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六年级的班级管理工作是班级工作中的重点,这个时期的学生即将面临他们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考试,因此,在这个时期给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安稳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是我们在这个时期应该去研究探讨的重点。而人本主义的理念,能够很好地促进班级氛围的融洽和学生对于集体的感情,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情况影响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人本主义,小学班级管理,人本理念
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班级感情
在当今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一直注重的是整个班级的管理和谐,认为整个班级不管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只要看起来和谐安稳就可以了。所以,我们经常使用高压的班级管理方式,严肃的惩戒制度来达到我们班级管理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班级整体看起来可能井井有条,但是具体到学生,可能会因为高压而对班级没有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使他们对于班级感情比较淡薄,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我们要充分把握人本主义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真真切切地体验到集体带来的温暖。
例如:我们在进行班规制定的时候,不要沿用一些老套的,刻板的班规制度,而是充分发扬民主氛围,让学生根据固定的班规制度,自己对班规进行一些修改,使学生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比如:“不准带零食到校”这一条班规,这是为了学生的营养和身体考虑,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如果遇到学生没来得及吃早饭情况,那么,这条班规就显得有点不近人情,所以经过学生的讨论,将班规改成了:“无特殊情况不得带零食到校,上课期间不得吃零食。”通过这样的变通,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人情味,那么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感情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
二.放手班级活动,提高学生活动参与性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班级和学校会经常举办一些活动,比如校运动会,诗歌朗诵大赛等。以往这些活动的参与都是班主任指定学生参与,学生被迫参加,这就导致了原本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虑的活动,到最后变成了老师和学生厌烦的形式主义,没有达到活动的举办目的的同时,还不利于班级氛围的培养。所以,我们要掌握人本主义理念的实质,将举办和参与班级活动的权限完全下放到学生的手中,我们负责活动问题的解决和从旁指导,以此来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同时增进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对班级有归属感。
例如:在进行“校运动会”这一活动时,我们完全可以将参赛人员的组织、训练交到班委会手中,由他们去挑选参赛者,并做好沟通,我们负责对于训练需要的器材进行准备,对于训练强度进行辅助指导,并用适当的管理手段来提高未参赛学生的参与感。比如:我们可以组织班级啦啦队,后勤部队,学生陪练等辅助比赛队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感和自主性,达到举办活动的目的,同时提高班级凝聚力。
三.完善考评制度,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我们进行班级学生考评时,我们主要参考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考评制度是非常片面的,并且对于学生是非常不公平的,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需要完善考评制度,主要参考学生全方位的特点,给予学生中肯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善于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对学习方面不太突出的学生,要从其他方面给予学生全面的评价,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班级评价中,有的学生可能学习成绩较好,但是个人交际表达能力比较差,不利于学生发展,那么我们在进行评价时,不能因为成绩这一个闪光点就忽略学生这些缺点,要在评价中指出。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学生学习不好而不重视学生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就,比如有的同学交际沟通能力很好,有的同学的管理领导能力较强,有的同学为人处世比较全面,等等。所以,我们在进行考评时,要在肯定学生这些能力的同时,适当提点学生注意学习成绩的提高。通过这样的考评制度,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努力改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
在新时代的新思维模式下,班级管理的工作模式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我们作为班级管理者,要顺应大时代的潮流,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新兴的班级管理模式,对自身和班级工作负责,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次旦欧珠.论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人本主义的体现[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388-388.
[2]李郝,高锐.人本思想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教师,2016(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