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在我国,自然生态保护与旅游之间一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既息息相关,有时又相互冲突 。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生态保护提供了新思路、新理念。国家公园作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拥有全国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独特的自然景观、富集的生物多样性,具备开展旅游活动的“天然”条件。但目前社会各界关于国家公园能否开展旅游活动,采取何种旅游形式,以及对旅游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仍存在不同的观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公园就是纯粹的保护,商业、旅游会被禁止”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国家公园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并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并且能够世代传承下去,但国家公园也需要提供生态体验产品,满足公众对环境教育、游憩体验的需要”。王仕源 认为国家公园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地提供旅游机会,有利于更多主体参与我国自然生态的保护,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战略意义。张朝枝等 认为国家公园的公益性质应体现在以特许经营为主要管理形式的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上。陈君帜和唐小平 认为应明确旅游资源的利用方式和行为,对生态旅游等可持续自然资源利用活动实行第三方认证机制。苏红巧等 认为国家公园不同于传统旅游景区,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开展旅游活动,带动区域绿色发展,提升国家公园的品牌效应。袁淏和彭福伟 认为国家公园提出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自然保护全新理念,将有助于推动传统粗放型旅游活动向可持续生态旅游转变。综合来看,各研究学者认为在国家公园内开展旅游活动是可行的,甚至是必要的,但旅游的空间范围和业务范围应受到严格限制,以确保旅游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无害,是绿色可持续的,并且能够产生一定效益。
2017 年 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制度措施。《总体方案》定义了我国国家公园是“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这意味着国家公园在管理上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一定程度的旅游活动,但在旅游过程中,应以保护为前提,尽量降低负面影响,不干扰自然生态和文化环境,且为当地居民带来一定的收益。这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 1983 年提出的“生态旅游”理念不谋而合,均是在一定自然区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因此,本文依据《总体方案》中我国国家公园的定义和功能定位,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观点,进一步深入阐述了国家公园与生态旅游的关系,从生态、社会、经济三个方面分析了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产生的综合效益,提出在国家公园中开展生态旅游的有效途径,以期为体现国家公园的公益属性、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奠定理论基础。
1 生态旅游在国家公园中的定位和作用
1.1 生态旅游是国家公园的主要功能之一
《总体方案》明确了国家公园的功能定位 :“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同时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因此,我国国家公园提倡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不与保护目标相抵触的游憩活动,即采用生态旅游的方式,通过较小范围的适度开发实现大范围的有效保护。实际上,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强调“享用”是国家公园的用途之一。如美国著名的黄石国家公园建立的初衷除了保护自然景观、自然历史遗迹以及野生动植物外,还为游客提供体验自然的场所 。澳大利亚强调国家公园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时,也要进行休闲娱乐、自然环境研究等活动 。尽管各个国家、地区和科研人员对国家公园的理解和定义各不相同,但能够达成共识的是,开展绿色可持续的旅游活动已经成为国家公园发挥其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
1.2 生态旅游是解决保护与发展矛盾的最佳选择
国家公园的内涵和发展理念决定了其建立并不意味着只是单纯把一块区域“圈起来”,不允许人类进入和生活,仅关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严格保护,其更重要的目的是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地利用,平衡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家公园内自然资源利用方式主要有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直接利用包括矿产资源开采、水电资源开发、林产品利用、林下种植和养殖等,通过消耗生态系统产品的方式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尤其是矿产和水电资源开发活动会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干扰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国家公园开展种植养殖或采摘、捕获等活动,也将侵占或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影响甚至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国家公园原真性、完整性保护的要求不一致。生态旅游作为一种非消耗性资源利用方式,属于资源间接利用的一种,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在国家公园中发展生态旅游,既可以创造一定的经济收益,由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直接用于保护,或为依附于国家公园内自然资源生产生活的社区居民带来经济效益,又可以为公众提供休闲娱乐的机会和场所,还可以通过生态旅游的形式在国家公园中开展自然教育,使得更多的民众真正认识自然、热爱自然,从而保护自然。因此,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资源利用形式,使得国家公园兼具保护与发展成为可能,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1.3 生态旅游是体现全民共享理念的重要方式
根据我国国家公园的管理目标和内涵,国家公园应坚持全民公益性,具体体现在让全体民众共同享有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带来的福祉。所谓的“全体民众”包括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在空间维度上,第一类是国家公园所在区域一定范围内的社区居民,通过参与国家公园旅游经营活动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享受国家公园开展生态旅游带来的红利。第二类是进入到国家公园开展游憩活动的游客,获得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的机会,可以在精神上获得满足。在时间维度上,第一类是当代民众,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开发国家公园的游憩资源,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收益。第二类是其子孙后代,能够保有同等权利、享受到同样的美景。与我国国家公园理念相同,其他国家也同样将“共享”作为国家公园的重要标识。如黄石国家公园北门上篆刻 :“为了大众的利益和乐趣”(for the benefit and enjoyment of thepeople)。英国提倡国家公园应是“每个人都享有权益的某种国家财产,供人民用眼睛来感知、用心灵来感受”。加拿大 1964 年第一部完整的《国家公园政策》声言保护国家公园,就是“永久保护那些包含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和历史学重要价值的地区,将其视为自然遗产,奉献给加拿大人民的利益、教育和享用”。因此,在国家公园中开展生态旅游,能够实现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的成本共担、利益共享,达到全民共享的目的。
1.4 生态旅游是提高民族认同感的主要途径
就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而言,国家公园通常被认为是“国有的”。就生态系统而言,国家公园通常被认为是“具有国家代表性的”。《总体方案》中提出国家公园是以国家利益为主导,国民认同度高,具有国民象征,代表国家形象,彰显中华文明的区域。各国的国家公园也被当作民族特征与文化的象征,是塑造民族形象、弘扬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载体。如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核心目标是国家的历史遗迹、自然和文化遗产有助于公民形成共同国家意识。美国国家公园内四处可见的美国国旗,增强了本国公民的国家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提醒国外游客领土归属,弘扬国家形象 。20 世纪加拿大联邦政府从国家公园入手,向国民展示了所有地域和族群共同享有的以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为代表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彰显出巨大的文化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成功抵御了政局波动,捍卫了国家主权的完整。与美国相同,加拿大国家公园的部分基础设施上同样印有加拿大国家的象征——枫叶国旗,维护了国家形象 。国家公园是建构和传播民族身份及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而生态旅游在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众出于文化认同和民族身份,去参观或拜访国家重点自然或文化遗迹。在生态旅游过程中,又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忠诚度,使得民族文化得以传播。1.5 生态旅游是实现自然文化遗产世代传承的必然举措《总体方案》要求“国家公园坚持世代传承,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以国家公园为代表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不仅是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还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来的,需要以可持续的方式加以利用,保护其原真性、完整性,保证其能够不受损失地、完整地传承下去。因此,必须确保这些自然遗产的全民利益最大化、国家利益最大化、民族利益最大化,乃至人类利益最大化。如 1916 年《美国国家公园组织法》中将国家公园定义为“在为当代居民提供快乐的同时,保证自然景观、历史遗产和野生动植物不受破坏,确保子孙后代的福祉”。加拿大国家公园管理中一直强调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加拿大国家公园法》强调 :“国家公园是加拿大应保护的地方,以便使其能够不受损失地为子孙后代所享用。”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害较少的资源利用方式,既能为当代人提供作为国家福利的高品质教育、审美和休闲的机会,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实现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从而实现自然文化遗产的世代传承。
2 国家公园开展生态旅游的效益分析
在国家公园中开展生态旅游涉及生态、经济和社会多方面的因素,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保证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同时,也保证旅游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使生态旅游开发成为提高当地社区生活环境的重要推动力 。
2.1 生态效益分析
环境友好、可持续的生态旅游活动对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在一定意义上讲,生态旅游可成为一种重要且影响深远的“保护行为”,其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旅游过程中的环境教育带来全民观念上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增强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特别是提升青少年群体的环境保护意识,重点从根源上转变思想,改变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减少或降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 ;另一方面,自然体验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增加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从而提升其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的意愿,其中,包括积极参加国家公园的志愿者活动和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捐赠。此外,具有国家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自然景观是国家公园最具吸引力的特征,因生态旅游而带来的收益,能够成为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资金来源。
2.2 社会效益分析
社会效益是指在国家公园范围内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作用。从该角度出发,受到国家公园生态旅游活动影响的群体包括地方政府、国家公园一定范围内社区居民和访客。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生态旅游本身是一种绿色创收形式,它在带来财政收入的同时,往往也需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于访客来说,在国家公园这类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产等具有国家代表性、典型性的区域开展旅游活动,能够使访客从中获得最大的游憩满足,并激发自然保护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与国家公园利益最贴切的群体应是国家公园内及周边的社区居民。对于该类群体,生态旅游作为绿色经济的一种,它所带来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带动,为国家公园内及周边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还可以增加社区居民的视野,加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从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此外,国家公园的公众认可度和品牌知名度,可以增加社区居民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3 经济效益分析
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它是扩展国家公园所需资金的一个重要补充。如 2016 年美国国家公园的休闲 / 游憩收入约 2.3 亿美元,大部分来源于公园门票。其中80%用于收费公园的设施维护和游客服务项目。20% 由管理局在全系统范围内进行竞争性分配,主要分配给不收费的公园,支持其设施维护和游客服务项目。特许经营费收入总额大约为 0.97 亿美元,存入管理局在国库的中心账户,用于改善公园的游客服务项目 。此外,以国家公园旅游发展引领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多级支撑格局,借助国家公园品牌优势,辐射周边区域,开展全域旅游,实现国家公园旅游资源要素和区域自然、人文、产业、服务等其他资源要素的关联促动,也是生态旅游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以德国为例,德国国家公园经营性收入很少,但其对周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容低估。如德国国家公园游客量大约为每年 5 100 万人,这些游客贡献的经济价值达 21 亿欧元,相当于 69 000 个全职工作岗位。
3 国家公园开展生态旅游的建议
国家公园的生态旅游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体现国家公园的公益性、旅游方式的科学性,以及社区的参与性等内容,促进区域创造绿色经济、形成绿色发展,促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为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协调国家公园内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功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最大程度的社会公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保护第一和合理利用相结合
从国家公园性质和上述分析来看,在国家公园中开展生态旅游更应强调其生态效益。生态效益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基础,是实现社会效益的保障。因此,处理国家公园与生态旅游之间的关系时应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原则,科学评估国家公园环境承载能力,根据国家公园管理目标和功能分区,划分国家公园保护空间和利用空间。同时编制国家公园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规划,明确从事旅游活动的强度、规模和管理要求,使国家公园中生态旅游在不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况下规范、高效管理。
3.2 设计多样化的旅游体验方式
以国家公园价值为导向,以游憩机会谱等先进理论为依据,坚持访客体验最佳化和影响最小化原则,结合访客类型、来源地和需求,设计类型多样、针对性强的体验产品,为游客提供最优的游憩体验。评估生态环境承载、可利用门票预约机制等手段严格管控旅游活动范围和人数,强调游客规模的小型化,在免于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同时,保证游客的旅游质量。如三江源国家公园将主要吸引的访客分为 12 种类型,根据访客特征及需求分析,归纳出 3 种体验活动、13 类体验线路以及24 项生态体验项目,并对访客容量、访客管理、环境教育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3.3 创新经营管理
经管分离是实施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基本准则。将旅游休闲等经营性活动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交由市场来承担,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履行监管旅游特许经营活动的职责。特许经营项目必须符合资源环境保护的最高标准,建筑设施和经营活动不能对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资源造成破坏。采取收支两条线方式进行国家公园资金管理,国家公园各项经营收入应上缴财政,各项运行支出由政府财政资金统筹安排。
3.4 加强国家公园旅游服务能力建设
加强国家公园旅游发展所需的基础服务、公共信息、环保、标识和解说、安全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但严禁以旅游设施的名义开发类似房地产的项目,旅游服务中心、自然教育中心等设施建设不能大而不当,要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相关建筑材料应当符合环保标准,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构建国家公园解说教育系统,增强其科学性和普适性。重视国家公园旅游从业人员、志愿者、游客的教育与培训,切实提高国家公园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
3.5 促进国家公园带动全域旅游发展
充分发挥国家公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通过在国家公园内开展生态旅游,带动区域内其他非最优生态旅游资源及相关产业互动发展,打破景区的围墙壁垒,形成景观全域化的生态旅游开发。树立国家公园品牌,辐射周边区域,推动产业转型,形成产业融合化的全域生态旅游。
3.6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尽快制定出台国家公园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国家公园内旅游的方式和界限,加强旅游活动监管和执法。完善国家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协调、生态补偿、访客管理等制度,健全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等其他保护管理制度。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