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二次工业革命及泰罗制、福特制背后的经济增长逻辑_工商管理

时间:2020-09-01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经济增长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通过对二次工业革命及泰罗制、福特制下美国的经济增长情况进行分析,揭示了经济增长的逻辑: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是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二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只有充分发挥其良好互动作用,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二次工业革命泰罗制福特制经济增长

一、美国二次工业革命及泰罗制、福特制

(一)美国二次工业革命

十九世纪70年代到二十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创了“电气化时代”、“石油化时代”和“钢铁时代”。二次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展开的,可是其对美国的意义却更为重大。因为在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以极快的速度赶上并超过了英国。

表11850年~1913年英、美工业生产情况对比

1.电气化时代。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代替蒸汽成为重要的能源,工厂迅速完成了从蒸汽机到电动机的转换,到1914年,美国工业已经基本实现了电气化,开始进入电气化时代,据统计,1924年美国用电量达到了650亿千瓦,大约相当于世界其他各地的总和①。

2.石油化时代。19世纪中后期,石油作为另一种新能源也登上了美国的历史舞台,产油量从1865年的250万通增加到1913年的4840万桶②,48年累计增长了18.36倍。石油产业的发展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航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准备。

3.钢铁时代。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炼钢技术大幅提高,一方面使得钢铁产量迅速增加,在1874年到1882年间,钢铁产量由191933吨跃至1696450吨,到1899年美国钢产量约占全世界钢的总产量的43%③。另一方面,也使得钢铁的价格大幅下降,由一种昂贵的稀缺资源变成了普通的工业材料。钢铁工业的发展,为各大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综上所述,二次工业革命使得美国的生产力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电力、石油、钢铁在推动美国工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矿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并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最终美国一跃成为了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二)泰罗制

在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美国工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罗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将科学引入到了工业管理中,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被称为“泰罗制”。

泰罗制力图通过科学的作业管理、刺激性的工资制度、职能化管理和例外原则,来提高“每一单位劳动的产量”——即劳动生产率。泰罗认为,科学管理是把过去曾存在的诸要素的进行良好的结合,即把老的知识收集起来,加以分析组合并归类成规律和条例。为此,泰罗进行了工时研究、动作研究和分配研究。其中,工时研究的目的是要节约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因此要找到优化的、标准化的生产方法,并设计出适合的工具。动作研究,目的就是要科学地选择第一流的工人,对工人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在标准化的作业环境中,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高效率地工作;分配研究,泰罗主要提出了刺激性工资制度,特别是计件工资制,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其工作定额而采取不同的工资率,如果工人达到或超过了定额,就按高的工资率付酬,但如果工人没有达到定额,就要按低的工资率付酬。

泰罗制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美国工业的发展,使得美国很多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3倍,工人的工资增加了30%~100%。比如通过“铁锹试验”,泰罗得出了“铁锹每次铲物在重21磅时,劳动效率最高的结论,并设计出大小12种规格的铁锹,铲不同的东西用不同的锹,这样,使得试验所在地(伯利恒钢铁公司)堆料场的劳动力从400~600人减少为140人,平均每人每天的操作量从16吨提高到59吨”。

根据纳尔逊的调查,20世纪初,美国各行业的泰罗制企业在技术和组织方面都有了较大改善:包括设备和机器操作方法的改进、成本核算程序和系统化的采购、专门的储存和工具间的设立等等。

然而,尽管泰罗制在全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还是有很多人对其进行了批判。不得不承认,这些批判中的有很多是合理的。但是,关于“泰罗制是将人看作冷冰冰的机器,是对工人进行残酷剥削和压榨的工具”却存在不妥之处。泰罗曾明确指出:“如果这个工人由于其工作而过度疲劳,那么所规定的任务一定是错误的,这与科学管理的目标相去甚远”,“每项工作任务都应该这样拟定:胜任这一工作的工人能常年以这种速度操作,并感到身心愉快,变得富有而不感到劳累”。

由此可见,泰罗制的创立和应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三)福特制

福特制是一种以流水线作业和高度分工为基础的劳动组织方式和大批量生产方式,以福特公司为代表。“泰勒制”创立之后,亨利·福特首先在福特汽车的生产过程中采用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进行流水线生产,于1914年组建了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正式开始生产福特T型车,生产率大幅提高,93分钟内就能生产一部汽车,远远领先于其他同业的水平,以至于当时世界上90%汽车都是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由于福特T型车在市场竞争中地位稳固,以至于在1917年至1923年之间都没有做过任何广告。1927年停产时,全世界T型车的产量已经超过1500万辆,这个纪录保持了将近一个世纪。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单位商品价值量的降低,以福特T型车为例,从1908年面世就创了汽车价格的新低——850美元,到1929年,价格降为290美元。

福特制将效率置于首位,选用最佳方案来实现既定目标,其最大特征是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和计量的数字化。以福特汽车为例,亨利.福特从四个方面改进了其汽车装配线:第一,确立了统一的标准,装配线的所有工人都必须适应这一标准;第二,装配线保证了不同作业间衔接的流畅性,拒绝因作业的前后衔接浪费时间。第三,按照每一岗位完成其工序所需的必要时间设置流水线的运转速度,每一工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工序。第四,不断创新生产方式优化劳动,加快流水线的运转。

二战后,福特制开始由美国向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扩散,并被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应用,成为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

泰勒制和福特制都是在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可以说二次工业革命是泰勒制和福特制建立的基础。由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泰勒制和福特制经常被联系到一起,但二者的出发点却是不一样的:泰勒制是在生产过程既定的条件下,分析这一过程中的不同工作任务,对其进行优化调整;而福特制则是完全改变了生产过程本身,实现了生产的变革和劳动的优化。

二、美国二次工业革命及泰罗制、福特制下的经济增长

在二次工业革命及泰罗制、福特制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快速增长。1859年,美国约有14万个工业生产单位(主要以手工业作坊和街道作坊为主),工业生产总值接近20亿美元;到1914年,工厂总数增至27.5万多家,工业生产总值在340亿美元以上。1899年,美国农业总产值为46亿美元,1910年上升到了99亿美元④4。然而,美国农业产量的绝对值虽然显著增加,但其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工业。1850年到1900年,美国农业生产约增加了3倍,而工业生产却增加15倍,美国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⑤。

1918年的美国国民收入总额比1914年增长将近一倍,并在20世纪20年代迈入了一个稳增长的时期,被称为柯立芝繁荣时期。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1920~1921年,美国经历了一次短暂的经济危机,危机之后,各个行业都很快地恢复,并在二十年代取得了快速增长。1919-1929年,美国名义GDP增长了32.3%,名义GNP增长29.28%,实际GNP增长37.9%。于此同时,批发价格指数却一直在下降,从1919年到1929年,下降了31%。换而言之,1929年的批发价格指数仅为1919年的68.8%,详见表2:

表21919~1929年美国各项经济指标情况

数据来源:休斯,《美国经济史(第7版·翻译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由以上数据的变化情况可见,从1919年到1929年,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以实际GNP计算,十年累计增长37.9%,年均增长率为3.268%。进一步对批发价格指数进行分析,结合美国20世纪前三十年的整体经济情况,根据马克思的价值决定理论,笔者认为,这一时期的批发价格指数大幅下降,应该是由于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导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造成的。从另一个角度看,批发价格指数下降,也是20世纪20年代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反证。

三、二次工业革命及泰罗制、福特制背后经济增长的逻辑

美国经济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飞速发展,是二次工业革命及泰勒制、福特制共同推动的结果,二次工业革命和泰罗制、福特制之间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推动了电器的使用、内燃机的创新和推广,以及电讯事业的发展,最终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从本质上看,二次工业革命实质上是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中运用科学知识所形成的物质改造能力的提升,即科学技术的进步。二次工业革命证明了科学技术能造福于人类,能创造出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是第一生产力。

在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产生的泰罗制和福特制(尽管泰罗制和福特制都受到了各种批判,但其贡献却不容否认),可以看作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经济管理技术的重要提升。泰罗在其《科学管理原理》中指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笔者认为,经济管理按客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两个层面,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泰罗制和福特制主要应用于微观经济管理层面,大大促进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促进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透过二次工业革命及泰罗制、福特制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发现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逻辑: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是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二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若其中一者发展,可以带动另一者的发展,如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发展了,带动了泰罗制和福特制等管理技术的提升;但若其中一者发展滞后,将会成为另一者发展的瓶颈,如管理技术滞后的情况下,就会阻碍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因此,一国的经济体系中,既要有管理人员及管理技术提升的通道,也要有技术人员及科学技术提升的通道,方能发挥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的良好互动作用,促进经济的增长。

注释

①杨生茂等,《美国历史百科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

②世界历史译丛部,《世界历史译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③黄绍湘,《美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

④(美)吉尔伯特·C·菲特等,《美国经济史》中译本,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

⑤樊亢、宋则行,《外国经济史(近现代)》第二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
[www.DYLW.net/jiaoxue/提供论文代写和代写论文服务]

参考文献

[1]弗雷德里克·泰罗(美).《科学管理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

[2]杨生茂等.《美国历史百科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

[3]世界历史译丛部.《世界历史译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4]黄绍湘.《美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

[5]吉尔伯特·C·菲特等(美).《美国经济史》中译本.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

[6]樊亢,宋则行.《外国经济史(近现代)》第二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