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二十四节气课程自然环境建设的实践和应用
作者:未知【摘要】本文以广州市第二幼儿园为例,重点探讨支持幼儿园二十四节气课程的园内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建构和应用。我园建成了包含传统农耕体验区、城市耕读教育区、二十四节气耕读展示区以及气象体验区四大区域的“二十四节气”体验园,支撑二十四节气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方式来了解节气、感受节气,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课程;环境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融合了天文学、气候学、物候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衍生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不仅被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的指导,也影响着人们的起居、?食、保健、仪式、风俗等方面。为了弘扬和传承二十四节气,我园以生态环境为依托,开展节气教育活动,把气象、节气、农耕等活动融入到幼儿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探索式、互动式、体验式”的“二十四节气”课程。在课程的建构和实施过程中,环境是最重要的支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广义上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其中,园内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重点探讨支持幼儿园二十四节气课程开展的园内自然环境的建设和应用。
一、二十四节气课程自然环境建设的意义
(一)环境对幼儿的行为具有导向性和暗示性
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它对幼儿的行为具有导向型和暗示性。首先,优美的环境能够给予幼儿美的享受,滋养孩子的心灵,引发孩子对美的欣赏、表现和创造;其次,四季变迁引起的自然环境变化,能够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成为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动力。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而意义深远的。
(二)环境使课程具有探究性和动态性
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而言,“二十四节气”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基于二十四节气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我们以园内优越、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作为课程的载体,架起幼儿与二十四节气之间沟通、互动的桥梁,引发幼儿的自主探索和经验建构。幼儿在环境中观察、操作、体验、探究,在环境中获得对二十四节气深刻的体验和感受。环境跟随四季变迁,幼儿从环境的动态变化过程中积累经验,从而推动课程内容的动态性发展。
(三)环境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被称为“自然之子”,每个幼儿对大自然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通过创设了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幼儿园生态环境,让幼儿在户外与大自然互动,在自然里做游戏、探究节气的奥秘,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的和谐与平衡。孩子们脚踩着坚实的泥土,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奔跑,在欢笑,身体得到了锻炼,身心都充满了愉悦。
二、二十四节气课程自然环境建设的特点
(一)审美性与探究性的统一
我园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优越,凸显我园“文化园、生态园、探索园、运动园”的园所环境。园内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鱼池喷泉、小桥流水、风车木屋点缀其中,自然景观优美和谐,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和熏陶。面对动态的、有生命力的环境,幼儿可以深入感知、体验、探究,还可以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它、改变它。
(二)区域性与系统性的统一
在自然生态环境的创设上,我们遵循合理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将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区域式分布,建成了水生植物、刺生植物、芳香植物、药用植物等二十余植物园区,体现出区域性的特点。各个区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了,形成一个幼儿园户外大环境系统。各个班级也根据地理位置和特点,因地制宜开展环境创设,形成班级小环境系统。
三、二十四节气课程自然环境的组成
二十四节气课程的自然环境包含户外大环境系统和班级小环境系统,其示意图如下所示:
(一)幼儿园户外大环境系统
1.传统农耕体验区
传统农耕体验区是开辟在幼儿园内地面及水域的种植园地,供幼儿体验自然、传统的种植方式。传统农耕体验区包含三个教育体验区。
①自然教育区:遍布整个幼儿园的大片绿化都蕴含着教育的元素。根据植物的种类分布可以分为:芳香植物区、水生植物区、阴生植物区、地茎植物区、多肉植物区和彩叶植物区、棕榈植物区、桂花廊等。通过分片区归类种植,帮助幼儿认识植物以及分类,熟悉植物的成长条件,了解阳光、空气、水等资源和植物的关系,探索幼儿园的植物分布。为了给孩子们更丰富的体验和感知,我们专门开辟了一个十多平方的菇菌养殖房――“二幼菌宝宝之家”,购置了十多个品种上千个菌包进行养殖,孩子们负责照料、观察、收获,有趣的蘑菇养殖活动给予幼儿丰富的感官刺激,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②农耕体验区:农耕体验区主要包括药用植物区、瓜果植物区、果林区、粮食种植区和小农庄。小农庄是幼儿开展二十四节气耕种活动的重要基地,主要种植有叶蔬菜、瓜类、豆类、地茎类植物。幼儿通过体验播种、施肥、浇水、除虫、拔草和收获等农耕活动,了解农作物生长的过程,学习按照科学的方法照顾农作物,体验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同时在户外耕作活动中愉悦身心,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学习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了方便幼儿观察、打理农作物,我们将小农庄实行分区种植和管理,其规划图如下图2所示。
③生态教育区:这个区域主要通过废物利用、循环再生的过程向幼儿和家长传播先进、环保的理念,比如鱼菜共生池中,废物经过分解变成植物的肥料,植物吸收肥料净化水质改善鱼的生存环境;厨余垃圾经过处理变成肥料用于耕种,水果果皮通过发酵制作成环保酵素……通过这些身边可以感知到的环保措施,让孩子初步了解的资源的再生和利用,从小就树立起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排放的观念,萌发环保理念,促进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2.城市耕读教育区
城市耕读教育区是传统农耕体验区的有效补充,它利用现代先进种植技术和理念,将农耕体验区拓展到楼顶、墙壁等空间上,尤其适合于一些园内面积较小,无法开拓地面种植园的幼儿园。我园由于班级数量较多,在园幼儿园有800余名,仅靠传统地面种植园远远不能满足每一个孩子参与和体验的需要。因此,我们利用教学楼顶楼的空间,因地制宜开辟出城市耕读教育区。城市耕读教育区不仅让孩子亲身体验农耕活动,更重要的是与时俱进,将先进的技术引入幼儿园,开展无土栽培、水培,让幼儿体验科技为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将环保的理念传递给孩子,将绿色的种子埋入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感受到,哪怕是在城市里,哪怕没有耕种的土地,我们也可以利用废旧物品,利用科技种出一片绿色,让绿色充满我们的生活。城市耕读体验区也分为四个小区域。
①植物水培区:该区域主要利用顶楼空间建设微耕水培系统,种养各种应季的蔬菜为主,其特点的是省水、维护简单和清洁卫生,非常适合在城市普及。孩子们可以通过种养熟悉广州各季节的应节蔬菜,深入了解植物的成长规律,认识到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②垂直种养区:由无土栽培的植物绿墙和藤本植物搭建的绿植长廊。该区域的目的在让孩子了解屋顶绿化、解决热岛效应、雾霾等环保问题。
③循环再用种植区:有PVC管道种植、荷兰桶瓜棚、轮胎种养和环保小盆栽等。此区域多用来开展环保手DIY活动,体验废物循环利用,传递?h保观念。
④育苗小温棚:通过育种活动,对种子发芽、长叶等现象的观察,可以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植物的生长,感受生命的神奇,认识气候资源(光、热、水、空气等)对植物的作用。
3.二十四节气耕读展示区
这个区域主要用于介绍二十四节气的基本知识,将它变成环境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具体展示如下:
①设置电子节气日历显示器,制作24节气简介牌24个,依照古人用四方对应四季的方法,分布于校园各处。在幼儿园东部放春季6节气,幼儿园南部放夏季6节气,幼儿园西部放秋季6节气,幼儿园北部放冬季6节气,营造相应的环境。
②根据24节气的农事活动建设24节气耕读园,用以让幼儿体验符合各季节气候条件的农事活动,加深幼儿对气象的认识,学习简单的农作物种植方法,了解食物是怎么来的,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感情。
4.气象体验区
二十四节气与天气现象息息相关。我们希望通过孩子对日常天气状况的关注和了解,不断地累积相关经验,逐步体验到气象与节气的关系,并感知节气与天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
①设置简单的风向标、温度、湿度计等气象观测仪器,让幼儿通过观测直观感受天气变化规律。
②制作天气符号、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特别是与停课有关的预警信号)科普壁或科普廊,让家长、幼儿理解天气现象的表达形式,以及相关停课机制。
③设置气象科普知识展板,印制气象安全宣传册。宣传气象防灾安全知识,增强家长和幼儿避灾自救能力。
④设计制作与气象、节气有关的谚语展览,图文并茂,帮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二)幼儿园班级小环境系统的建设
在完成二十四节气课程大环境生态系统的同时,我园也注重二十四节气班级小系统环境的建设。一是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地理位置特点,利用阳台、走廊等位置进行绿化活动,打造自然生态班,带着孩子们根据四季的变化,种下了应季的花花草草和蔬菜,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和大自然互动,体验种植的快乐;二是在班级里打造自然角,营造微缩的大自然。自然角里的动植物具有生命力,他们生长发展的过程,具备特定的教育功能,孩子们在种植、喂养、采摘等体验活动中,观察动植物、照顾动植物,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兴趣以及幼儿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观察事物等方面的能力,萌发幼儿爱护动植物、亲近自然的情感。
总而言之,幼儿园自然生态环境是二十四节气课程建构和实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将节气与幼儿生活相联系的桥梁。没有环境的支持,二十四节气课程永远只是空洞说教,纸上谈兵。通过建构丰富、富有探究意义的环境,使其成为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阵地,推动课程的动态发展,并最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邵芳,包晓萍.环境与幼儿园课程[J].学前课程研究.2009.12:17-19.
[2]王晓艳,张丽婷.以儿童为主题的幼儿园环境课程改革[J].教育科学论坛.2016.08:64-65.
[3]董双红,游兆菁.创设与课程整合的幼儿园户外环境[J].福建教育.2016.1、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