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灯光师来说,舞台灯光设计最难的地方在于操作与艺术效果的呈现。我们将其舞台灯光华丽效果和实用性相结合,需要的不仅仅是对设计美感的充分了解,同时也要懂得灯光设计实用性与奢侈化的融合。
关键词:灯光;舞台;设计
在舞台效果的设计当中,我们一方面要考虑舞台灯光的实用性,即能够安全并且长时间满足现场的灯光需求,同时也要注重其艺术效果的呈现。让舞台灯光奢侈华丽,充满高超的艺术效果与灯光技术。因此本文将针对这两点的融合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舞台灯光奢侈化和实用性结合的主要目的
我们在现场舞台灯光设计与控制中,即呈现出优质的现场效果,又要把握其中的基础操作,这需要灯光的奢侈化和实用性结合,灯光的奢侈化主要表现在运用颜色的搭配与调度、道具的配合及创新元素去呈现璀璨、激情舞台美感。它与空间的集合、节目的编排及策划主题所相应,因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舞台灯光奢侈化和实用性结合的主要目的在于:运用灯光设计的基础技能与创新化的设计元素结合为一体,在保持舞台灯光的基础水准下实现突出的效果,而这艺术美感的呈现需要有一定爆发性,可以让人耳目一新,能够瞬间基础灯光技术带来的视觉盛宴。实用性是考验灯光师的基本技能,而奢侈化的表现更多的是融入新的元素,运用灯光带动现场气氛,呈现出华丽、让人惊叹与创新的艺术效果。
二、如何控制并融合舞台灯光奢侈化和实用性
(1)着重于光与景的配合
在以往,对于灯光设计来说,很容易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当舞台效果一览无遗的呈现在大众面前时,灯光技术的运用却比较的空洞,未能够与表演和场景结合在一起。那么,想要达到真正的效果,我认为必须重视舞台光与景的配合,舞台艺术的主要突出的是表演者,再绚丽的灯光也是为表演者服务,因此我们运用的灯光技术在面临配合场景时,色彩或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或沉静、热情、活泼生动等等,这些都需要与景的主题相配合。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光的调度不可逾越场景所在,更不可以单单位了表现灯光而忽略表演的关键。布景与灯光的设计之间一定要保持一种融合度,也就是布景能够配合灯光色彩,而灯光恰恰能够点缀布置,让布景更加真实且充满艺术创造力。
(2)灯光的渲染要充满灵性
艺术的表演通常讲究一种灵感,那么对于舞台灯光来说,我认为它能够发挥实际作用的意义在于灵性的释放。不少设计曾经纠结于现场的效果的爆发力,想通过极致与奢侈的表现去实现想要的效果,其实不然,这意义仅仅能够抓住其中一部分的特点。在我看来,灯光的合理运用要结合实际,并且形成艺术的真正灵性,如在一场精彩的话剧表演当中,灯光随着主角的内心、表情和情绪所转移,或者是缓慢的,或者是快速的,这些纯熟技术的表现带给我们的是人物与灯光的结合。因此我所认为的实际性就是技术和艺术的共同运用,我们不能够单纯的认为舞台灯光不需要奢侈华丽的因素,而是这些因素把被适当的控制,同时也要充分的结合舞台特点而发展,精彩的地方有灯光的绚丽与奢华的感觉,但是技术上的控制需要实际的发挥,而这两者的结合统称为灯光运用的灵感,即舞台呈现出的灵性,它是建立在细节与实际操练当中的。
(3)注重舞台灯光色彩的对比协调
一次完美的技术表演里不来灯火技术的融入,但是好的舞台效果并非表现的那般夸张,在色彩的运用上一定要充满之感,并且严肃的对待色彩的对于与协调,这些都是基本功的体现。比如整体色调到演员表演情绪的转换,场景的烘托与配合,冷色调与暖色调的交叉转换等等,一方面要充分的运用灯光的色彩带来视觉的享受,同时也要运用色彩的对比和协调乃至细节的处理呈现出更为细腻的表现效果。因此在色彩的对比与协调上,恰恰是考验灯光操作技能的标准,它需要充分的与现场表演结合,是极其具备灵性和艺术张力的。
(4)技术操练与艺术效果的结合
技术的实用在于从经验当中找到想要的效果,奢侈化与充满张力的表现要适度的配合,而不是浮夸与脱离表演主题。这对于灯光师来说,都是非常大的难点,因为灯光的基础技术是照明,但发展至艺术的表现后,不仅仅要注重基础的操练,同时也要适度的随着表演的情绪、内容及亮点而进行配合。绚丽是舞台灯光呈现的魅力所在,而实际操作则是对舞台整体的一种控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关注于奢侈化与实用性的配合,因为他们一个代表艺术审美,一个代表技术的操练,两者缺一不可,必须互相配合。
三、结语
总的来说,对于舞台灯光的表演而言,它的奢侈化要得到一定的控制,而实际操作的部分要灵活且具备基础技能。灯光的设计要从美感与应用两方面着手,它不是单一的个体,它需要和舞台布置因素所结合,这样才能够给大众以视觉的享受和身临其中之感。
参考文献:
[1]齐明光.浅析戏剧舞台灯光设计――从设计构思到舞台呈现的过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1).
[2]王相华,张星.浙江舞台艺术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基于3P模型及其指标体系[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2(01).
[3]李馨尔.舞台艺术的市场化――浅谈舞台艺术产品与演出市场的结合[J].剧影月报,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