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才素质教育中学生管理观念的嬗变
从制度责任观念到过程互动观念,为以人为本、以管理育人创造条件。英国思想家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思维,过程之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个维度中,最重要的是“现在”这个维度。生活和实践是教育的唯一源泉,教育要提供对生活的一种理解,最根本的是应提供一种“对现在的理解”。在过程教育中要实现教育的整合,把握教育的节奏,启迪学生的智慧。管理的基础是制度,它需要一整套的责任机制作保障,管理的实施条件是责任制度。在目标明确、制度合理、分工协作、责权清晰的管理基础上,在过程中体现主体之间的双向互动和平等协商,学生管理事务决策、议事规则、办事程序等经过成员协商约定,成员的意见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创造良好的公开、公平和公正的管理育人环境。新时期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社会管理理念。高校在学生管理中,要针对学生实际,重在过程,体现互动,在动态中让学生感受、体验和生成,为成才素质教育创造过程教育条件,实现管理育人功能。
二、成才素质教育中学生管理方法的更新
(1)坚持依法治校,探索契约化管理模式,培养竞争、规则、正义、契约意识,是成才素质教育中管理育人的基础。坚持依法治校,其目的不仅仅在于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关键在于通过依法治校的环境培养教育对象的法制信仰、诚信正义、公平竞争、规则和契约精神等素质。坚持依法治校的基础应首先树立法治理念,学生管理工作要有合法依据、合法授权,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合乎情理。坚持依法治校的前提在于制度设计及规则教育,制度设计一定要符合正当目的和导向,实际上这样的制度规定要符合制度本身所体现的理性、公平和正义,在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不仅仅是这样的制度规定,更要理解到为什么是这样的制度规定,理解到本身就应该是这样的规定,让制度的内涵和精神深入学生。学生始终坚持依法治校的探索,通过学籍管理、奖惩制度、自律协议、各种承诺书等方式将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按照主体间性哲学理论,学生管理工作可探索契约化管理模式,将学生管理中所涉及的学业、纪律、安全、后勤服务等要素写入合同,这不仅体现主体之间的互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可是学生管理对象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很难使学生管理工作在契约的开始就概括所有情况,采取完全的行动对策,一些不确定因素需要事后救济,因此按照不完全合同理论,学生管理需要管理者拥有剩余控制权,以便在那些未被初始合同规定的或然事件出现时做出相应的决策。
(2)实施柔性管理,优化程序设计,增强工作说理性是成才素质教育中管理育人的关键。柔性管理认为,人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它强调依据人们自身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管理,采用非强制方式,对人们产生潜在说服力,从而将组织意志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柔性管理是高校“以人为本”学生教育管理的必然选择,学生教育管理要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己任,应用教育和引导方法,通过与学生平等互信、真诚交流和情感激励等来将管理的目标、外在的规定内化,让学生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参与选择、参与创作、参与管理、参与决策、参与共建,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激励作用,遵循无为而治原则,将“以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变为“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学生教育管理,要优化程序,彰显程序价值,要尽到告知义务和合理注意义务,在应当预见或可能预见的基础上,要告知和合理注意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如学校学生管理中的公示制度、谈话制度、调查制度、申诉制度、特殊学生备案制度、人生规划课程以及有的学院采取的诫勉制度,实施学业纪律预警机制,这些方法为学生管理的有效性提供了有益的尝试。通过家长联系制度、辅导员助理制度、本科生导师制度、校外导师制度等方式,为管理育人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学生管理工作一定要注意工作的说理性,通过说理让学生产生尊重、增强信任、主动思考、主动选择,通过桥梁性语言,实现思想的交流融合,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在处理学生个案时,更要体现说理性中优势谈判技巧,以达到双赢的结果。
(3)构建学生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是成才素质教育中管理育人的有效方法。在管理育人过程中,我们经常面临着学生心理和权利两个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权利意识,这是成才素质教育身心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学校心理健康网络体系的完善、心理健康干预机制的建立和各种心理健康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管理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会有不同的诉求,会产生不同的矛盾,如何在各种利益博弈的基础上实现利益整合和权益保障,需要更多的实践探索。为此,可通过学生提案制度、听证制度等方式表达学生诉求。通过建立多元纠纷处理机制和危机管理机制化解各种矛盾,构建和谐关系,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纠纷处理和权益保障主体不应该局限在学校和学生双方,可尝试与学生第三方组织、家长第三方组织、社会第三方组织对接,弱化现有当事人地位,增强当事人对第三方的可接受性,有利于事件处理的高效、公正和认同感。基于此,可尝试地方政府教育协助制度、家长联席会议制度、师生第三方点评制度、设立教育调解中心等方式,建立开放式的管理育人参与机制。
(4)发挥群体效应,丰富管理载体,充实管理内容,创建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平台,是成才素质教育中管理育人的核心。学生管理的对象往往有很多群体,不仅有正式组织,也有大量的非正式组织,各种群体通过活动对群体成员产生吸引力、内聚力和影响力,其往往具有榜样、导向和协调作用。因此,管理育人一定要加强载体研究,充实管理育人内容,打造管理育人平台。班级建设作为学生管理中的一个共性群体,加强班级建设是学生管理群体建设的基础。围绕成才素质教育专业文化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需要,应当大力开展各种个性群体建设,如学校开展的国防生活动月、气象防灾减灾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活动月、学科及专业竞赛、艺术节、体育节以及党员论坛、阳光论坛、各种主题实践等活动,为学生人文素养、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其影响越来越广,内涵越来越深,学生的参与度越来越高。通过管理育人的平台和载体建设,制定学生成才素质教育大纲,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探索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新路径。
(5)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同心协力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形成学生管理合力是成才素质教育中管理育人的保障。强化教书育人功能,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思想素质、学风建设、行为养成等方面的课堂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服务育人水平,优化服务育人环境,树立良好育人形象。大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管理育人的直接环节,辅导员职业精神、工作理念、工作能力、工作方法等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建立辅导员激励、培训、评价长效机制,是确保管理育人有效实施的保障。为此,学校通过制定辅导员考核办法,打通辅导员职业发展通道,举办学生工作创新论坛、辅导员沙龙、辅导员技能大赛,开展辅导员培训和评优等方式,为管理育人提供了强大的动因和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