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琴中共大庆市委党校
党校作为党委的重要部门,作为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要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地方党校建设新型智库是未来科研的重要方面,我们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努力打造出党校特色咨询品牌。
一、地市党校智库建设现状
目前,地市党校在智库建设上存在着“智库人才不够、咨政体制不通、咨政视野稍窄、咨政能力偏弱”等方面的问题。
1.智库人才不够
地市党校教师比较擅长综合性、跨学科的研究,在社会学、哲学、党史党建、领导科学等方面相互交叉,但缺少对某一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这使得党校教师在专题研究的过程中,存在学科研究、学科支持等方面的不足。
2.咨政体制不通
咨政是党校的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但从现实的工作来看,目前地市党校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科研机制,比如在决策咨询研究课题生成、研究成果评价、研究人员绩效评估等方面仍沿袭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缺乏咨政导向。
3.咨政视野稍窄
党校智库作为体制内的决策咨询机构,能够获得相对丰裕的资金支持,在信息收集方面也存在优势,但正因为是体制内的机构,党校研究人员在咨政研究中相对受限,更多的是在接受指令、迎合上级。
4.咨政能力偏弱
在咨政研究方面,地市党校研究人员侧重于对政策实施的宣传与解读,缺乏预见性、前瞻性、建设性的研究,所以研究成果被地方党委政府采纳的不多,决策咨询的社会影响力不强。
二、地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设想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党校要“推动教学培训、科学研究与决策咨询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在决策咨询中发挥更大作用”。党校的职能不仅仅是干部培训,还要强化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和决策咨询。党校智库区别于一般智库的最鲜明特点是,在“党校姓党”的基础上实现“智库兴党”。
1.找准定位,突显本色
党校智库研究人员要“在党研党”,把研究领域、研究重点放在党的建设、党的理论方面。只有真正做到“党校姓党”、“在党研党”,才能实现“党校兴党”的历史使命。同时,作为地市级党校,要始终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关心关注的重点领域的现实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使得研究成果更接地气,对现实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党校教师要实现角色转换,不仅仅是“理论的传播者”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实践的研究者”和“思想的引导者”,更好地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挖掘优势,彰显特色
党校有高贵的学员资源,他们基本来自生产、生活一线,来自政府、机关、企业,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所以党校要充分挖掘学员的潜力和集中学员的智慧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党校可利用学员在校学习的机会,通过组织开展专题座谈、双向交流、问卷调查、联合调研等了解市情、党情,了解学员需求,获得“第一手资源”。学员的特殊性是党校智库建设区别于一般高校智库建设的重要方面。这些特殊学员在理论上的困惑和实践中的难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执政党总体治国理政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因此,地市党校系统要充分利用好学员资源,要在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中发挥教员与学员两方面的积极性。
3.整合资源,发挥科研合力
党校智库研究人员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主动的走出去,与机关、高校、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进行联合调研,及时发现社会问题,开展共同研究,共享研究成果。党校教研人员应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领域,围绕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加强与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人大政协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及时的展开专题研究。同时,对于重大课题的研究,要注重与上级党校、县(区)党校、高校以及专业的研究机构的交流,发挥科研合力,保证科研课题的有效度。
4.健全规章制度,保障智库建设
地市党校应建立健全以决策咨询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党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智库建设资金、智库人员管理与考核、智库成果形成与转化等方面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对智库研究人员的管理,必须依据于健全的规章制度,把科研考核与职称评聘、进修学习等相结合,逐步形成以科学的制度促进决策咨询出成果、树品牌的学术氛围,为智库建设提供保障。
5.畅通转化渠道,提高智库贡献率
党校的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只有及时进入党委政府的视野,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首先,地市党校应与党委政府建立起良好的沟通联络机制,成立课题研发团队,针对地方党委政府最关心的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展开攻关,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其次,地市党校还应建立完善的成果报送反馈机制,确保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地报送到党委政府手中,为领导决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