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教育走向智慧教育:理念提升与现实选择
作者:未知[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传统的知识教育理念已不能适应我国教育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体现信息时代特征的智慧教育应运而生。从知识教育走向智慧教育是教育价值理念的提升,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归宿,更体现着信息时代背景下未来教育价值的新取向。从知识教育向智慧教育的现实转化,不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构建与运用,更是向先进教育观念的转化,须以先进的“智慧”理论为指导,以创新变革为动力,以技术平台为支撑,最终达到实践成效显著的目标。
[关键词]知识教育;智慧教育;教育理念;现实路径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8.13.096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8)13-0213-03
0引言
知识教育观念是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存在形式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而形成的,是人类结合自身需要和选择对物质精神世界进行改造的活动。传统知识教育价值理念是以“知识传递”为本,对知识的认知和实用技术的掌握成为衡量标准,功利价值倾向突显。受教育者接受知识教育并获得专门技能,并不意味着其已经拥有了丰富的精神生活和健全的人格,传统知识教育理念显然不能满足时代和个人发展需求。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体现信息时代特征的智慧教育应运而生。“智慧”一词有诸多含义,何谓“智慧”始终是当代人需要思考的主题。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Dewey)认为,知识是已经获得并存储下来的学问,而智慧则是运用学问去指导生活、改善生活的各种能力[1]。智慧教育作为一种新走向,不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构建与运用,更是教育价值理念的提升和向先进教育观念的转化,须以先进的“智慧”理论为指导,以创新变革为动力,以技术平台为支撑,最终达到实践成效显著的目标。
1从知识教育走向智慧教育是大势所趋
1.1基于信息时代背景的要求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丰富而多元化的信息技术随时代潮流而涌现,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在不断推进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以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成为教育深层次创新与发展的催化剂。祝智庭教授等(2012)认为,智慧教育是当代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是素质教育在信息时代、知识时代和数字时代的深化与提升,是培养面向21世纪创新型人才、智慧型人才、实践型人才的内在需求[2]。信息时代的典型特征是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一个可行的更为联通互有的世界发展愿景,将先进信息技术和“智慧”理念相结合进而催生出智慧教育系统,这个智慧教育系统的理想状态是安全和谐、高效便捷的教育生态系统,目的是打造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并能促进人的智慧全面发展的智慧教育环境,改善传统知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形成全新的具有智慧特征的教育制度,这样的智慧教育更能适应信息时代对培养新型“智慧”人才的需求,这不仅是教育主体和客体的软硬件资源的更新变革,也是全社会教育发展的更高标准和要求。国际上部分发达的国家已率先引领时代潮流,提出与信息时代初步发展阶段相吻合的智慧教育发展战略,致力于完善当代教育系统和解决教育领域的部分难题,如韩国的“智慧教育推进战略”、美国IBM率先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新加坡的“IN2015计划”等。
1.2我国现实的教育和社会需求
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资源相对匮乏。智慧教育是对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创新,也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智慧型”人才的途径。我国传统的知识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公众对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单一僵化的知识教育体系会导致诸多的教育困惑和难题,如:地区间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长期未解决;规模扩张与质量保障的矛盾;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的落后;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着学习自主性和创造力不足的问题等。这些难题在传统的知识教育系统中普遍存在,亟待解决。智慧教育通过恰当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地区间的教育资源分配,实现资源共享,对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等问题大有裨益。
2从知识教育走向智慧教育是教育理念的提升
2.1传统知识教育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冲突
知识教育的核心问题或主要矛盾是人在知识教育过程中的“被动性”与“主动性”之间的冲突与斗争[3]。而对于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存在形式来说,传统的知识教育还未完全实现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的转变,受教育者在知识教育中处于从属地位,人在教育过程中个体需求与自由发展仍受限于传统知识教育单向、灌输、强制、被动的模式。这与现代教育所倡导个性化选择、潜能挖掘,知识建构与智慧生成等理念显然是冲突的。
由于时代发展、社会转型和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原因,以“科学知识”为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造成教育整体发展与个人的智慧成长之间的严重脱节与“貌合神离”。传统知识教育倡导已经存在的知识体系,带有明显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客观性等色彩,个人在教育过程中的需求实现就是因自身知识局限而接受已有的知识成果,接受已被设定好的相当成熟的知识体系训练,但这种被普遍认同的知识教育活动面临着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困境:被传授知识的个人远未达到能“活学活用”的水平,知识未能与个人所处情境建立有效链接,个人的知识体系建构和知识消化过程并不完整,缺乏将外部世界与自身经历的生活体验融入其中而完成思维与真实体验转化的过程,从而造成知识、理论高于实践、技能和能力的教育现象。现代教育理念提倡教育应是对人的教育,应关注人的主体性和以人为本,受教育者在知识获取方式上应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选择,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应有兴趣、活力、创新、满足等情感引?в胫鞴厶逖椋?接受全面、开放、共享的知识体系,将其内化为个人能力,培养批判与创新思维,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等,而传统知识教育培养出的大多是有一定学识但却无智慧的人,那么此种教育理念与实践仍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同时,传统知识教育难以打破教育过程中的时空局限,难以拓展利用新的教育空间促使受教育者的智慧生成。现代技术资源和条件优势未能在教育系统中得以充分展现,传统落后的知识传授手段和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体验、学习创造性和内生动力来说是一大阻碍因素,也是教育成效提升缓慢的重要原因。2.2知识教育价值观基础上的智慧教育理念
知识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不可忽视,教育价值目标的实现也不能缺乏知识传授这一环节,故智慧教育应是立足于知识教育基础之上的新的教育取向。
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的融合重建形成一种新的知识教育价值观,“成人”与“成器”兼顾成为更好的选择。智慧教育理念基于这种知识教育价值观体现出新的价值取向。一方面,教育的知识价值与智慧价值不再分化而走向统一、融合,智慧教育的价值基础仍是知识价值,即知识的传授仍是必然的、不可或缺的,是基础性的工作,但在价值取向和价值定位上更具有“智慧性”特征,更注重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发展的潜能和丰富精神素养的人,引导个体智慧地运用知识去做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选择。在教育实践中,在知识传授的观念、方式方法和选择上打破固有的空间和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将现代信息科技手段融入教育系统和教育过程中,改变原有的教学手段和模式,更新受教育者的学习、认知、探索、创新、兴趣满足等各方面的体验,化被动为主动,致力于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人内在的智慧,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掌握基本知识与生存技能,又能在思想认知上和实践活动中都能够运用智慧,增长智慧,丰富个人的道德、信念、理想和精神等情感体验,实现个体在受教育之后的知识化和智慧化的统一与转变。智慧教育可以打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学习资源充裕、均衡,学习过程动态实现,学习者主体性充分调动的智能学习环境,有利于受教育者的智慧成长,充分体现了智慧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归宿,是对现代教育理念的贯彻和落实。另一方面,智慧教育未来的价值走向必然是人类智慧与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其工具性来促进教育领域本质上的创新与变革。
3从知识教育走向智慧教育的现实转化路径
智慧教育理念是在传统知识教育理念基础上的升华,在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这一教育价值理念需要积极调整以适应现实,并引领教育实践的发展。
3.1以“智慧”理论为指导
就现实情况来看,智慧教育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仍处于不成熟阶段,人们对于智慧教育的理解仍存在一些片面看法。比如,将智慧教育简单等同于智能教育,过于关注智能信息技术手段而忽视“人”这一智慧主体。“智慧”并不单指技术上的智能化,盲目跟风浪潮下一切以技术为先的理论基调是对智慧教育内涵的认识不足,忽视了人与技术系统的个性化交互,仅仅是技术层面上所理解的智慧教育。智慧教育应既包括技术的智慧指向,也包括人的智慧指向,说到底,技术手段的运用终究是为了人的发展与进步。如果将“智慧”二字拆分来看,智慧教育是“智”与“慧”的结合,“智”可以理解为人的智能,是智力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与技能体系的组合构建;而“慧”是非智力体系、观念与思想体系、审美与评价体系等的组合构建,先进的智能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人外在的智力、知识、方法与技能的延伸,而要想培养智慧的人,教育系统还需要对人的非智力发展、观念与思想改变、审美道德等进行综合化的培育与提升,这是个体与群体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智慧教育发展的本质与初衷。
3.2以创新变革为动力
智慧教育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涉及教育系统整体运行和各个发展环节进行创新与变革的过程。智慧教育形式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中的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学习得以实现,教育主体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家庭、社会与学校共同参与教育过程,受教育者在智能化的学习环境中接受个性化的教育培养方案,这是对传统知识教育的创新与变革,而智慧教育要想引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就必须以创新变革为动力。首先需要的是教育主体观念上的创新与变革,在智慧教育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下,教育主体必须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对即将转型改变传统知识教育范式的智慧教育有一个清醒的理解和认识,形成全新的教育理念,并增强创新变革的意识,主动将信息技术适当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不拘泥于现状。其次需要的是实践形式上的创新与变革,智慧教育需要教育者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设计的运用特点和规律;为受教育者提供情景式、交互式、创造式和移动式的学习平台以满足个人需要;在教育管理中,大量纷繁而又复杂的教育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先进技术在教育管理总体筹划、工作流程、工作评价考核等各个阶段的创新运用而得以简化,提高效率。
3.3以技术平台为支撑
得益于信息技术时代的资源优势,智慧教育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关键技术的支撑,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合理运用和转化使智慧教育得以持续发展。智慧教育是对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网络等先进信息技术进行深度整合并在教育实体中加以创新运用的教育形式,致力于为智慧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服务。就技术支撑层面来看,在智慧教育管理方式上,智慧教育要通过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以及高度标准化的智能管控来对管理信息进行归纳统一,实现管理信息数据的综合化智能分析与处理,避免信息隔断,简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在智慧教学方式上,大规模在线开放教学(MOOCs),智能备课和批阅等软件设备,创客、微课、移动课件、电子教材等新型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实现从传统多媒体网络学习向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和云学习等方式转变;在智慧科研与服务上,跨地域的科研等数据资源共享,基于大数据的科学评价和考核管理等通过可视化监控与操作技术进行客观呈现,可大大提升教育系统的运行质量与效率,使其更好地实现教育服务功能。
3.4以实践成效为目标
理论指导与实践应用脱节是我国智慧教育发展进程中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智慧教育的实践成效要在教育系统改革、教育体制优化和教育理念更新等方面体现出来,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主体多方参与和协同构建。政府在智慧教育的实际推行中应起主导性作用,不仅在公共财政投入资金上予以支持和经费保障,也应鼓励和引导学校、社会组织、企业等筹资渠道建设,鉴于智慧教育区域性“以点带面”重点推进现状,支持有条件的区域和重点学校进行智慧教育先行试点,后再带动条件薄弱区域和学校借鉴相关成功经验和模式进行逐步摸索,循序推进。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浪潮中的盲目跟风、重复建设、平台浪费等现象需加以遏制,在智慧教育技术平台建设上应提高相应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的使用效率,将智慧教育云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应用于实际的教学和管理之中,而不是充作表面上的摆设或“花瓶”。单凭政府和学校的宏观指导与微观管理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就需要社??和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构建,在考虑各方利益的情况下积极沟通,利用各自的优势技术和市场资源等对整个智慧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加以优化改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智慧教育的诸多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7-15.
[3]靖国平.论知识教育的两种基本型态[J].当代教育论坛,2003(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