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IT人才培养新模式

时间:2021-06-09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本文综合分析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和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提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企业结合,依托实习实训基地,按照“211”的教学模式,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际动手能力强的复合性应用型IT人才。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计算机本科

1引言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软件应用触及社会每一个角落。金融、电信、电子商务、欧美及对日软件外包等行业和领域的迅猛发展,毋庸置疑会带来专业软件开发人才需求数量的大幅增长。然而,事实上,IT企业对软件人才的招聘并没有降低要求,相反,由于行业细分程度的不断提高,对软件开发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在软件人才培养上,按照一切以社会为导向的基础,与企业结合,依托实习实训基地,按照“211”(四年本科教学中,两年基础理论知识学习,1年专业知识学习,1年校内外专业技能实习实训)的教学模式,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际动手能力强的复合性应用型IT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项目驱动的方法进行大量项目实战,这些项目大多来自教师的科研课题和软件公司,具有真正的市场价值,绝非简单案例的演练。同时,学院也非常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开设专门的职业素质培养课程,强调开发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共同提升。整个过程完全企业化管理,让学生在大量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迅速累积项目经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软件工程师必备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成为企业需要的标准化软件人才。

2IT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

2.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在应用型IT人才本科教育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面向区域和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第二,培养目标定位在社会需求量大、就业面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首先应该能够成为普通基层编程人员,通过一定时间的锻炼使他们成为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系统测试工程师、数据库开发工程师等。
2.2以应用能力为核心
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实验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一方面要求对于实际问题能够进行整体把握进行系统分析;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于实际问题能够进行抽象,通过实验建立相关的概念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或原型模型等,以准确地描述具体的实际问题;此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特别是软件工程方法,进行准确地设计和开发。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要建立好支持应用能力培养的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将应用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按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应用性课程设计好专业课程。
2.3以IT素质教育为重要方面
当前,人才是困扰IT企业发展的第一大问题,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在变成人才的竞争。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