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2010年1月,北京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要求;2014年11月,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曾万明在上海会见了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塔勒布·瑞法依一行人,向其介绍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表示希望世界旅游组织能够充分运用其影响力,继续助推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塔勒布·瑞法依则做出回答,西藏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世界旅游组织一直高度关注西藏旅游业的发展,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与西藏的合作,在更大范围、更高平台上向世界推广西藏旅游;2015年8月,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指出“西藏是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2015年9月,在拉萨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论坛上,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李世宏,对西藏旅游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作了重要阐述。他指出,2013年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构想、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西藏旅游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西藏在建设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上已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浓厚的域内旅游氛围,无论在资源还是在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上,都具备了相当的条件。在理论上,国内外学术界对西藏旅游的相关学术探讨也从未间断,并在该领域取得了非常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继续研究西藏旅游,促进西藏旅游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收集到的相关国外学术论文出发,对国外学术界在西藏旅游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1国外西藏旅游研究热点
本文通过对WOS、GoogleScholar等英文数据库进行主题为“Tibet、Tibetan(tour、tourism、tourist)”目录下模糊检索到的论文样本,运用CiteSpace等文献分析软件,对检索到的关于西藏旅游研究的论文数据编码后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国外学术期刊中关于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旅游与文化、旅游目的地等方面。与此同时,可能是由于各种条件的欠缺,研究西藏旅游的学者大多来自中国,国外学者较少涉及。
1.1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沟通旅游者与大自然的桥梁,是保护自然的一种有效方式,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已成为国外西藏旅游理论研究的一个主要热点问题。目前,国外学术期刊关于该主题热点的探讨,主要以国内学者所发表的文章为主,鲜少见到有国外学者专门针对西藏的生态旅游进行探讨和研究。①生态旅游的方式:有些学者从生态旅游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如江金波、崔宵通过ROSTCM6这一内容分析软件,对游记、报告等研究文本以及相关的网络资料进行了词频分析,对旅游者骑行西藏这种生态旅游方式的动机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为生态旅游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启发。②生态旅游的发展:唐承财、钟林生(2012)通过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对申扎县的部分村落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分析了西藏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状况。调查发现,大多数居民支持生态旅游的发展,他们大多认为生态旅游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能力、质量和他们的环境意识。然而,一些居民担心生态旅游可能会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西藏民俗文化;同时发现,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方法包括这些方式:为大多数居民提供劳动和餐饮服务,西藏的唱歌和跳舞表演等,但受到包括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短缺以及贫乏的生态旅游基础设施等因素的限制,大多数居民几乎没有信心,希望政府支持他们参与到生态旅游中。针对这些情况,学者提出了加强这一重要区域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水平的机制。
1.2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指的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会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而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不损害现有的和潜在的旅游资源以及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保护已开发的现有资源的情况下,在环境、社会、经济三效合一的基础上,持续发展的旅游经济开发行为。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西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相关的探讨。①气候角度:KristenMcDonald从气候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出发,认为对青海旅游气候适宜性的科学评价,有助于克服气候对青海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他建立了一个青藏高原旅游气候适宜性评价模型(旅游气候适宜性指标),对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评价得出,影响旅游气候适宜性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湿度、风冷因子和屏障天气。②生态角度:张玉清(2002)从生态环境的特殊性、敏感性、脆弱性以及区域差异等对青藏铁路格尔木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在施工期间应采用的一系列环保措施,尽量将负面影响减至最低,以帮助生态环境质量恢复到正常状态。③环境角度:刘世红(2011),以青藏铁路的格尔木至拉萨段为例,指出铁路建设不可避免会涉及环境问题,因此,如何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是铁路建设的最主要课题之一。他们分析了铁路建设中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并总结了铁路建设中应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为高原区项目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④传统角度:吴茂英通过问卷调查以及相关的研究发现,传统的西藏制香技术和藏族历史人物的居所等,是游客前往西藏某些社区参观的主要原因。而年轻人则为自己社区的旅游发展制定了一些活动和策略,以参与到西藏旅游的发展中。⑤其他角度:章杰宽等学者通过采用一种非线性的动态评价方法,对中国西藏自治区这个新兴的旅游目的地进行了可持续性评估。该方法利用系统动力学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神经网络,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动态进行了评价,并在不同发展战略下对2014年到2050年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不仅为未来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动态控制和科学管理提供了有用信息,还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评价方法。与此同时,章杰宽还在另一篇文章中以西藏为个案,探讨了如何衡量和实现“十三五”期间的旅游发展目标。研究认为,在西藏这样一个经济和社会相对落后的新兴旅游地区,西藏的旅游经营者应实施具体的策略来提高西藏的GDP,同时鼓励游客消费并适当限制来当地旅游的游客的增长。该研究的目的在于,为可持续旅游开发和决策提出一个理论框架和方法。
1.3旅游与文化
作为西藏旅游中一种极其重要的旅游资源,西藏的文化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人文魅力,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游览。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该领域进行了研究和分析。①民俗文化角度:如Drolma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青藏铁路的运营给西藏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②文化商品化角度:RobertShepherd回顾了文化商品化中旅游者的角色问题,他从文化商品化这个概念出发,提出了一些的社会事实,包括“文化”是一种潜在的商品,因此需要专注研究当地社会的个人和群体如何获得新的交流形式,而不是简单关注商品化这个事实。③特定区域角度:有些学者对香格里拉——一个在世界各地旅游者中广受欢迎的地方,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研究,AshildKolas论述了香格里拉地区民族旅游业的发展以及该地区作为“藏区”的合并重建。并讨论该地区在融入西藏佛教神圣之境的过程是如何“神圣化”的、在建立迪庆藏族自治州相关联的过程中是如何“民族化”的等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他聚集和采用了不同领域的观点,包括地方和身份,领土和边界的政治地理以及宗教地理的人类学研究等。④宗教角度:Ambrósio,Vitor从中国西藏天主教朝圣者的角度出发,在推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在云南建立了一条朝圣之路,以改善当地天主教藏人的生活状况,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1.4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touristdestination)指的是吸引旅游者在此进行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关于西藏地区旅游目的地的研究,国外学者涉足较少,主要通过与国内学者合作。①国外学者研究:JulienMercille(2005)以媒体影响研究为理论框架,从电影、旅游指南和杂志等媒体形式,对西藏拉萨目的地形象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证调查,他指出媒体形式对图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影响。②国外学者与国内学者的合作研究:GeoffreyWall与苏明明(2009)评估了青藏铁路(Qinghai–Tibetrailway)所带来的可访问性的增加对游客旅游决定的影响,并通过实地调查访问,聚集了旅客的观点,确定铁路对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重要性及其在西藏旅游业整体旅游中的重要性。③国内学者研究:孔海燕等学者在期刊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2012)上发表的名为IsTibetanAttractiveTourismDestination?AComparativeStudyofPeople´sOrganicImageinMainlandChinaandHongKong的文章中,探讨了西藏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并比较了我国内地与香港游客之间的差异,其调查结果表明,这两个小组认为“自然和美丽的风景”是西藏最重要的景点。西藏的神秘性、自然风光和新颖性是吸引内地民众前往拉萨旅游的三大动机。而香港游客最受西藏神秘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的吸引。在去西藏旅游的过程中,内地人关心最多的是健康问题,而香港人更关注交通运输,且该研究结果期望能为西藏的营销策略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用的指导。Fu,Sui-tuenCandace(2010)研究了青海西藏铁路开通后对拉萨当地人口的影响。更具体地说,是对铁路开放对旅游影响的识别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西藏这种背景下相关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旅游发展。该学者通过采用定性和描述性的方法,对两次实地考察所收集到的当地居民的信息进行了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研究区的社会经济变化,不仅是因为旅游业的发展,且在于西藏更广泛的背景。旅游业并非研究区社会经济发展形成的主要原因,更多的在于其政治、经济背景引起的变化。该研究结果表明: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考虑到目的地的背景。
2结语
相对于国内学者而言,国外学者对西藏旅游的研究较少。而国外期刊中所发表的该领域文章主要包括了文中所述的四个方面。除了以上所说的研究主题外,有学者从旅游的其他方面对西藏旅游进行了分析,如吴茂英与PhilipL.Pearce通过采用其他旅游研究方法对西藏旅游资产进行了评估,以确定旅游资产对当地政府开展相关的工作提供更多实质性的建议;有些学者还从急性高原病对西藏旅游的影响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跨学科的分析与探讨,将西藏旅游的研究拓展到医学、地理学等学科方向,西藏旅游的研究目前已渗透到了各个方面,这也预示着西藏旅游研究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也为未来西藏旅游的研究和探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新华网.六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都谈了什么?[EB/OL].(2015-08-26)[2017-04-1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8/26/c_128168342.htm.
[2]JBJiang,XCui.StudyofRiders´TravelMotivationtoTibetBasedonContentAnalysis[J].JournalofShanxiAgriculturalUniversity,2015(4).
[3]CTang,LZhong,SCheng.TibetanAttitudesTowardsCommunityParticipationandEcotourism[J].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2012(1).
[4]旅游可持续发展[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174949.htm.
[5]CCTang,LSZhong,MKristen,etal.A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TourismClimateSuitabilityinQinghaiProvince,China[J].JournalofMountainScience,2012(3).
[6]SHLiu,ZYXu,LJWang.EnvironmentalProtectionExperienceoftheGolmud-LhasaSection,Qinghai-TibetRailwayConstruction[J].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Vols.250-253,2011.
[7]MYWu.ApproachingTourism:PerspectivesfromtheYoungHostsinaRuralHeritageCommunityinTibet[J].CurrentIssuesinTourism,2016(11).
[8]JKZhang,MJi,YZhang.TourismSustainabilityinTibet–ForwardPlanningUsingaSystemsApproach[J].EcologicalIndicators,2015.
[9]JZhang.WeighingandRealizingtheEnvironmental,EconomicandSocialGoalsofTourismDevelopmentUsinganAnalyticNetworkProcess-goalProgrammingApproach[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