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治理策略初探(1)

时间:2021-07-19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内容摘要:加快对知识治理的研究与实践是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的一条途径。知识治理就是要使组织最大限度地拥有、扩散和交流知识、高效率地利用知识,使知识无形资产转化为生产力。知识治理要注重培养知识创新和转化的人才,保护组织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
关键词:知识治理隐性知识知识共享

知识治理的重要意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它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长时期忽视知识治理,产生了三方面不良后果:大量无形知识资产白白流失。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知识产权,通过职员活动跳槽而白白流失;大量资源投人到互不联系的知识研究领域,这也是大量“科技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很多知识研究没有系统性,没有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本身没有可应用性,根本无法转化。这是我国知识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知识治理与人才治理脱节,忽视人才与知识的关系。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不能充分激发科技职员的积极性,在宏观上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又存在大量人才积存,没有很好发挥作用。上述三方面题目在国有企业尤其严重。因此,加强知识治理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尤其重要。我们必须鉴戒国外经验,切实重视知识治理。

确立知识资产价值观

国有企业,甚至包括一些非国有企业在内,对知识资产的熟悉程度非常低,过度重视“硬件”资产,严重忽视知识资产。这一点无论从企业投进结构来看,还是从企业利益分配结构来看,都是十分明显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树立知识资产的观念,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任何上风,只能出卖劳动力,获取一些就业和工资收进而已。因此,在我国普及知识治理的知识,树立知识资产的价值观,是加速创新的基础。增强创新能力是知识资产的回属,熟悉无形资产的价值还不够,还要增强知识资产转化的能力。这也是知识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构建知识传播与共享的环境

知识的载体包括两种,各种软硬设备和信息知识资料和把握了知识的人才。前者是显性化或可编码知识的载体,后者是显性化和隐性知识的双重动态载体。人才个体作为隐性知识的载体是创新的最活跃的要素,是知识创造的巨大源泉。因此,培养、引进和留住人才,并创造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知识治理战略的重要一环。但是,一个组织的知识资源并不是个体知识资源的简单集合。一个灵活机动的创新组织必须具备在组织内部传播知识的能力,使个体知识能够为整个组织所共享,才能形成组织的整体上风,保持整个组织的竞争上风。这就要求组织应该促使知识在内部扩散。
个体知识的隐性特征和私有性阻碍着知识的转化和传播。隐性知识是一系列关于个人信仰和个人价值方面的东西,具有思想继续性和知识从浅到深的纵向联系,即使具有隐性知识的职员愿意将其知识传授给他人,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存在着差别,隐性知识也远不如显性知识那样轻易被第三者获取。作为组织,必须有目的地对组织内部的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处理,使更多人把握少数人具备的隐性知识。个体隐性知识扩散必须克服三个障碍:信息和隐性知识的拥有是某种特权和上风的象征,而与其他人共享会使隐性知识拥有者丧失在组织内部的竞争上风,因此,具有隐性知识的个体可能不愿意扩散他的知识;与第一相反,其他人可能因缺乏信息,熟悉不到作为无形资产的隐性知识的真正价值,从而不愿意投进精力或资本往争取那些固然十分重要,但自己没有熟悉到其价值的知识;作为知识的接受方可能会在没有给付的情况下获得相关知识信息,这将进一步促使具有隐性知识积累的个体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可见,作为一个组织,为了促使组织内部个体隐性知识在内部的传播,应该采取一系列长期战略,克服将隐性资产有形化存在的困难。方法之一是建立一个大家对内部知识共享共有的环境。例如,让各个部分共同参与组织的任务设计;工作职员在不同部分轮流工作,执行不同的任务,这将有利于一个部分职员的经验与知识传播到其他部分,进步组织内部知识传播的效果;其次是对拥有核心隐性知识的人给予最高的承认,这种承认既有物质方面的,也要有精神方面的。尤其要使具有隐性知识的人感觉到,将自己的知识传播给适当的人,是自己的责任。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