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组织对民营企业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_企业管理论文

时间:2020-07-31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民营企业中存在不少的非正式组织,因固有观念和隐形形式不易被企业发现,企业经营者往往忽视其存在。可其对民营企业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影响企业管理决策的制定、企业文化的导向。本文通过分类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分析其对民营企业管理的影响,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非正式组织;企业管理民营企业作为国内最大的商业群体一直占据着稳固的地位,虽然没有国有企业的辉煌,其对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中国是一个受根深蒂固传统文化及封建思想的影响的国家,“圈子文化”“关系社会”“人情社会”普遍存在,大量非正式组织对企业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一、理论提出及特点
巴纳德最早创立非正式组织的理论,美国管理家梅奥进一步建立系统理论,并发扬光大。梅奥认为,非正式组织是指存在于正式组织中,是人们在共同工作中所形成的靠感情和非正式规则联结的群体。
相对正式组织而言,非正式组织具有四个特点:自然性、交互性、情感性、团队性。自然性表现为成员的构成是随机的,因某种因素团结在一起形成组织,不受到刻意的安排。交互性表现为成员间需要有往来,沟通和相互了解对方。情感性表现为彼此认识、了解,故非正式组织之中的情感较亲密。有时由于成员之间过于熟悉,影响对其他事物的判断。团队性表现为在协助决策和经营时,组织成员会抱团取暖,形成无形的凝聚力。
二、成因分析
正如正式组织一样,非正式组织的出现也是必然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笔者发现以马斯洛的需求成因理论解释居多。他们认为非正式成员为了寻求某种心理需求的满足,共同接受并遵循的行为规范,从而使原来随机松散形成的群体渐变成趋向固定的非正式组织。大多数人会因情感需求或者安全需求而聚集在一起。随着深入研究,笔者发现其成因有以下几点:
(一)员工来源同质化。在民企工作过的人都会发现:里面的员工最易形成小团体。费孝通曾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熟人社会”的概念,费先生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员工之间一般会有亲戚关系、朋友关系、校友关系或者地缘关系里的一种,甚至多种叠加在一起。员工本来就是熟人,知识结构、体系及价值观相近,短时间内会接受对方。尤其在感到自身利益会被侵犯的时候,希望被其他非正式成员的认同的欲望就更强烈,从众心理也就较严重。
(二)矛盾的凸显,精神领袖的出现。民企的最大特点是唯老板是命,企业员工甚至中层的话语权都不大。很多企业老板唯生意论,目光并不远大,他所做的决策不能从心底上触动员工。这时,员工中若出现了一位“体察民情”、“深入人心”的精神领袖,新的非正式组织就此形成。
三、民企非正式组织的分类及影响力比较
虽然非正式组织众多,并潜伏在各种正式组织内不易被识别。为了方便我们认识非正式组织,笔者将其分为两类并比较其影响力。
(一)同部门与异部门的非正式组织。从归属部门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同部门和异部门的非正式组织。如果企业某个部门,非正式组织人员占据了绝对数量,并渐渐掌握话语权。那么该部门正式的领导力会被削弱,企业的层级体系也会受到威胁。正式领导指挥不动下层员工,影响工作任务的实现。通常其影响力较大,能左右部门的决策。
另一方面,不同部门的成员形成的非正式组织。在一定程度内,可以视为威胁性小,作为部门之间的联系,其还起了一定的关联作用。
(二)利益性与非利益性的非正式组织。以是否存在利益为分界,可以分为利益性与非利益性的非正式组织。通常来说,利益性相关的有生意伙伴、上下级等。就民营企业来看,上下级关系是最能代表利益性的非正式组织。下属吹捧上司,上司为下属谋福利,这并不少见。对企业来说,这样的利益性非正式组织可以使工作更好地开展,但要提防利益组织只顾着自己的利益而影响了企业的利益。
因爱好兴趣、“三缘”和信仰走到一起的企业员工,他们形成的非正式组织应该可以成为非利益性组织。这类型影响力较小。
(三)相互转化。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非正式组织不是一成不变的。民企的岗位变动较频繁,工作调动后,异部门组织可以转为同部门组织。因某种工作因素或机缘巧合,非利益性的非正式组织也可以变成利益性。
四、应对策略
(一)正确认识企业的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企业管理者主观上要承认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事实,并弄清楚类别及影响力。针对其特点和影响力采取不同的对策,即实施柔性化和精细化管理。如对待利益型非正式组织要严密观察和控制,谨防其对企业的破坏作用;对待事业型非正式组织应采取激励措施,为其多提供一些便利条件。
(二)拓宽沟通渠道。对于任何群体或组织的沟通网络来说,非正式沟通都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非正式的信息沟通类型中,单线型是基本形式,随机型和传播留言型是其变化的方式。企业管理者应注意倾听员工的声音,设置投诉邮箱,定期举办员工座谈会。如江河一样,哪里堵塞了就会泛滥成灾。管理者应及时疏导员工的情绪,为他们拓宽沟通的渠道。
(三)监控非正式组织。管理学讲求三种控制: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同理也运用到企业的非正式组织管理中。前馈控制是主要的。在非正式组织形成前期,企业管理者要注意发现苗头,不能任其发展,尤其是同部门组织和利益性组织。可以试探性的方式,调查员工中的非正式组织的情况。
(四)消除同质化。非正式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成员之间的同质。同质化使得员工在压力之下或者利益的驱动下能更快地取得一致,从而为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提供良好的条件。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首先,企业要严格遵循人力资源规划,平衡各方面的势力,注意同一地区、同一学校的录用比例。
(五)灵活化工作组。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一群人共事一段时间,不可避免会产生情感关联,他们会抗拒执行其他不利他们群体的决策。3-5个人可以形成一个工作组,小型工作组有利于适应各种调动。作为企业管理者,应注意分组和工作的轮换。
五、结论
非正式组织由来已久,其产生的原因复杂繁多,未来在一定阶段内不会消亡。非正式组织绝非洪水猛兽,它在企业能发挥正作用和副作用。首先,企业管理者不能听之任之,应重视其影响并加以引导,让非正式组织在企业的发展中尽量起到积极的作用。(作者单位: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方振邦,鲍春雷.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徐碧琳,刘昕.非正式组织识别实证研究———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的探索性分析.[J].财经研究,2004(11)
[3]郑国锋,李万明.浅析我国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J].现代管理科学,2008(4)
[4]张晓娟.浅析企业的非正式组织的管理.[J].当代经济,2011(6)
[5]肖妮,戴博.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的特征及其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2(11)
[6]王辉,朱健,朱志鹏.非正式组织对企业激励机制的影响.[J].经济论坛,2016(2)
[7]郑育家.非正式组织及其方略.[J].江西社会科学,2002(8)出处:商作者:邓荔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