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

时间:2020-12-21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毕业论文



1、中美关系现状评估

与会学者认为当前的中美关系呈现出3种特征:复杂性、脆弱性、稳定性。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崔立如研究员认为,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首先,两国领导人的新共识。在多次场合中,中美两国的领导人都表示出中美关系是复杂的。其次,中美关系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就经济层面而言,合作是经济关系中的主导,但也存在1定的摩擦和矛盾,这种摩擦还有可能被美国经济问题政治化。而在政治和价值观层面,美国则采取对中国的攻势,就政治层面而言,斗争则是关系的主导;就安全层面,美国则采取竞争与合作并存,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影响力也逐渐超出亚洲的范围,在包括反恐等领域上,美国需要与中国的合作。但对于中国军事力量的不断提升,美国也抱有怀疑和防范的态度,要求中国不断加大对其军事上的透明性。
与会学者认为,中美关系的脆弱性,首先表现在两国之间的战略互信问题上,尤其是美国虽然认同中国的和平发展,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不能确定。其次,中美之间低政治的共同利益增加,同时中美之间的高政治间的矛盾也在扩大。而且低政治共同利益的发展不能抵消高政治矛盾不断扩大的趋势。第3,台湾问题可能成为中美关系中的新热点。因为对中国而言,台湾问题是关乎中国的核心利益,对于台湾问题,中国没有妥协和后退的路线可寻,因此台湾问题仍将是中美之间最为敏感、脆弱的问题。
就中美关系的稳定性而言,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王缉思教授认为,中美已经走过了停留在任何1个焦点上的阶段,突发事件影响中美关系全面向后退的可能性极小。中美关系的战略框架已经是稳定的、业已解决的问题。中国的和平发展道理的提出和实践对于发展中美关系是好的,但仅这1点仍然不够,两国还将存在较长的磨合阶段,这也是稳定性的表现。崔立如研究员认为,中美关系稳定性在于总体稳定和局部的不稳定。这是由当前的国际格局决定的,也是中国采取的和平发展的温和的政策取得的成效。中美关系的稳定性也体现了两个国家的大国体制。即两国的领导人、决策人和政治精英具有的大局观、战略意识。在处理相互问题时具有老成持重的风格。

2、影响中美关系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

与会者认为,随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中美两国的合作领域在不断扩大,共同利益也在不断加深。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胡国成研究员指出,当前的中美经贸关系已走入正常化的发展轨道,并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经贸关系已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在反恐方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中心主任李伟研究员强调,美国已明确将伊斯兰极端主义定位为美国的主要威胁,美国将继续要求我在反恐与防扩散方面进行配合,这将是两国共同合作的坚实基础。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张琏瑰教授认为,中美两国在朝伊核问题上也存在共同利益。中美作为负责任的全球性大国,都要反对发展核武器;在国家利益层次上,中美希望保持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以及中东地区的稳定,不希望影响地区的稳定。
人民大学金灿荣教授还指出,中美不仅有许多共同利益,还有许多共同点:例如中美共处全球化时代,共处核武器时代,共处恐怖主义时代,中美共同遵守公认的国际规则,中美两国的社会共性大于差异性,如两国都信奉实用主义,两国的文化都具有宽容性,两国的社会动员方式相同等。这些共同点也是未来影响两国关系的积极因素。
与会者还就近期中美关系中的矛盾焦点如知识产权、人民币汇率、能源、军事交流等问题交流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研究员马秀山指出,中美知识产权问题存在有着1种政治化的倾向,即美国将授予专利视为人权的1部分,美国今后很可能会把知识产权作为敲打中国的1个“常规武器”,类似于长期影响两国经贸关系领域内的台湾问题。尤其是随着美国大选年的到来,中美知识产权问题有可能会成为近期影响中美关系的敏感问题。
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王元龙研究员指出,造成中美两国贸易不平衡的问题首要原因是以下4方面因素造成的:(1)双方进出口统计标准不同;(2)美国没有考虑增值;(3)美方统计贸易只统计商品贸易,而无服务贸易;(4)美国在中美贸易中很多情况下只是作为转口贸易中的中转站。美方指责中方通过操纵汇率谋求贸易不平衡的指责是不实的。

[NextPage]

中央党校马小军教授指出,由于美国对世界主要石油储产区域实施的战略控制,中美两国在能源方面存在着潜在和现实的冲突。如果美国的全球能源安全战略包含对中国加以能源战略遏制的意图并付诸实施,那么未来两国间围绕能源的潜在冲突就有可能演变为现实,从而不利于中美关系大局,并将极大地损害亚太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军事科学院姚云竹教授坦言,自冷战结束以来,中美两国的军事关系1直落后于两国的整体关系的发展。尽管9·11事件为改善中美关系提供了转机,但迄今为止,两国军事关系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进展。中美军事关系的冷战状态1直没有根本摆脱,军事关系的落后造成了双方互信不足,这已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的重要问题。
清华大学教授刘永江认为,未来中美关系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两国在战略指导思想上的矛盾。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和战略家1直信奉“海权论”、“大陆地缘中心论”、“大陆边缘地带论”等地缘战略学说,强调人类历史主要是陆上势力与海上势力的斗争史,而且美国至今还有人主张与日本、澳大利亚等海洋国家联手遏制中国。这种过时的“海陆对立论”,会导致中美、中日之间的地缘战略对抗。
对于这些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有的学者也指出,应用辩证的态度理性对待。如果积极因素处理不好就可能变为消极因素,消极因素处理得好就可以变为积极因素。

3、中美关系走势评估

与会者认为中美关系中的合作与竞争、协调与防范将是中美未来关系中的常态。
国防大学潘振强教授认为,从短期来看,中美两国关系的性质主要取决于美国对中国的政策;从中长期来看,取决于中国能不能持续的发展力量及能否采取明智的决策: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门洪华教授认为,美国建立“美国治下的和平”的全球战略目标与中国在东亚和平崛起的趋势并行不悖,构成1对战略性、结构性矛盾。
人民大学时殷弘教授指出,中美关系有两种可能的长远前景:第1种可能的长远前景是美国在今后1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渐在不同功能领域和地区领域内,接受中国的领先,即中美之间的“分秋色”,美国最终不能不接受中国作为世界性强国的和平崛起。第2种可能的长远前景是中美两国之间的中长期“结构性矛盾”正在变得比过去更为深刻,甚至潜在地更为强烈,由此中美关系的真正全局性根本考验将在10年至15年后,并且将是在军事力量对比领域,需要考虑届时中美冷战的可,能性问题。
中央党校宫力教授指出,在东亚存在着中美两个大国,中方要重视美国,正确评估美国的实力,同时两国应该建立1种危机管理机制,特别是在军事关系上要探讨如何通过增进军事技术交流推动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军事科学院彭光谦教授强调,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分歧难以弥和,但是政治、经济上相互承担不起双边关系彻底破裂的代价,军事上可以避免可能发生的对抗性冲突,中美双方战则双亡,和则双赢,斗则双输,要尽最大的努力维持双边关系的稳定;同时,中国实力增强后对于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实质性的影响。中央党校刘建飞教授也认为今后对待中美关系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特别是在战术上积累本钱,增强国家的实力。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