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路职工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时间:2021-05-20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基层公路职工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作者:未知

基层公路养护管理单位,大多存在职工教育经常搞,教育效果不明显的现象。究其原因,个人认为主要是公路养管职工队伍教育管理理念滞后,与现代管理体制发生冲突造成的。
多年来,公路行业职工把“铺路石”精神这一公路文化闪光点虽已铭刻于“心”中,诠释到“路”魂,默默无闻地为打造美丽干线公路奉献着青春和热血,但基层养护单位职工教育核心要素少,日渐显现与新时代职工教育的不适应,新的管理理念落实不到位的尴尬现状。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报告中的“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同时又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结合基层公路养护单位工作性质特点,笔者认为,当前职工教育的重心就是培育职工队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坚守奉献的公路文化“铺路石”精神。当然,要达到预期教育效果,一要了解熟悉职工现状,二要确立正确教育方向,三是探索适合职工队伍的教育方式。
基层公路养管单位作为最基层的公益性公路服务单位,像许多事业单位一样,在改革面前没有像国有企业面临破产倒闭那样受到大的冲击,致使公路养护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理念都相对滞后,迎接挑战和搏击市场的能力较弱。滞后的职工理念与越来越现代的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愈加明显,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正视矛盾冲突,统一职工认知,采取适合公路职工并行之有效的职工教育模式,让基层养管职工队伍的思想、行为紧跟现代管理的步伐。
一、对当前基层公路职工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老龄化突出。笔者所在单位属国道干线养管单位。全局1536名在职职工,35岁以下只有109人,占不到职工总数的7%;45岁以上758人,占职工总数的49%。职工年龄老龄化明显突出。这一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公路职工队伍缺乏接班人,缺乏活力,体现在双向的沟通上面为:一个方面老职工体力衰弱,逐渐普遍面临退休,出现了传统技术的断层;二是没有新鲜血液输入,加上老职工掌握新的养护技术的主观能动性低,延缓了科学技术和公路事业融合的进程。
(二)理念滞后。绝大多数职工因过去长期在计划经济的“安乐窝”里生存,传统观念意识浓厚;再是因养护任务工种的简单性和重复易操作性,对职工的文化水平要求相对较低,因此遇到职工教育培训,部分职工思想重视不够,接受新技术能力差,理解能力更差,经常有应付现象。认为拿扫把的、扛铁锨的,自身政治思想没得说,文化科学教育是多余,只要身体好,有把利器,生产技能凭老经验即可。另外,行业改革对公路基层养护单位的冲击不大,绝大多时职工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安乐意识。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公路养管质量和工作的创新。
(三)文化素质偏低。基层职工队伍人员构成比较复杂,一是子成父业,过去七八十年代的接班体制;二是九十年代左右的交通技校毕业;三是退伍安置;四是其他人员。以基层某一养护单位为例,有大学本科有8人、专科12人、中专11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2%、18%、16%。高中及以下36人。从数字上看,文化受教育程度还不错,但个人认为,大多数专科以上文凭,多是近年来的在职继续教育,重文凭、轻实用,学员学到的东西可操作性小,含金量低。遇到技术工人升等培训考试,也只是为加薪临时抱佛脚应考,而高等学府的学子们,根本不愿到基层养管单位来,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公路行业的发展。
(四)居住分散致使教育受阻。近年,养护单位责任路段改革,原来的“小道班”模式已改为“大道班”。即养护里程不变,道班个数减少一半,原来的上路集体统一作业改为道工个人骑人力三轮车或其他方式上路作业。有的养护责任路段距离道班二三十公里,道班居住会给大部分职工上路工作造成不便,所以,在道班居住人数达不到道工的十分之一,在不耽误正常工作和学习的情况下,绝大多数职工选择下班回家居住或其他方式就近居住。这种“半工半农”的状态给一线职工教育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二、改善公路养管基层职工教育的对策和思考
公路养管基层职工教育面临的职工老龄化严重、理念滞后、文化素质偏低等问题,不仅影响着公路事业和科学技术的相互促进作用,也制约着基层公路职工的自身发展,要想改善这一现状,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弘扬“工匠精神”,个人认为公路养护基层单位应本着着力消除新体制旧理念冲突现状,全力打造“工匠精神”与“铺路石”精神并存的养管职工队伍,开展职工教育工作。
(一)做好工匠精神的培育
无论职工队伍的现状如何,“工匠精神”和“铺路石精神”都必须具备。一般干部?工应该具备,管理决策层、教育实施者更应该深刻领悟“精神”的实质内涵,以身试教,使“工匠精神”和“铺路石精神”成为基层公路职工干好工作的“精神钙片”。
“工匠精神”的提出,对于基层公路养管职工队伍的引导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仅有“利器”,未必能“善事”,想要“善事”,关键在于用“利器”的人。有报道说,现在影响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不是物,而是人。这就需要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去推进人的现代化,去培育善用“利器”的人。公路养护职工队伍年龄层次、文化层次、工作理念都趋于老化、落后,要在大家心里根植这一精神,不是件容易事,必须思考采取让职工入脑入心的教育方式,不断实践,不断改进。更新公路养管的操作模式,解放人力,推进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
(二)推行“菜单式”教育模式
多年来,基层养护单位职工教育模式大多采取集中式的培训教育。对于“工匠精神”培育,个人认为还是采取菜单式教育,效果会更好。
菜单式教育模式的特点是灵活性、针对性、实效性。原则是单位导向鼓励、职工自主参与。推行“菜单”式职工教育,要进行台账化管理,让内容具体化、时间安排固定化、考核评价可量化。以养护单位为例,一线道工路上工作岗位线长、面广,居住相差几十公里,集中教育相对较难。我们可根据工种特性,以班组为单位,适时安排。机关教育可以股室为单位,以年龄层次、文化层次为类别号召职工积极参加各类社会适应性、岗位适应性培训教育。要使“工匠精神”真正植入职工头脑,体现于行动,管理者要下功夫了解每个职工的受教育程度、思想动态,有的职工愿意学,有的职工就有抵触情绪,不愿学。年轻职工愿意接受新的教育方式,比如网络培训、微信教育;年龄大的职工愿意面对面交流,不愿意接受新的教育方式。有的职工一点就明,一领就悟,一学就会,有的职工则需要以浅显易懂、并形象直观的教育方式。这就要求?M织教育者不能搞“一刀切”,用单一的模式强制搞集中灌输,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坚守“铺路石”精神
多年来,“铺路石”精神这个公路行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路人的代称,它是公路人长期以来集体实践积累的精神,经历了朴素的行业情感,行业责任感,行业道德,行业生产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几代人长期的体验、实践、取舍、积累、丰富、完善的历程。充满了几代公路人的激情、鲜血、生命、心血与汗水,主要集中体现在不畏艰辛、不畏牺牲,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执着守业、拼搏创业之上。
基层公路养护工作的职责,大家并不陌生,为了坚守这种精神,当一时、一段时间的“铺路石”易,一大群公路人恒久坚守,当一辈子甚至延续几代人的“铺路石”,并形成一种闪光的精神实在不易。今后的职工教育中,我们只有继续唱响这一公路行业文化中闪光点,风雨无阻、寒雪不退,坚守前辈传承下来的默默无闻和不屈不挠的“铺路石”精神,为过往司乘和群众打造“畅安舒美”的干线公路通行环境,才能做到更好的诠释全社会当前倡导的“工匠精神”。
(四)定期检验职工教育效果
单位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职工教育尤其如此,要与时俱进,要跟上时势、社会发展的新需要,要跟上人民群众对行业的新需求、对岗位的新需要,它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所以我们不能定了职工教育制度就一劳永逸,每次教育培训结束,要总结,要改进。要深入职工实际,逐人进行了解,了解他们对当次职工教育的感受、收获,走入员工思想深处,搜集职工对开展职工教育的好的建议和意见,学习兄弟单位好的职工教育经验,及时付诸实施,并做好痕迹化内业留存。在不断探索创新的基础上,使职工教育在规范职工行为、提高职工整体素质上发挥更大效能。职工教育要搞好,管理者要有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意识,要重视职工教育投资,要畅通职工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为职工学习教育大开绿灯,提供时间、经费的支持。同时安排专人负责职工教育工作,随时掌握本单位职工队伍的现状。每次教育培训前,都要用心做好准备,杜绝人在而心不在的形式培训,达到人人愿意参与培训的培训效果。
总之,职工教育是一个长久性的话题,只要有群体组织存在,就必然有职工教育。个人认为,从决策管理到具体组织实施者,只要我们上下一条心,用心部署、安排、组织,不断思考摸索适合行业、单位发展的职工教育内容、职工教育模式,就一定能打造出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团体。在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职工教育工作的重点是:立足公路行业,立足基层单位实际,着力打造“工匠精神”和“铺路石”精神并存的公路养管职工队伍。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