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成本的意义及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教育成本的意义
高校教育成本则是指用于培养学生、为使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服务所耗费的资源的价值,包括以货币支付的高等教育资源价值和因接受高等教育服务所造成的价值损失,即直接成本(实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直接用于教学和学生方面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学生费用和教学费用,也就是高校直接用于学生事务的各种费用和学校为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间接成本是指间接用于培养学生的费用,主要包括教学辅助费(学校的图书馆、体育中心、环保、保卫等部门为支持教学发生的各项费用)、教学控制费(为教学提供条件、进行教学控制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行政控制费(学校行政控制部门为组织和管理学校的日常行政工作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2、教育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2.1加强教育成本控制有利于内部控制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实行教育成本控制,能使各部门都具有成本意识,真正做到勤俭办学,充分掌握教育资源的占用情况,找出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使高校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也可为社会其他资本进入高校创造条件。
2.2有利于高校的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作为生产精神产品的非物质生产领域,它一方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又是商品、劳务购买者和消费者,这样高校就成为构成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参与市场竞争。把竞争机制引进高校,必将促使高律财务控制由拨款控制型向经营控制型转变。控制需要相关的数据进行规划和控制。为了满足学校决策的需要,就有必要采用适当的标准和方法对教育过程中各种纷繁复杂的投入和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计量和描述。也就是要进行教育成本的控制,从而提供预计性和分析性的信息。
2.3衡量高校办学效益的依据
提高办学效益,就是要以较少的耗费,实现较多的教育成果。只有进行教育成本控制,才能在同类院校之间进行办学效益的比较,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促使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提高办学效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高校由原来的国家包办转变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法人实体,高校之间有办学方式、发展规模、招生分配、科技成果转让等领域逐步与市场接轨,高校面临着调整、联合、合并的发展趋势及办学风险。进行人才成本控制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衡量办学效益高低的重要标准。
二、教育成本控制的现状
1、高教控制体制的问题
目前国家尚未要求高校按成本控制进行财务控制,高等教育的行政机构也尚未把教育成本的控制和控制作为评估高校绩效的重要指标,且未成立教育成本控制的有关机构。因此相关的各项财务会计规章制度也就没有明确要求对高校教育成本进行控制,这对高校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不仅未起到促进作用,且使高校进行成本控制缺乏动力和外界压力。因此制度上缺乏成本控制要求,导致相应的账务控制体系设置缺乏,进而没有统一的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方法,使高校教育成本的控制难以有效实施。
2、成本控制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直接行政控制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自身很少有进行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上到高层领导,下到普通职工都普遍缺乏成本效益观念,缺乏成本控制与成本控制的动机。究其原因,突出表现在:高校预算约束的特性造成高校对成本控制的漠视。尽管高校是独立的法人实体,享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但其财务运作的最终后果还是要由政府来承担,当学校出现财务危机时,政府必须出面,采取救助、补足赤字的办法来帮助高校度过难关,维持正常运转,这使高校与国有企业一样,完全具有了预算约束的特性。在这种软预算约束的运行机制下,高校和高校领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不用承担因控制不善造成的财务后果,没有动力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相反还会增强决策的随意性,盲目投资,盲目求大、求全、求洋,盲目攀比,不计算投入与产出,忽视效益。
3、成本控制观念陈旧
与高校教育成本理论研究的实际情况相比,近些年来,我国许多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实践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成本控制的认知程度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这种共识由于受传统理财观念的影响,仍然停留在就成本论的狭隘观念上,片面注重成本的数量控制,而忽视其质量控制。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的理财观念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观念体系,仅局限于如何记账、算账、报账,如何理财,如何服务。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高校财务控制主体地位的确立和理财自主权的落实,高校必须抛弃传统观念,不仅要会理财,还要会生财、用财和聚财;不仅要会做账,还要会分析;不仅要会服务,还要会控制。这就要求高校要树立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新的观念体系,确立以成本与效益、风险与收益、投入与产出等相应关系为核心,以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成本价值等市场价值体系为主导的新型的成本效益理财观念,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提高教育教学服务质量,为高校获取更多的效益。也就是说,不能片面地以强调高校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控制费用的发生额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来减少支出、降低成本。
4、成本控制的依据不足
在现实中,我国高校对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研究尚处于摸索之中,还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而真正成本会计学属性上的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研究则几乎没有,这使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缺乏理论与实际意义上的基础数据资料,使成本控制凭直觉行事,盲目性较大,方向很难把握。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高校会计制度配套改革不到位。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这一工程必须改革高校现行的会计制度,建立一套更加符合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实际需要的成本会计制度。但迄今为止,国家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高校会计制度的配套改革问题尚在讨论中,不能给高校提供具有会计制度保证的教育成本控制数据,也给这项控制工作带来了很多难题。如:在会计成本控制原则方面,收付实现制原则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高校应负担的全部成本费用;配比原则不能合理匹配高校各会计期间的收入与支出;无法按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合理界定高校的各项支出。另一方面,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制度及配套控制体系建设滞后。这种制度和体系建设的滞后性,使目前应用于我国高校的许多规章制度陈旧落后,无法及时更新,与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要求相距甚远;又使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缺乏具有制度保证的基础数据,无法满足教育成本控制的条件。
5、成本控制人才缺乏
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是一项涉及成本控制、控制与考核的全新业务,它不仅要求高校财会人员要强化成本控制意识,还要熟练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许多知识。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目前许多高校的会计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学历层次及职称级别都比较低,多年来已经适应了以支出控制代替成本控制的模式与方法,对教育成本控制这种从控制理念、控制方式到控制程序的控制模式,从岗位设置、程序调整、环节衔接以及到会计系统的延伸等方面都不能满足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对成本控制的操作、相关成本概念的理解、成本科目的选择及会计日常的账户处理还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使高校成本控制人才缺乏。
三、对策
1、改革高校会计制度
要进行成本控制,提供成本信息,强化成本控制,就必须建立一套适合于高校教育成本控制需要的会计制度。主要包括:1.以“权责发生制”作为高校会计控制的基础。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全面地反映高校的财务收支及资产负债状况,合理配比收入与支出的对应关系,既可有效地规避高校潜在的财务风险,也可明确界定收入与费用的成本归属期,正确确定各期的高校教育成本,考核学校的经济效果。2.改革高校会计科目。为控制高校教育成本的需要,应增设一些会计科目,如“教育成本”科目,作为控制全部教育产品的完全成本;“共性费用”科目,按合理的标准在不同的教育产品中分配各种成本、费用;“教育成本结转”科目,作为教育成本余额结转使用;另外,还应对固定资产增设“累计折旧”科目,对长期费用增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等。
2、重视财务预算控制
学校预算的编制,与学校的目标、规划相统一综合反映学校规模和事业发展的方向。在预算中,学校如何对内部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如何与外部资源进行协调、对接都有具体的安排,通过这一系列的具体安排,对学校的控制活动作了一定的规划,有利于凝聚力量,统一思想。再加上现在高校的规模日趋扩大,内部组织机构会变得更为庞大复杂,利益相关者更加广泛,出资人、办学者、控制专家、教学科研人员、学生及其家长、国家的政府和社会公众,共同组成了学校交互式财务关系,内部组织机构的业务内容都具有相对独立性。预算控制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统一领导、分级控制、指标控制的原则。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和使用学校的各项经费,同时划分财权,由学校和校内各部门进行分级控制,各部门对学校下达的预算经费进行统筹安排和使用,并通过制定各种项目指标,进行事先、事中和事后控制。二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即编制预算要积极稳妥,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不搞赤字。三是大收大支原则。即学校的各种非专项收入必须全部纳入总体预算,各项支出按经济性质、用途和内容进行归集。支出预算中的很多经费和成本支出项目既要配比也要合理,还要考虑效益。教育成本与支出预算是紧密联系的,在支出预算执行中要控制与控制教育成本,并把执行预算作为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
3、建立高校教育成本控制评价制度
成本控制评价是通过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或预算计划进行对比、分析,来评价成本控制与控制水平的过程,它是检验高校教育成本控制与控制是否达到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教育成本标准,以检查、对比与评价高校教育成本预算计划中所规定的各项费用支出,揭示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形成原因,确定成本偏差的责任归属。同时,应及时纠正偏差;建立成本控制与控制的奖惩办法,落实归口控制责任制,明确职责,分清责任,调动相关部门和单位成本控制与控制的积极性,保证教育成本控制与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4、建立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机制
建立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机制有利于强化高校的教育成本控制意识,调动高校各部门、各单位进行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促进高校努力寻求降低办学成本的途径,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其建立应以现代控制会计与成本会计理念为基础,在保证高校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实行职责分清,责任明确,奖惩分明,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于一体,包括成本控制、预测分析、全面预算、决策控制等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运行机制。
5、建立会计人员培训制度
高校财务人员是高校财务控制职能实施的最积极最主动的因素,他们的素质、工作质量、职业道德与高校财务控制的质量、水平与效果密切相关。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创新的载体,人才是创新的主体。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除要为财务控制人员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提出控制目标刺激财务控制人员创新外,还应建立财务控制人员培训机制,分不同业务,不同岗位,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实行多层次的培训,不断更新财务控制人员的知识结构,包括计算机、金融、法律、英语等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不断提高高校财务控制人员的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达到提高高校财务控制水平的目的。
四、总结
我国高等院校在发展中面临的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下同样地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目前,一些普通高等院校面临着教育经费不足与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并存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这样特殊情况下,高等教育成本的核算与财务管理应该科学化、规范化,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水平和效益,对于促使高等院校朝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