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辽宁省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本文在阐述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类型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分析辽宁省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构建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8-0233-02
当前,我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深入,辽宁省各所大学也建立了相应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这为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应起来,并体现为构成系统的互补性、有机性以及与专业特色的适应性。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所谓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在为现代工商企业培养理论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动手能力突出的综合管理人才。因此,在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将专业特色结合进来,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被特色”起来。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类型
工商管理类专业既具有某些自然科学的特征,又具有典型的社会科学特征,这种双重特性,决定了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既包括实验室模拟实验,又包括进入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来讲,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1.分析型实践。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该法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实例,但是这些案例大部分是二手的公用案例,很少有专业教师自己通过实践研究而编写的案例。
2.验证型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步骤,如会计记账凭证的填制、登记账簿等,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提单、装箱单等各类单证的填写。
3.设计型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围绕需要解决的主要目标进行问卷的设汁,确定调查对象,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
4.模拟型实践,又可分为情景模拟型和软件模拟型。前者称为体验型,如会计实习的综合模拟、综合营销活动模拟等;后者称为实战演练型,如国际商务软件、市场营销模拟软件等。
5.实战型实践。它是校企合作共同实施的实践教学。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建立利益共享关系。企业主动向学校投资,共建实验基地,开展课题研究,落实学生就业,等等。
二、辽宁省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辽宁省具有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大学调查后发现,辽宁省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忽视实践教学。辽宁省具有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大学正在全面推进实践教学,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实践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大多数高校在实践教学上流于形式,没有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只为了教学而教学。而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也只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但是传统教学理念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2.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辽宁省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基本相似,仍然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忽略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具有浓厚的学科气息。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是在形式上开展,并没有深入的对课程进行设置和优化,也没有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进行结合开展课堂教学,这样就会失去开展实践教学的意义。
3.缺乏企业实践基地。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是尤为重要的,这对于学生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2]。然而,辽宁省高校在企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上仍旧不够理想。和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都是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若是学生不能真正接触到实际企业的真实运作,那么所掌握的技能就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三、辽宁省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以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为目标,突破以往固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活动变成弹性的课程,并进入实践学分,丰富实践教学课程,筑成“课内学习、课外探索、综合实践和校外实习”四大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
1.课内学习。课内学习模块主要包括的实践教学手段如下:(1)开放课堂。采用“教师主讲+企业家参讲”的方式,邀请有实践经验、具备课堂执教能力的企业家走进课堂,讲授相关专题,主讲教师进行点评。在主要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可安排4—6学时邀请企业家为学生讲授企业发生的实际案例,从而增强学生对企业运营管理实践的了解。(2)实验模拟教学。依据专业实验模拟软件的支持,加强面向学生的实验模拟教学。通过实验,学生一方面可以熟悉相关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可以在实验中扮演相关角色,熟悉岗位工作流程。
2.课外探索。课外探索模块主要包括的实践教学手段如下:(1)案例教学。将主要专业课设置为小班授课(30人以内),在课时分配和章节训练中规定案例数量,并在学习资源库中储备大量的教学案例,采取课堂和课后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2)毕业论文设计。倡导学生用毕业设计取代传统的毕业论文,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理论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要有一定难度和深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毕业设计的质量由指导教师来把关,教研室主任进行总体审查,具有一票否决权。
3.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模块主要包括的实践教学手段如下:(1)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主要竞赛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策”中国大学生营销策划大赛、全国大学生人力資源管理沙盘模拟竞赛等。通过各类竞赛,能够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增强学生捕获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创造机会的能力。(2)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通过教师推荐、学生自荐、综合考查等方式,选拔部分比较优秀的学生参与市场调查、项目策划、企业诊断、方案论证等教师课题的研究工作,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可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
4.校外实习。校外实习模块主要包括的实践教学手段如下:(1)企业实习。为了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积极与政府及相关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建设,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与就业选择。实习能够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潜力和定位,并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2)社会调查。深入农村、城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等,聚焦社会热点问题,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调查了解、专题考察、参观访问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阐述相应的见解和对策。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提高综合素质、增加社会阅历和积累工作经验。(3)科技服务。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科技服务与咨询、科技成果推广等活动,挖掘创新创业灵感,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四、结论
根据辽宁省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能力层次,将实践教学的类型与高等教育阶段性的特点相结合,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建特色鲜明的“课内学习、课外探索、综合实践和校外实习”四大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全面、系统地提升了实践教学质量,还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教育理论,有利于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金桂生.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工商管理专业[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242-244.
[2]杨浩政.关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及其反思探讨[J].科教文汇,2016,(10):90-91.
作者:丁秋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