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摘要:本文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以理实一体、突出实践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政府搭台,专业、企业、行业深度融合,构建专业核心课程实践、专业实训课程群实践、任务项目型课程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打造校内、企业双课堂,并采用三方共同评价方法和“工学交替”交叉弹性教学管理,探索一条为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旅游人才之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
1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创建于1999年,2019年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与周庄镇政府、江苏水乡周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成立周庄文化旅游学院,三方深化政校企合作,构建三位一体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本科人才,实现周庄文化旅游产业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紧密合作,共同打造具有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优秀应用型文旅人才。
一、政府搭台,专业企业行业三方深度融合
政府搭台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为龙头、充分利用行业平台,多方沟通配合,相互支撑,协同育人(见图1)。图1政府平台上专业企业行业三方深度融合
(一)专业·企业·行业·政府多方共同规划
政府搭台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为龙头、充分利用行业平台搭建,加快产教融合实训环境和载体建设,拓展产业先进技术元素、传统优秀文化融入专业教学的深度,健全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高校治理结构,加大产教协同机制改革,推动产业要素全方位融合。大力提升学校服务区域发展的培训服务、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发挥学校服务区域发展所承担的人才培养基地、技术研发高地和文化传承创新基地作用。本专业成立了以企业行业为主体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年会,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需要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审议人才培养方案、参与课程开发和设计。学校、企业、行业共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企业行业全过程参与。
(二)专业·企业·行业·政府多方共建课程
课程是专业的基本单元,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本专业在教指委指导下,依托企业、行业,长期兼职教师按行动教学法对本专业的课程结构进行重构,摆脱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传统学科体系,建立以“工作过程”“项目策划”为主线,以“任务完成”为载体的应用型课程结构。本专业课程深度依托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实施课程。理论部分由自有教师承担,实务部分由企业师资负责,校企共建。周庄文化旅游学院更是创建了景区即校区的教育理念,把周庄文化和旅游资源作为教学实践载体,聘请国内外文化大师、业界精英参与学院人才培养,传承发展江南水乡文化,推动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生态体系的研究。旨在培养文化旅游产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共建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生态体系的智库,成为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世界水乡文旅学院。
(三)专业·企业·行业三方共同评价
本专业教学评价采用360度考核法,专业•企业•行业三方共同评价。学校评价知识掌握,学习效果;企业评价实践能力,应用效果;行业评价学习过程,素质提升。
二、实践教学体系“三位一体”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大学教学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共同发挥着对人才的培养作用。本专业构建了专业核心课程实践、专业实训课程群实践、任务项目型课程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除了和周庄旅游公司合作之外,本专业与上海迪士尼乐园、常州恐龙园、无锡灵山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实习、实践比赛,开阔学生视野、深化学科知识,增强专业直观性,提升实践育人的效果。积极参与国内外带薪实习项目,将课堂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提升旅游专业人才素养与质量。
(一)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深化知识构建
将分散的实践教学嵌入每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以企业每类业务为主体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实践。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嵌入为提升学生对于核心知识的接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二)专业实训课程,理实结合课程群提高实操能力
本专业一些需用实操训练达到对专业知识更好理解的课程,设计了理实结合的课程群(部分或与兴趣小组学生团队训练活动配套),课程目的是提升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应用性理解,模拟体验企业真实业务流程平台,全方位进行真实业务综合实践。
(三)任务项目型课程实践,校企共建提升素养
通过校企共建课程,引入企业资源,共同打造模拟实战型的课程,将实践教学从课堂引向企业。任务项目型实战课程,由校企老师合作或是邀请企业团队专家,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任务型分解或模拟项目设计(真实项目介入最好),把企业操作管理的真实流程氛围带进课堂,目的在于训练思维、熟悉业务流程、锻炼项目实操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三个实践螺旋上升、不断提高,形成“以专业知识理解为重点的专业核心课程实践、以提升专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实践、以提升专业素养为主体的实战项目实践”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全方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三、“工学交替”交叉弹性教学管理
学院弹性的教学管理为“工学交替”模式提供了保障。本专业将大学四年按人才培养和知识积累的规律进行重置,第一阶段为大一、大二学年,为旅游理论、管理理论学习和专业核心课程实践阶段。第二阶段为大三上学期和大三下学期,为专业理论实训课程群与专业岗位实践阶段。第三阶段为大四上学期和大四下学期,为实战课程操练与毕业综合实习阶段。四个学期彼此依存,两个阶段层层提升,与“三位一体”实践教学紧密配合,实现人才培养的统一(见图2)。在此模式下,学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就业与专业相关度、工作适应度很高,主要活跃在长三角地区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会展等相关行业的一线岗位上,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毕业后的职场提升之路迅速。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专业在政府搭台的基础之上,依托专业•企业•行业三方深度融合,依托“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工学交替”弹性教学管理,构建了“现代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实现了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培养的“三位一体”,而且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了企业用人需求,提升了学生就业质量,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需求满足的“三位一体”。
参考文献:
[1]张丹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学术探索,2015(2):74-77.
[2]杨慧,毛金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协同创新研究[J].北方经贸,2014(3):175-176.
[3]侯国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模式反思与创新[J].旅游学刊,2004(S1):143-146.
[4]陈国生,陆利军.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旅游研究,2011(1):82-86.
[5]吕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32):221-222.
作者:吴新宇 单位: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