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接受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未知摘要:文章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在银发浪潮的危机下,宁波地区的老年人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接受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结论表明,老年人对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接受程度主要受其受教育程度等主观因素和经济条件、环境因素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针对分析结果,笔者对如何让老年人更容易接受智能化养老服务提出了几点建议。
?P键词:智能化养老;接受程度;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8)05-157-02
一、研究综述
(一)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而宁波靠近东海,经济发达,为浙江省三大经济中心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凸显。从1992年起,宁波市65周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率就已经超过7%,早于全国老龄化水平7年,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年型社会。
(二)养老模式亟待更新
传统的养老模式有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三种。而在我国这三种养老模式的分布占比分别为96%、3%和1%。根据中国的传统习惯,居家养老方式是老百姓最乐于接受的养老模式。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现代家庭人口不断减少,子女的养老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一个人要负担六位老年人的赡养义务。也正是这样的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空巢家庭也日益增多,居家养老的方式变得不再像以前一样幸福美满。
(三)养老服务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基于这样的现状,宁波市已初步构建起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宁波市相继推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高龄老人生活津贴、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免费安装“一键通”电话机和养老服务补贴等一系列举措。近期,“甬城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创建“三位一体”智慧养老服务矩阵,其中包含生活照料、家政保洁、健康护理、文体娱乐等10余项服务内容,为社区智能化养老服务的革新拉开了新篇章。
(四)智能化养老方式被接受程度不高
同欧美地区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开始探索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如何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进行有效融合的起步算是很晚了。同样的,智能化技术本身的不成熟、服务人员的不专业、智能产品开发成本居高不下阻碍了智能化新养老方式的转型。但抛去这些外在的原因,智能养老市场始终无法进入主流,受众群体无法扩及更多的老年群体。
现有研究主要针对智能化养老本身的不利条件,对云养老产业而言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除了客观因素,老年群体作为主观人群,他们对智能化养老服务的选择意愿以及原因对未来智慧养老产业的兴起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文章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对宁波某地区的老年人(60岁及以上)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共1600份,回收问卷1512份,其中有效问卷1500份,占回收问卷的99.2%。
(二)被调查老年人对养老方式选择和对智能化养老接受程度的基本情况
总的来说,在养老方式的选择意愿中,有65.33%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其中与子女一起居住的占24%,与子女分开居住的占41.33%;其余34.67%的老人选择机构养老。
另外,被调查老年人中,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愿意接受智能化养老的老年人约占一半的比例,这说明智能化养老服务是具有较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的。
笔者将影响老年人对智能化养老方式接受程度的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主观因素主要是指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具体表现为其受教育程度和自身状况。客观因素指各种外界条件,如经济因素、家庭状况、环境因素等,对智能化养老方式接受程度的影响。
(三)影响老年人对智能化养老方式接受程度的主观因素
1.受教育程度
直观上来看,无论受教育程度如何,绝大部分老人都愿意选择居家养老。然而就对智能化养老方式的接受程度而言,是否受过高等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数据显示,老年人的学历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对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接受程度越高。
2.自身状况
(1)年龄
经过对年龄因素的分析,笔者发现老年人对智能化养老方式的选择受不同年龄段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差异。年龄越大的老年人,对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接受程度越低,两者呈现负相关。
(2)身体健康状况
表面上看,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或许对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接受程度影响并不是很大,但仔细分析,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根据数据曲线发现,身体状况良好、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老年人更容易接受智能化养老服务;而对失能老人来说,由于身体原因的限制,对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接受度是较低的。
(四)影响老年人对智能化养老方式接受程度的客观因素
1.经济因素
在所有客观因素中,经济因素可以说是对老年人是否接受智能化养老方式选择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的。调查数据显示,月收入在3000元及以下的老年人愿意接受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比例极低,仅占17%,而随着收入的提高,老年人愿意接受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比重逐渐上升,当收入达到6000元及以上时,老年人愿意接受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比例达到了63%。也就是说,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年人会愿意选择更为健全、细致的智能化养老服务。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是指老年人所生活的社区及其附近养老机构的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情况。数据显示,当老年人居住的社区内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化养老服务设施时,老人愿意接受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比例更大,高达68%。而当社区内缺少智能化养老服务设施,老年人对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接受度就较低,仅仅占到了37%。由此可见,环境对老年人智能化养老服务接受程度有影响。当周围有智能化养老服务体验时,老年人会更容易接受智能化养老服务。三、建议与措施
(一)强化政策的引导作用
社区智能化养老作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全新融合,在试点初期,政府??该通过更具有导向性的投资、政策等来推动社区智能化养老服务的发展。利用老年人更相信的渠道,如报纸、居委会领导等向老年人传递社区智能化养老的优势以及亮点。
同时,政府更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智能养老产业的行业标准和监督机制,从政策上全面保障养老行业的规范,从而促进智能化养老服务的健康长足发展。
(二)合理利用“低龄老人”
就目前年龄结构而言,55后的低龄老人是社区智能化养老服务的主要受众群体,也就是最易于接受新型养老模式的老年群体,要合理用好这一个群体来连结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与高龄老年群体。很多时候专业服务人员并不能很好地体会老年人的心理和情绪,从而让他们对新型养老方式产生抵触。可以通过对低龄老人的简单培训,提高他们对智能技术和设备的熟悉程度,借他们之手更好地将智能化传递给高龄老人。
(三)使技术变得人性化
现阶段的智能设备或技术都是机械化的,只是简单地让老人的生活变得便捷、安全,并不能很好地照顾到老年人的情绪问题。硬件技术革新的同时,更应该考虑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如何让刚失去配偶的老年人走出悲痛,如何让刚查出重病的老人不那么绝望……让智能化也变得很有人情味。
四、小结
如今,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而在技术飞速进步的现在,智能化养老将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方式。在智能化养老技术逐渐发展成熟的情况下,若该项技术的受用者不愿意接受和使用的话,那将会形成一个可悲的局面。
因此,笔者希望通过该文章对宁波市老年人对智能化养老接受程度及其因素的分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智能化养老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微小的助力。
参考文献:
[1]高盼.通过“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智慧养老建设――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街道智慧养老工程[J].中国信息界,2014,(05).
[2]刘明慧.智能化社区养老模式的探索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7,(10).
[3]仇亚.智慧社区的智能化应用现状与解决方案研究[J].技术应用,2018,(01).
[4]黄晨慕.超高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上海市普巧区甘泉街道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4,(03).
作者简介:
陈怡琪,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在读;
丁鸿蕾,女,浙江绍兴人,宁波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