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分析企业私人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关系,在罗默知识驱动生产模型的基本方程中,通过引入管理性知识,重新求解知识生产模型方程组。结果表明,企业内部的管理性知识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知识的私人边际产品也会越大。在知识具有溢出效应条件下,管理性知识有可能使知识的私人边际产品与知识的社会边际产品水平无限接近。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经济实现均衡增长的微观基础需要良好的企业组织和企业管理。改进的模型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关键词:知识生产模型管理知识报酬递增均衡增长增长理论中图分类号:F061.2文献标识码:A新增长理论认为,一个经济系统要产生持续的增长,就必须克服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实现要素回报的递增,而要实现这一点,一个能带来经济增长可持续的机制就成为关键。正是在定义这样一个机制以及维持其运转所需的成本方面,新增长理论取得了重要突破。经济可以实现内生增长的观点是新增长理论的核心思想。罗默(Romer,1986)的知识驱动生产模型显然在整个新增长理论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创之作[1]。罗默主要分析了研究技术产生的知识在整个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认为更加重要的分析方法是在厂商水平上的规模经济即内部经济方法,虽然外部经济分析法是有用的,在分析收益递增方面,但是不应当作基本分析方法。[2]本文认为实际上对于企业产出有重要意义的不仅是这种研究技术产生的新知识,而管理过程产生的知识或者说知识的管理过程对于企业同样非常重要。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我们认为索洛余值法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在TFP的变动中不能进一步区分多大程度上由技术变迁引起的还是由改进管理方法、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等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3]罗默(1986)的增长模型尽管认为技术改进是知识溢出的结果,是私人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进行自然投资的结果[1],但实质上并没有深入分析技术进步的微观基础。至于技术进步的微观核心问题如厂商的内部组织、技术进步效率以及厂商知识产权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等更是未曾提及,其他大多数经济增长理论的生产函数甚至对微观厂商的技术进步行为及机理也避而不谈。鉴于此,本文为了分析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微观基础,而尝试着把管理性知识纳入并改进罗默知识生产模型。一、罗默模型及理论界对其的发展罗默(1986)的模型在说明长期经济增长这一问题中,采用了知识的外溢与收益递增相结合的分析框架。罗默的知识生产模型主要包括三个部门,即新产品设计部门、中间产品部门、最终产品部门。罗默认为一定假设条件下,经济可能存在着竞争性均衡和社会最优。一般地,当竞争性均衡为社会次优,政府可以采用适当的补贴政策和税收政策刺激并提高经济增长率,以便经济可以达到社会最优。[1](一)罗默模型的假设条件罗默(1986)在解释经济增长中继承了Arrow的研究思路而使用技术外部性。罗默认为,以专业化和劳动分工为基础的收益递增的存在性被很多学者证明了,但严格地说,这些在生产组织上的变化不能当作技术的外部性。关于阿罗模型,罗默认为阿罗假定知识是一个有递增边际产品的资本品,当所有其他投入不变,消费品生产作为知识存量的一个函数被假定是全局凸的,而非凹的。知识通过把资源投入于研究中而得以积累。罗默认为新知识不同于物质资本可以由已有的产出生产出来,假定新知识是由具有收益递减作用的研究技术所生产出来产品,也就是说,给定某个时点上的知识存量,等倍研究投入不会带来等倍新知识产出的数量。此外自然的外部性存在于知识投资中。一个厂商所创造的新知识被假定对其他厂商可能的生产有一个正的外部影响,因为知识专利化或保密不可能完全。而且消费品在包括知识存量和其他投入的生产函数中表现出收益递增的特性,简言之,知识的边际产品可能递增。(二)罗默模型的基本方程其中,函数F关于k和h的产出弹性之和等于1,函数F关于k和K的产出弹性之和大于1。上述函数中,知识总水平K(t)假定不变,私人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考虑K的变动,但知识总水平K对产出的贡献可以衡量技术的外部效应。而社会计划者在考虑了K的变化对产出影响的基础上而进行投资决策,对社会计划者来说,知识总水平是各个企业知识持有量的总和,即K=nk。私人企业的知识增长率受条件即用于生产知识的投资量I与知识产量的函数关系约束,也就是说,私人企业知识持有量的增长率是私人企业投资与私人企业知识持有量的比率的函数,这一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其中g是具有上界а的增函数,g(0)=0,g′(x)>0,g″(x)<0,它表明研究部门生产知识的收益递减。(三)罗默模型的基本结论及理论界对罗默模型的改进罗默赞同政府干预,他认为由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均衡结果所表现的研究水平太低,而消费水平太高,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引导消费品生产部门中的一部分生产要素流向研究部门,使经济实现帕累托改进。由此而来,经济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出现在当政府选择的税收和补贴使知识的税后私人边际产品等于知识的社会边际产品时。政府在一次总付税制下可以选择的补贴形式主要有:补贴生产者的知识持有量k、补贴生产者生产的知识,或者在补贴知识生产的同时向除知识之外的其他生产要素课税。[1]罗默的学生谢丹阳(1991)指出罗默(1986)的模型不足之处在于资本的增长率必须集中于一个人为设定的参数,且没有考虑个人偏好的形式或政府政策的形式。[3]谢丹阳(1991)对罗默模型进行了延伸并且给出了一个特例:即一般地讲,动态模型中很难得到一个显示解,而此例中给出了一个很明显的表示经济最优发展路径的显示解,也给大家一个直观的工具用以分析赋税对增长的长远影响。[3]潘士远、史晋川(2001)认为,罗默的知识外溢模型没有考虑知识外溢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即知识的异质性和厂商对知识的吸收能力不同,从而通过加进这两个条件对罗默模型进行修正,强调了知识的外溢条件。[4]
二、引入管理性知识对罗默模型的改进
(一)管理性知识
自人类文明发源以来,人类几乎所有的重要进步都是以知识为基础的。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的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同样也是新知识扩散和扩展的结果。而企业的管理性知识是企业用来整合不同的活动、能力、资源于一体以达到某种目标的知识。这些知识作为企业独有的工作程序,是企业根据自身所处行业、资源状况等因素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作为对罗默(1986)知识生产模型的发展和延伸,罗默(1990)模型的一个基本假定即企业用来处理原材料的行动指南或活动手册是根本不同的,实际上这是强调这种独特的工作程序即制度性和管理性知识在模型中的作用。这种独特的工作程序,是企业在各自生产、经营和研发等实践过程中,归纳出来的可以程序化指导企业在相应运转过程中选择最优运作方式的知识。管理性知识对构建企业能力来说非常重要,管理性知识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同时,管理性知识的专用性很强,因此很难从一个企业转移到另一个企业,或被其他企业模仿。
(二)对罗默知识模型的改进
罗默知识生产模型区分了企业的私有知识和社会知识。如果各个企业的私人知识是完全不同的,社会知识总水平K也不可能简单地等于sk。实质上,社会知识总水平与私有知识产生的溢出效应,与企业和社会进行管理的能力紧密相关的,而企业和社会进行管理的能力由其拥有的管理性知识决定。据此,更为符合现实的知识总水平K的表达式为:
其中,其中n代表社会中私人企业的数量,k代表私人企业的知识,m代表企业和社会的知识管理能力,0≤m≤1。修正后的人为计划问题p∞(k)和社会计划问题ps∞可以分别表示为:
当m=0时,修正后的模型中知识的私人边际产品恰好等于知识的社会边际产品,说明完全竞争的均衡结果恰好满足社会最优。代表企业或社会管理能力的m为零,实质上表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当不存在知识管理时经济是可以实现均衡增长。但在现代知识经济浪潮中,当信息化、全球化和工业智能化成为生产趋势的条件下,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不可能离开知识要素,也即管理性知识以及知识管理过程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一般情况下,管理知识m不可能等于0或1,因此,如果要使经济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管理知识(m)在企业和社会之间所起的作用。
罗默认为知识保密和专利化不可能完全,知识的社会边际产品大于私人边际产品的原因在于知识具有溢出效应和外部性。但实际上企业内部的管理性知识,对企业内私人知识的共享程度、企业决策的质量和水平、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程度等方面的提高都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些方面的提高越快,企业的生产率就会越高,知识的私人边际产品也会越大,从而有可能使知识的私人边际产品与知识的社会边际产品水平无限接近。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企业组织和企业管理是社会经济实现均衡增长的微观基础。知识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增性因为管理性知识的存在而得到加强,因此管理性知识和知识要素一起成为经济持续长期增长的内生因素。
三、结束语
新增长理论认为在长期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知识增长的作用非常重要,可是,相关理论对知识的增长贡献进行的研究还远不够深入,有关知识的界定尚显模糊。为了提高新增长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度,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知识的形式和作用。本文认为罗默(1986)模型作为一种创新理论,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其关于知识的一些假定离现实还有一定差距,而知识作为模型的核心内容,他对知识的分析并不充分,例如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变、企业内私人知识的共享,可以通过管理性知识来实现,这使得在模型中加进管理性知识成为模型改进的典型事实。基于此,本文通过在罗默知识生产模型中加进管理性知识变量,重新求解罗默知识生产模型动态方程组。结果表明,企业内部的管理性知识对于提高知识的私人边际产品、提高企业决策质量和水平、促进知识条文的技术转化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企业组织和企业管理是社会经济均衡增长的重要微观基础。
参考文献:
[1]RomerPM.IncreasingReturnsandLong-RunGrowth.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86,94(5):1002-1037.
[2]GrossmanGM.HelpmanE.InnovationandGrowthintheGlobalEconomy.Cambridge:MITPress,1991.
[3]XieDY.IncreasingReturnsandIncreasingRatesofGrowth.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1:429-435.
[4]潘士远,史晋川.知识吸收能力与内生经济增长—关于罗默模型的改进与扩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11):82-85.出处:
管理观察作者:周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