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1-07-09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未知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高效课堂及小组合作学习在各大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纵观全局,无论何种学习,在基础教育中,教师都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创新发散思维。本文运用分析举例的方法,研究相关文献,列举了日常课堂中的典型案例,来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中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章数学课程的地位、性质及基本理念中写道:“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了“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并且还写道“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从而不断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和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而怎样去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并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作用呢?我们又应该怎样去操作小组合作交流呢?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准。科技的发展则需要知识型人才,而当今时代,知识型人才单一力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合作意识往往比知识更加重要。赵桂霞校长在《建设一所新学校》中写道:“高效课堂需要小组合作最优化”,点明“凡小组合作运行自如、规范有序、高效的课堂,达标率就高;虽有小组合作但尚待完善的课堂,以及未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的课堂,达标率相对较低。”并且强调,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建设,更深入地研究小组合作运行问题。”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正处于萌芽发展阶段,教师运用并不熟练,这是每一位老师应该深入探索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搜集、查阅、整理、鉴别相关文件及文献,跟踪阅读相关教育理论书籍,分析已有小组合作交流的文献及资料,为本文的撰写提供帮助。
(二)问卷调查法
对所教班级及其他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跟踪调查相关同学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同一节课相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在有小组合作交流的收获及缺失小组合作交流的表现,为本文撰写提供可信度较高的数据。
(三)案例分析法
对不同老师的课堂进行听课及分析,研究小组合作交流对于学生的影响,为本文分析做基础。
三、文献综述
(一)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其实质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的学习策略,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互助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共同完成组内目标,在提高每位同学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整?w提高成绩,以获奖励。
(二)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其实质就是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在一起互帮互助,共同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得出有利结论的学习活动方式。
从目标结构理论来看:目标结构理论是多伊奇在勒温的群体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从动机的角度出发,多伊奇认为目标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合作型、竞争型和个体化型。其中,合作型被认为是相互促进方式。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目标,为了达成目标,学生会主动阐明自己的观点并主动寻求帮助,而达到最终要求。
从发展理论来看:发展理论是皮亚杰学派所提出的观点,是从认知角度出发,重视合作学习对完成任务效果的影响,其实质就是探索,在达到小组目标的过程中,是否每个小组成员都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水平。
无论从哪个目标哪个角度出发,由此看来,合作学习都是一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且具有优越性的教学方法。
(三)合作学习的基本方式
当前,在国内外普遍采用了以下几种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1.问题式合作学习。教师和学生均以问题为基础,互相提问并解答,以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2.表演式合作学习。通过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3.讨论式合作学习。即让学生针对某一内容、某一问题、某一项目进行研究讨论,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实施自我教育,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并获得自身成长的目的。
4.论文式合作学习。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最终以文章或论文的形式进行汇报。
5.学科式合作学习。也可以称作融合课程,将不同种类的几门课程融合在一堂课中,共同研究某一个课题,已达到深入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合作学习对数学学习情感的影响
合作学习,能够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并且,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作用。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一)教师的认识
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认识是不一致的,一部分教师认为:合作学习比较耽误时间,明明一节课可以讲解的知识,小组合作交流的时间耽误了,并且,有些有难度的知识,学生根本讨论不出来;另一部分老师则认为: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解决简单及稍有难度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节省教师的讲解时间。
(二)学生的认识
学生普遍认为,小组合作交流能较好的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效率。后进生认为:小组合作交流能充分解决自己理解稍差的问题,可以和同组其他同学共同交流,表明自己不明白之处,让其他同学能够对自己进行帮助;成绩中上游的同学认为:小组合作交流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即使自己这道题目会做,但通过交流讲解,能更深刻的进行理解;成绩非常不错的同学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其他同学点播解题思路及其他解题方法,清晰而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然,更加能提升自己的人际关系和交流能力。(三)案例分析
在笔者所听取的18节课中,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交流,但有的课堂中,小组合作交流运用的并不完善,而大多数课堂运用的还是比较完善和自如。课堂中小组讨论基本以2-6人为一组,2-3人为同桌对议,4-6人为小组组议,只有初三某老师的一节课是8人组议,人数太多导致小组讨论的效果不是很好,部分同学存在无所事事状态。
案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学习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等概念;
2.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重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难点:会用数轴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习题回顾]
师:利用3分钟的时间,完成教案上有关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题目。
学生核对答案,自主更改。
[自主预习]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一元一次不等式,本节课要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现在利用5min时间进行自主预习,勾画课本相关重难点,思考: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什么叫解集?
学生活动:自主预习课本并完成导学案相关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题目。
学生板演展示。
教师讲解补充,并强调重点,“两定”――定边界,实心或空心;定方向。
[合作交流]
师:我们从以上的不等式组中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学生起立,讨论,得出答案并展示。
学生总结出规律: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处找。
[练]
学生练习相关习题,组内商议讲解得出正确答案。
[评]
学生展示后,教师点评,对于学生表达不清楚之处及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总结归纳。
评注:
1.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讲解+反馈,每个知识点之后都跟随练习,能让学生充分的进行理解和应用。
2.针对简单题目,进行学生合作交流解决,并且采用学生讲解的方式进行讨论、板演与总结,教师作为引导者,完全将课堂放手给了学生。
3.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提高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及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做到了能够清晰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4.缺点是,本节课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够密切,在总结规律的时候,其实可以引用生活中实际的例子来进行讲解,比如:找出班级中稍矮个子和稍高个子的同学,A同学165cm和B同学175cm,如果有个选拔,需要寻找比A同学和B同学都要矮的同学,那就只需要找比A同学矮的学生就可以了,这就是“小小取较小”,同理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其他的几条结论。
五、小组合作实践运用
(一)组建原则
遵循“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根据不同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性别、兴趣爱好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既保持独特性,相互之间又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二)小组座次
本班任课教师根据小组内成员的学科成绩,将小组成员划分为A、B、C三个层次,每层两名学生,并选出每个组的学科组长。学科小组建成后,分层及学科组长不是一成不变的,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表现及进步情况,分阶段进行调整。
为了让学生能在同一小组内,A层可以相互探讨,C层也可以非常容易的请教A、B层,我们座位的排布是A层学生居中,B层和C层同学在两边,这样优生与优生可以随时交流,优等生与待转化生同学也可以随时进行帮扶。
(三)小组运作
自主学习完成后,小组成员就导学案中自己填写的“质疑探究”的内容,按照“对议”解决简单问题,“组议”解决共性问题,“群议”解决自己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的原则进行小组合作。
遵循“弱者先行、中者补充、优者总结”的原则,组内C层学生优先展示,B层学生可进行必要补充,A层学生可对B层的展示进行必要补充。最后,由A层学生进行必要的总结归纳。
在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应鼓励其他小组学生向展示小组提出质疑,运用“我质疑”等语句,进行展示作答。若存在无法解决的共性问题,则需要老师重点点拨讲解。
(四)小组评价
每节课教师都要督促学科组长对本小组成员进行评价,教师将从资料准备、学案完成(课本勾画)、合作探究、展示质量、质疑交流、学案反馈等方面对小组进行过程性评价。
(五)保障实施
为保障小组合作交流能够高效运转和进行,需要提前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
1.教师培训:在每学期开学初对全体教师进行小组建设的相关培训,熟悉小组建设和评价的各个流程。
2.学生培训:以年级为单位,教学服务中心要?ρ?生进行培训,了解小组运作的各个环节。
六、笔者之见
李金池校长在《中国课堂的奇迹》第三部分第四节中写道:“建立学生合作学习小组,推动课堂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以实现学生的能力提升和课堂效率的提高,并以此为基础,把小组建成学生学习共同体。”由此,一所学校的建设和课堂生态的重点,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未来的发展。
让教师在课堂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中充分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充分接受能理解的部分,在未来的生活中,即便他已经忘记了许许多多的数学公式和定理,但他仍然能够进行严密的逻辑分析,阐述条理清楚的观点,我们就可以这样说,这位公民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7.
[2]赵桂霞.建设一所新学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李金池.中国课堂的奇迹[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