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堤防工程关系河道防汛工作,对保证民生及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就辽宁省境内河流进行情况及河道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堤防工程管理中所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旨在加强河道堤防工程管理与建设,保障辽宁省防汛工作的全面开展与实施。
关键词::堤防工程;河道治理;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1关于辽宁省境内河流及其具体情况分析
辽宁省境内河流较多,其主要河流包括辽河干流、浑河、太子河、柳河、绕阳河等;所跨越区域涉及铁岭、辽阳、盘锦、本溪、抚顺及鞍山等区域,流域内城市相对较为集中,且人口密集,交通发达,属于辽宁省、甚至全国重要的工业及能源产地,年国内生产总值可达到5000多亿元。该区域境内河流多处于高纬度河流,东源于长白山、西位于大兴安岭余脉,而南临渤海,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约为500-1000mm之间,且主要集中于6-9月份。基于辽宁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较为充沛的降水量导致该流域出现洪涝灾害的几率较高且危害严重[2]。据统计,自我国成立以来,先后共发生洪水灾害40余次,而特大洪涝灾害10余次,主要发生于太子河、浑河及辽河流域,直接造成经济损失300多亿元,且造成无数居民无法安居,影响颇为严重。九十年代初期,辽宁省加大了防洪抗旱的治理力度,先后加大了河道堤防工程建设,并对河道实施了治理,如拓宽河床面积、限制河道局部采砂作业等,防洪设施已基本完善。同时,辽宁省结合辽河、太子河流域情况,相继建设了观音阁、大伙房、石佛寺等大型水利枢纽,初步形成了以水库调蓄与堤防防御相配套的防洪调水体系,实现了水利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发展。
2辽宁省河道堤防工程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辽宁省河道堤防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经过长期的投资与建设,辽宁省现已基本形成以省、市、县为一体的综合防御体系,河道管理工作已得到了全面的开展。如目前全省共建立市县河道管理单位90余个,基本已涵盖辽宁省境内各个区县,且部分单位已基本实现了自收自支,极大保证了辽宁省水利设施建设需求。就人员来讲,辽宁省所涉及的河道管理单位人员素质已得到基本保证与提高。据统计,现有河道管理部门人员学历水平得以明显提高,如本科以上学历占据总人数的50%以上,而硕士以上学历达到了15%;博士学历人数也得以明显提高,且大多员工均属于国内重点大学水利工程相关专业毕业,员工技能得以明显提升。同时,就资金保障而言,辽宁省加大了水利设施基本设施建设,且加大了资金的支持;同时,积极采取各种政策优惠,吸引当地企业采用融资方法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水利设施投资及河道维护所需的资金及技术得以有效保证,为防洪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物质保证[3]。
2.2辽宁省河道堤防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综合以上对辽宁省境内河流分布基本情况的分析与对河道治理相关资源保证情况的说明可知,辽宁省河道工程投资与管理水平得以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在河道堤防工程管理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必须加以处理与应对,具体问题如下:
1)河道堤防工程管理意识不强;如近些年,国家对经济建设的投资力度及要求很高,相应地方政府对经济建设的关注力度也相对较大,导致对河道堤防工程的投资与关注力度不足,责任不明确及意识不强。虽然结合国家关于水土保持及防洪体系建设总体要求,辽宁省对河道堤防工程的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但不少从业人员思想意识薄弱,认定河道是天然形成而洪涝灾害发生属于自然规律的现状导致河道治理不能及时且按照要求开展,影响堤防工程的治理[3]。同时,周边部分居民的认识问题,如在已建堤防工程上私自违章取土及肆意向河道排放垃圾,更有甚者,部分建筑企业恶意倾倒建筑垃圾于堤防工程之上或河道,造成堤防作用受到严重限制及河床升高,导致河道及堤防的抗洪能力薄弱,对周边居民及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且使得国家财产及利益受损。
2)管理措施不明确及效率低下;造成该类工作缺失及效果差的原因主要集中于以下两方面内容:
①多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及缺乏主导单位的现状造成整个管理过程混乱,缺乏统一标准与认识,同时,部门之间处于利益问题,相互推脱与作难,造成整个管理工作开展效率严重低下[4]。
②当前堤防工程管理过程缺乏统一的标准及措施制定缺乏数据支撑;结合现有情况,辽宁省为实现对水利河道项目的定期检测与综合治理,投入了一些自动化及动态监测设备,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监测与分析要求。但出于管理问题及经费不足问题,部分设备故障而未得到及时维修,从而导致设备常处于闲置状态,未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从而影响数据收集及措施的制定。另,对于河道堤防治理中的监督处罚措施不足及力度不到位等也是主要原因,造成了有法可依但执法不严的局势,造就法律如同虚设,影响其实施。
3)人员管理及团队建设问题;基于长期所形成的水利管理工作方式,虽然辽宁省各个水文管理及河道管理单位均配置了专业、高学历的技术及管理人才,但员工的思维意识不到位、责任心低及缺乏团队意识等,对治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阻碍。具体来讲,首先,人员培训力度不足,高学历与干好河道治理并无对等关系,单位缺乏培训而造成人员眼高手低的情况,缺乏专业技能及锻炼,无法在水利治理中发挥应有价值。其次,员工奉献意识不弱,责任心不强,河道治理工程常涉及巡视等环节,而部分人员对工作不作为,严守8h工作值的方式造成工作效率低。另,人员管理缺乏激励手段,导致部分人员认定该项工作无发展前景,故而造成缺乏工作激情的现状,将造就员工团队意识差,我行我素的局势,影响工作开展[5]。
3关于辽宁省河道堤防基本结构及工程管理应对措施分析
3.1关于辽宁省河道堤防基本结构及实施情况分析
结合现状,辽宁省堤防多采用混凝土材料进行施工,其而对于部分有特殊要求的地域,采用对混凝土板桩对河岸进行加固,并在上部附土及种植草皮,实现美化环境及保护生态的要求。同时,为实现堤防防冲、防渗等功能,堤防施工堤脚基础常大范围开挖至岩石,并使用高强度混凝土进行实施,保证其强度及抗渗性。而对于堤防漫顶问题,一般施工中加强了对后坡与堤顶的防护,并与区域路面相结合,实现了较好的景观布局。堤防材料的选择一般多以混凝土、砌块、条石居多,其目的在于保证结构强度及美观效果,同时也符合城市规划与造景要求[6]。同时,堤防修建应与周边区域交通结合,并与周边水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综合考虑周边建筑景观,实现较好景观效果并提升城市品位,促进旅游开发与资源利用之效果。
3.2辽宁省河道堤防工程管理应对措施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及辽宁省河道堤防工程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相关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以保证河道堤防工程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1)做好堤防工程的检查与管理;对于此,辽宁省应根据本省市实际情况建立经常检查与定期巡视相结合的检查管理制度,同时,成立由省市主管领导牵头的不定期检查制度,以实现对相关人员的监督与河道堤防治理工程的全面开展与落实[7]。首先,对于经常性检查,应落实相关责任,切实做到对堤防工程实际情况的掌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与上报,以确保该工作的全面开展。定期检查主要针对河道堤段,查看是否存在河堤损坏及用作其他功能的情况,同时,对于汛期(包括汛前及讯后)的预防及预后情况应做好调查与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与解决,以保证水土资源的保持及堤防工程功能的正常。此外,对于不定期的检查,应特别重视灾后的重建工作,及时汇报相关事故及采取措施处理,确保堤防工程能够实时投入有效运行及保证防汛安全[8]。
2)加强现代化管理手段及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结合现有情况,为更好开展河道堤防水土保持工作,首先应加强基础设施及设备投入,大力引进先进自动化监测设备,实现对堤防工程的定期检测,发现异常及时反馈及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与维护。其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河道堤防治理工程中,应结合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利用现有水利水文监测网点,构建全面的信息化数据共享平台,以实现相关信息额共享与资源充分合理利用,促使河道堤防治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及具体化,此外,不断引进其他学科先进技术,加强技术创新,如现有GPS测绘技术、遥感技术等使用对于实现数据的精准传输及数据精度的保证将发挥重要作用[9]。
3)加强人员培训及技能的提高;人员问题是主要问题,因此,辽宁省水利管理相关部门应强化人员技能培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相关人员之间经验交流与合作,以实现技能水平的提高。首先,相关单位加强人员培训,采用师带徒的方式深入实地现场学习,提高员工实践能力。同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如行业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以不断补充单位内部人员技能缺陷,提高单位的团队能力,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再者,逐步摆脱平均分配制度,实施绩效考核,按照工作岗位及性质,结合绩效核发工资,从本质上解决员工工作积极性差的问题,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10]。
4结语
综上所述,辽宁省河道堤防工程管理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就辽宁省境内河流进行情况及河道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堤防工程管理中所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旨在加强河道堤防工程管理与建设,保障辽宁省防汛工作的全面开展与实施。
参考文献:
[1]穆长军.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6(04):47-49.
[2]李强.关于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讨[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4(06):30-31.
[3]王旭.城市河道景观用水水质评估探析[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6(01):5-7.
[4]崔国强.辽宁省河道生态治理模式初探[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4(04):48-49.
[5]高素丽.大凌河流域河道生态治理方案[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1(05):20-22.
[6]党如童.汊河浅滩型弯曲河道治理技术探析[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6(06):14-16.
[7]王学栋.依据河床比降、河宽的侵蚀模拟[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0(05):1-3.
[8]李春华,李云岚,王志发,等.大凌河流域“多级网络式”治理与开发技术研究[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6(02):9-11.
[9]张朝辉.观音阁水库输水工程供水能力分析[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5(10):31-35.
[10]朱汝堑,李虹枚,吴丽清.大凌河朝阳城区段防洪与滨河景观工程建设[J].东北水利水电,200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