛来自黑龙江农村,目前在北京东三环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做保安,小辛所在分公司给城镇户籍者都上了“四险一金”,对于农村户口者,公司则由其自愿选择,不参保则每月多发两三百元.
小辛外打工时间并不长,但他不能想象在这个单位甚至北京呆上十几年或更长,“听老乡讲,如果上了保险,最后离开单位不干了回老家,只能退保
农民工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这篇论文来自 http://www.sxsky.net/baoxian/ylbxlw/442785.html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刘苓玲告诉记者,这样完全为城镇职工打造的制度显然无法简单拷贝到流动性强、没有固定工作的农民工身上,“而且现行规定没有明确‘累计’概念,‘在当地累计工作15年’的硬杠杠只能迫使农民工‘退保’.”
跨省转移:壁垒森严
跨区域转移,是农民工养老保险遇到的最大的制度壁垒.
农民工由于流动性大,在全国各地统筹标准千差万别的情况下,转入地和转出地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规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时只能转个人账户,而不能转社会统筹部分的钱.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唐钧表示,按照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转移办法来看,转保只要求转个人账户的部分,这样的话,接收个人账户,转入地实际上是吃亏的,因为转入地将承担加上共济基金计算出来的退休金,但又没有收到这个共济.
以重庆为例,其曾做抽样调查测算,外出的418万农民工中有82.35万人参保,月缴费基数1583元,按单位缴费比例20%,个人缴费比例8%静态测算,2008年应缴纳养老保险费43.8亿元.如按现行转移办法,1年最多只能将农民工个人缴纳的资金12.51亿元转回重庆市,而企业缴纳的统筹基金31.29亿元则留在务工地.
唐钧表示,反过来,退保给当地带来的好处却显而易见:退保只能退出个人账户中的钱,企业缴纳不超过20%的部分归当地社保基金共济所有.因此出现了很多地方都不愿意接受外地转入,对于退保倒是大开绿灯.
深圳便是个受益的城市.按照2008年深圳87.696万退保人数以及深圳企业缴纳养老金10%计入共济基金的比例,结合深圳100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初步计算,每个月农民工退保增加在地方社保统筹基金的金额就达8769.6万元,一年下来就近10亿元.
冯秀乾也表示,农民工工作年限一般是18岁至45岁,即一生中最旺盛的时期,为东部发展作出贡献,而他们中98%以上,不可能在打工地落户安家,等他们年老了,不能干了,只得回到老家,成为西部地区的负担,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但是劳务输入地似乎也有苦衷.记者从深圳市社保局也了解到,为了减少农民工退保,该局一直呼吁国家应该建立农民工的养老保险转移机制.
导致这难题的主要原因,中国社科院社会保障学者郑秉文称,“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养老保险实行的是地方统筹,地方利益令转保变成一件难事”.
国家统筹命题
2009年2月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论证数年之久,攸关2.3亿农民工养老问题的国家层面的政策立法正式破冰,对前述三大难点问题,也作了回应.
针对农民工收入普遍偏低的特点,办法规定:用人单位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的12%,比目前规定的平均缴费比例低了8个百分点;农民工个人缴费比例为4%至8%,企业全部计入个人账户,以根据本人的收入情况合理选择和确定.
针对农民工就业流动性强的特点,办法规定了个人账户“权益累计”和跨区域转移时账户金额不减少的办法.
这意味着,无论农民工在哪里工作,他的个人账户的资金都会累计起来,然后按照其累计工作年限计算支付,不管其是否满15年,都可以按照相应的办法领取自己账户的资金,这在制度设计上打消了农民工担心资金流失的顾虑.采取以上措施后,农民工离开就业城市、中断参保缴费的,原则上不再办理“退保”.
刘苓玲认为,与其他群体不同,农民工构成十分复杂,对养老保险需求的意愿和需求能力也有较大差别,这个政策可以看作是一个过渡性的政策,国家应在此基础上,尽快解决城乡制度的衔接.
最后的焦点问题就是,办法中关于异地接续的具体操作仍不明朗.
从参保农民工的角度来看,最基本的问题是“可转移”问题.重庆市社科院城乡所所长许玉明告诉记者,“可转移”应当是核心的政策目标,是整&
相关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