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企业的良知唤醒行为与网络嵌入模式研究综述_工商管理

时间:2020-09-07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通过对社会企业良知唤醒行为、网络嵌入模式的概念和理论研究的文献分析,进一步对社会企业、良知唤醒行为、网络嵌入模式的概念进行了清晰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现有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关键词:社会企业;良知唤醒行为;网络嵌入模式社会企业的兴起,为我国解决纷繁复杂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

据英国政府统计,到2015年底,英国有社会企业近70000家,雇员人数近100万,年营业收入达240亿英镑,73%社会企业的75%收入来自商业活动(socialen-terpriseUK,2016)。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社会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JayBoolkin,2016)。

在我国,社会企业得到了政府、企业、投资基金、孵化机构、慈善机构、高校等方面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联盟、社会企业研究中心的成立和不断涌现的新创社会企业,进一步体现了社会企业对我国的影响开始扩散。由于多年的积累,我国在教育、医疗、环保、扶贫、失业、助残、养老、食品安全等领域还存在大量的社会问题急需解决,因此社会企业在我国具有“天然”的巨大发展潜力。然而,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社会企业发展才刚刚起步,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不高、规模不大;而且发展还很不平衡,主要分布于大城市,不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还很少(上海社会企业研究中心,2013)。

正是由于“制度”“经营”“社会信任”的困境,我国社会企业在规模、管理、技术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还处于较低水平,社会企业的“社会性”“低盈利性”决定了其“资源依赖”,需要有效地嵌入特定社会网络以获取所需资源。然而,不能给予支持者相应经济回报的资源获取行为(Albert、Dean、Baron,2016),导致社会企业在网络嵌入的模式和行为方面与商业企业有很大的不同:更倾向于唤醒具有同情、利他和亲社会动机的资源拥有者的“社会良知”,使其对企业的“使命呼唤”做出积极响应(Milleretal.2012)。

一、基本概念研究

(一)社会企业

社会企业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态,已被充分定义。

1.国外的观点

Santos(2012)认为,社会企业是不为私有利润进行商业活动并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的一种组织。

美国社会企业联盟认为,社会企业是以社会公益为基本目标的组织,运用商业手段和市场力量以促进社会、环境、社会正义的进程。

英国DIT对社会企业的定义是:“社会企业是以社会目标为主的企业,其收益剩余主要用于现有经营或社区的再投资,而非用于满足股东利润最大化需求。”

Defourny、Nyssens(2010)认为,社会企业是劳动者合作社和生产型非盈利组织的交叉点。

Doherty等(2014)认为,社会企业是一种兼具非盈利组织和商业企业特征的一种混合组织形式。

DennisR.Young(2001)认为,社会企业是采取企业的方式和商业活动,以促进社会事业或对公共财政有所贡献为目标的组织。

2.国内的观点

上海财经大学社会企业研究中心等(2013)提出了三种本土化定义:一是以创造社会效益为核心文化的企业。二是以社会效益为首要目标、社会公益投资为主要利润分配的企业。三是经营性收入为主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3.定义总结

各种定义虽然具地区特征和一定差异,但是所有定义均包含两个明显特征:社会企业通过某种形式的商业活动来获取收益,同时追求社会目标。

总结现有社会企业的定义,本研究将其定义为:社会企业是一种以商业/市场活动为主要手段,以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为核心目标/使命的组织。即社会企业是以社会使命为中心,通过商业活动以维持其经济可持续性,以社会效益为首要目标、社会公益投资为主要利润分配的企业。

(二)良知唤醒行为

1.我国古代的观点

在我国古代,良知的概念是先验主义的。

孟子认为,良知是不须思虑而知道的是非、善恶、恻隐、辞让之心。

王明阳认为,良知就是心的本体。

2.我国现代的观点

当今,我国多数学者认为良知是“后验”的。

李大健(2013)认为,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良知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履行对社会、对他人义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道德意识。

冯培(2009)认为,良知是一定社会和阶级的道德规范原则在个人意识中形成的稳定信念和意志。

冯勇林(2011)认为,良知就是意识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指向个体最本真的关切,这种关切与人的体验有关。

3.国外的观点

国外关于良知的论述主要体现在哲学、伦理学、神学、心理学研究中。

马丁·海德格尔(1999)认为,良知是此在从“非本真状态”向“本真状态”回归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一种“呼声”,它随着本真存在的展开而呈现,随着此在的沉沦而隐没。

弗洛伊德认为,良知是个体人格的有机构成,处于“超我”层面,它通过对权威人物价值理想的认同和内在化,使个体自觉对外在权威和集体规范产生认同并自觉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

斯坦因提出了“日性”“月性”两种良知原型:日性良知概念与“超我”人格的概念类似.与本体的伦理属性相对应;月性良知则与本能、欲望和集体无意识相关,表现为母性的宽容和善意,与本体的心理属性相对应。

康德认为,良知就是“内在道德法庭”。

黑格尔认为,良知是一种与纯粹义务相关的意识。

霍尔曼认为,良知是特殊类型的一种意识。

怀特海认为,良知就是注意的一种样式。

4.观点总结

结合现有定义和本研究目的,将良知定义为:良知是个体内在的、同时来自先验与后验的关于对社会、他人应尽义务的一种特殊意识。

进一步,从组织层面将良知唤醒行为定义为:社会企业良知唤醒行为,是指社会企业活动中意图激发(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等利益相关者认同、支持企业实现其社会目标和使命的行为。

(三)网络嵌入模式

Polanyl(1944)最早提出网络嵌入的概念:“经济活动是嵌入在社会和文化结构中的。”

Granovetter(1985)认为,经济主体的行为会受到其嵌入的社会网络的影响。

Granovetter(1992)又认为,行动者的网络嵌入可分为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其中,关系嵌入关注的是网络中节点之间的关系特征和模式,而结构性嵌入关注的是网络整体连带结构,如类型、规模、图式、多样性等。因此,网络嵌入的本质内涵在于经济行为嵌入于社会结构中并受其影响,同时,个体或组织选择网络嵌入行为时可能也会受到其经济或其它动机的影响。

结合现有研究结果和本研究目的,从组织层面将网络嵌入模式定义为:网络嵌入模式,是指组织构建、维持的社会关系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关系特征。其中,结构特征主要是指网络的类型、组织在网络中的位置;关系特征主要是指组织与网络成员间关系的强度、关系的模式(主要指资源在二元或多元互动过程中流动的内容和方向等)。

二、主要理论研究

(一)良知唤醒行为相关理论研究

1.在社会企业研究领域

有关社会企业良知唤醒行为的研究大多还处于概念和理论探索分析阶段,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会企业的“使命管理”“印象管理”等领域。例如,不断有学者提到社会企业面临的困境:一方面,需要持续从外部个体、组织获取所需资源;另一方面,又不能给予支持者相应的经济回报(Albert、Dean、Baron,2016)。因此,需要不断唤醒具有同情、利他和其他亲社会动机的资源提供者对社会企业的使命呼唤做出积极响应(Milleretal.2012;Nicholls、Cho,2006)。社会使命作为社会企业关键资源,可以撬动企业内外赞助者的帮助和支持?(Dohertyetal.2014)。帮助社会企业利用“双重使命”身份实施“印象管理”,通过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展示不同、多重的形象来吸引顾客购买、影响力投资、私人捐赠和其他形式的慈善行为(Teasdale,2010)。为此,Albert、Dean、Baron(2016)从社会认知视角,进一步分析了社会企业使命的不同特征对潜在资源提供者支持决策的影响。Albert等认为,社会价值一致性、心理亲近性、创新性、社会价值大小、成功可能性、紧迫性等社会使命特征对资源提供者的伦理决策有积极影响,为寻求外部资源支持,社会企业需要科学地构建其社会使命以吸引外部资源流入。Jones(1991)则从注意力视角,分析了使命呼唤信息的突出、生动和相关特性对个体伦理决策的影响,认为个体道德强度(moralintensity)是影响其伦理决策/行为的关键变量。为分析社会企业良知唤醒行为,Teasdale(2010)详细阐述了社会企业为获取资源实施印象管理的过程:识别出资源拥有者及其期望一与资源拥有者期望/价值观一致的印象表达一倾听反应并适时调整印象表达一获取资源支持。

2.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

与良知唤醒行为相关的研究主要涉及企业慈善捐赠、志愿者活动、善因营销、公益宣传等企业慈善/公益行为研究的大量文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慈善/公益行为的影响因素(Marquisetal,2016;Mulleretal,2014;DuX,JianW,DuY,eta,2014),企业慈善/公益行为对市场/消费者行为的影响(Karaosmanogluetal,2016;李敬强等,2010;Lichtensteinetal,2004),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Petrenko,2016;Martinez-Conesaetal,2017;张彪等,2017),对股东利益的影响(Godfreyetal,2009;Chenetal,2017),对公司声誉的影响(Szocsetal,2016)等。从大量实证研究结果看,由于研究情景、测量、视角的差异,因此许多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如企业慈善行为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中正向、负向、无关系均存在。

3.在社会学、伦理学研究领域

Holeman(2007)以美国动物和环境保护志愿者为例,分析了这些志愿者社会良知觉醒过程和社会活动家身份的形成过程和阶段。

Biswas(2016)研究了网络社会媒体的使用在唤醒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决策方面的作用。

(二)社会企业网络嵌入模式的理论研究

虽然有关社会网络/社会资本与商业企业(成长)绩效已得到充分的研究,然而社会企业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中心、追求“经济可持续性”的“双重”使命,导致社会企业机会识别、合作方式、利益分配等方面明显不同于商业企业(Dacinatal.,2010)。特别是在网络嵌入与管理等方面可能不同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企业。由于现有关于商业企业的网络研究成果不能直接用于社会企业,因此社会企业的网络嵌入与管理亟需新的理论。为此,近年来关于社会企业的网络研究开始起步,一些学者提到社会网络可能是社会企业成长的一个关键要素(e.g.,Bradach,2010;Waitzer、Paul,2011)。

当前,多数研究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

Busch(2015)从动态的视角,对社会企业发展四个阶段(机会识别、创立、成长、持续成长)的社会网络结构和内容,以及可能给社会企业(成功)绩效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Busch认为,在社会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资源需求和战略性挑战的变化,那些能够适应这些变化并对其网络连带的类型和内容进行相应调整的社会企业可能成功,跨边界选择网络连带可能带来更好的绩。Busch(2013)运用案例分析和半结构访谈方法,分析了肯尼亚农业社会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是如何构建和管理企业社会网络的。

Welter等(2014)采用归纳法,研究了支持性组织帮助社会企业家的方式并使其成功的机制,发现了五种支持形式:培训、辅导、评估、社区构建、提供资金。

Qureshietal.(2016)从社会网络理论的视角分析了中国社会创业,发现拥有异质性社会网络的社会企业家更能抛弃陈规并采取创新性的行动。

DaviesandRyals(2010)识别了社会企业演化过程中合作伙伴类型的变化:早期以家庭成员为主,随着规模和影响的增加,则通过增加更远距离网络伙伴来获取新资源。

Dacinetal.(2010)认为,社会企业擅长管理资源依赖,利用其嵌入的社区、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连带来确保外部资源的安全,从而创造社会活动机会。社会企业运用与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关系发起一种“创造性机制”以超越外部环境资源获取障碍。

Dohertyetal(2014)认为,强连带是社会企业获取资源的管道和填补制度空白协同工作安排的基础,与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志愿者间(社会投资基金)的强关系可用来获取资本。

Zafeiropoulou、Koufopoulos(2013)从社会网络理论的视角,运用四个英国社会企业连锁经营案例,分析了组织之间的关系嵌入性,发现信任、协作、减少冲突、授权稳定性和灵活性对社会企业连锁经营绩效和发展至关重要。

Smith、Stevens(2010)探索性地分析了社会企业的地理位置和活动空间是如何了社会企业的网络嵌入水平,以及社会企业的结构性嵌入是如何影响其社会价值的评估和涨缩,同时,还分析了不同类型社会企业嵌入的不同社会网络。

Hazenberg(2016)在更宏观的层面分析了制度型网络和利益相关者网络是如何影响社会企业生态系统的。

Lee(2016)研究发现,关系资本在“企业家精神社会企业经济绩效”与“企业家精神社会企业社会绩效”关系之间均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

三、现有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一)现有研究局限

从文献回顾与分析结果来看,关于社会企业为获取资源,通过良知唤醒行为进行网络嵌入的相关研究,目前还处于理论探索和概念研究的初步阶段。虽然部分研究采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试图提炼或发现理论,但是由于缺乏大样本数据的实证支撑,不能形成系统、清晰的理论。

(二)未来研究方向

根据现有研究,为了构建社会企业发展和成长的科学理论,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一是需要通过扎根理论的方法,对社会企业的良知换性行为、网络嵌入模式的概念进行精准界定,以此为基础,开发相应测量指标体系。二是需要以成熟、坚实的理论为基础,构建良知唤醒行为、网络嵌入模式与企业成长的综合理论模型。三是需要通过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大样本数据,对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反复检验和修正。

参考文献:

[1]上海财经大学社会企业研究中心等.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影响力投资发展报告ERl.2013.

[2]Albertetal.FromSocialValuetoSocialCognition:HowSocialVenturesObtaintheResourcesTheyNeedforSocialTransformatioriEJl.JournalofSocialEntrepreneurship,2016:1-23.

[3]Milleretal..VenturingforOtherswithHeartandHead:HowCompassionEncouragesSocialEntrepreneurshipEJl.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012,37(4):616-640.

[4]Santos.ApositivetheoryofsocialentrepreneurshipEJl.JournalofBusinessEthics,2012,111:335-351.

[5]Defournyetal.ConceptionsofsocialenterpriseandsocialentrepreneurshipjnEuropeandtheUnitedStates:convergencesariddivergencesEJl.JournalofSocialEntrepreneurship,2010,1:32-53.

[6]Dohertyetal.Socialenterprisesashybridorganizations:Areviewandresearchagenda[J].Internati;onalJournalofManagementReviews,2014,16(4):417-436.
[本文转自WWw.dYLw.nEt第一论文网代写工商管理论文]

[7]王明阳.王明阳全集EMl.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8]冯勇林.现象学视域下的良知理论EDl.昆明:云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9]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2版)EMl.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lO]Polanyi,KarlThegreattransformation:ThepoliticalandeconomicoriginsofourtimeDv0.BeaconPress,1944.

[ll]Granovetter.Economicactionandsocialstructure:theproblemofembeddednessEJl.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1985:481-510.

[12]Granovetter.ProblemsofExplanationjnEconomicSociology,hletworksandOrganizations:Structure,FormandAction[M].Boston: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1992.

[13]Welteretal.BehindEveryGreatSocialVenture:TheRoleOfSupportOrganizationsTnSocialEntrepreneurshipECl.AcademyofManagementProceedings,AcademyofManagement,2014(1).

[14]Dacinetal.Socialentrepreneurship:whywedon´tneedanewtheoryandhowwemoveforwardfromhere[J].A-cademyofManagementPerspectives,2010,24(3):37-57.

[15]Jones.EthicalDecisionMakingbyIndividualsirTOrganizations:AnIssue-ContingentModelEJl.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91,16(2):231-248.

[16]Karaosmanogluetal.CSRmotivationandcustomerextra-rolebehavior:ModerationofethicalcorporateidentityEJl.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16,69(10):4161-4167.

[17]Petrenkoetal.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orCEOnarcissism?CSRmotivationsand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16,37(2):262-279.

[18]Martinez-Conesaetal.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anditseffectoninnovationandfirmperformance:AnempiricalresearchjnSMEsEJl.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17,42:2374-2383.

[19]Biswasetal.lmpactofSocialMediaUsageFactorsonGreenChoiceBehaviorBasedonTechnologyAcceptanceModel[J].JournalofAdvancedManagementScience,2016,4(2).

[20]Waitzeretal.Scalingsocialimpact:Wheneverybodycontributes,everybodywinsEJl.Innovations,2011,6(2):143-155.

[21]BuschC.Socialnetworks,venturegrowth,andsocialventureperformanceECl.AcademyofManagementProceedings,A-cademyofManagement,2015(1).

[22]BuschC.HowandwhydosocialentrepreneursjnlowincomecontextsbuildupandLeveragenetworkstoperform?AcomparativestudyofsocialventuresjnKenya.TheLondonSchoolofEconomicsandPoliticalScience,2013.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