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时间:2020-07-23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教学管理理念比较陈旧;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教学管理过程不够扎实;评价考核办法不够完善。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如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加强科学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质量;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优化激励机制。

关键词:中小学;教学管理;科学化;策略研究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所谓教学管理,就是按照教学规律和教学特点,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对教学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监督的管理活动,使教学活动达到学校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乃至全部教育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是实现正常教学秩序、工作秩序和活动秩序的重要保证,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基础。健全的教学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学校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找准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的问题所在,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管理理念比较陈旧

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树立把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相结合的管理理念。有些学校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太死板且不注重实效,教学要求、教学进度、教学质量和教学评价整齐划一、统一规范、统一标准,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都要有固定的模式,认为这就是科学的教学管理。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成效和学校的教学质量并没有得到提高,为什么?就是忽视了教的主导性与创造性,忽略了学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有些学校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升学;所以为了升学率,不惜取消思想教育、劳动技能、体育艺术等辅助课程。虽然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是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却下来了。

(二)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教学管理制度是保证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重要依据,保证了教学的有序进行,同时避免了教学管理的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有些学校没有明确的教学管理制度或者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些学校虽然有一套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得不到有效的执行,造成教学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这就造成了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意的教,学生盲目的学,教学的各个环节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教学成效和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三)教学管理过程不够扎实

教学管理过程是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落实的重要体现,也是整个教学管理中关键的阶段,应该引起教育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将教学管理工作落实下去。目前,教学管理过程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学校的教学管理办法不能落实到位,对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和整改,没有健全的评价、激励机制,导致教学管理过程不够扎实。

(四)评价考核办法不够完善

评价考核体系的建立是确保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科学的考核评价办法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良好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评价中不够规范全面,导致教学评价流于形式,过于重视升学率的考核指标,没有形成科学、全面的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评价体系。以上这些问题是现阶段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也是影响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就要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管理,改变以往机械、呆板的管理方式。

二、加强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加强科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管理。[1]教学管理的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学质量的高低也是检验教学管理工作有效与否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学质量应该成为教学管理的中心。教学质量是整个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通过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者的全面管理来实现。因此,我们应首先树立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学管理理念。1.重视“教”的科学管理。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建立在正确的人际关系、态度和素养上的。”[2]一个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现代教学的理论修养,并能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此,作为教学管理部门,首先应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是要狠抓中小学教师的文化素养,可以通过继续教育和业务进修手段,使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得到同步提升,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二是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修养,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武装教师,使他们能够敏锐的把握教育改革动向,解决教学中面临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三是倡导教师进行教学经验总结,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其次要加强教学各个环节的管理。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效果的优劣与教师课堂组织有密切关系,教学组织严密能把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充分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自然良好。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引导学生达到能够容易的接受和消化知识和技能的目的。例如:举办公开课是一种十分常用且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师尊重教学规律,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极大的推动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再次要重视教研科研能力的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的发展水平。通过引导教师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深化问题导向的教学改革,感悟教育教学规律,帮助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2.重视“学”的科学管理。教学不仅仅指教师教,还包括学生学,二者相辅相成,只有二者都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学管理还要加强学的管理,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上加大教学管理力度。只有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才能够说明我们的教育是有效的、成功的。学校在加强学的管理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进行现代化的学习观念教育,通过班会和课内外活动将有效的学习观念灌输给学生,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的知识和操作手段。三是要鼓励学生进行积累总结,在各式各样的学习方法中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学习特点,自己喜欢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会学的目的。

(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质量

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办好学校的重要条件,因为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够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能够有序的、健康的开展,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和协调性,避免了教学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1.完善教的规范化管理。首先,教学计划管理要规范化。教学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学计划管理是学校管理者按照国家统一的各年级学习科目,设置和安排学校课程,指导、控制、总结和评价教学实践及其成果的活动,包括教学计划的制订、执行、修改、原则及要求等。教学计划管理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考核的各个环节要进行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组织教学活动。其次,教学过程管理要规范化。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在教学过程管理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为此,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中要实施有效教学,加强教与学的互动性和生成性;课后要认真批改作业,重视学生学习的指导,确保整个教学过程规范有序地开展。第三,教学质量管理要规范化。教学质量管理就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由于教学目标的综合性,教学质量表现出多项性、整体性,于是教学质量标准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特点;因此,对教学质量的管控就非常复杂。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学质量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不同的受教者,对不同的教学管理过程和环节,就应采取不同的质量管控方式。2.强化学的规范化管理。以学生为本是教学管理的核心,所以,管理者要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实施教育教学。[3]在学的方面,学校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对学生的学习环节和学习过程加强规范化管理。在学习整个过程中,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预习、听课、作业和复习等环节进行指导;尤其在课程总结和复习巩固环节,一方面要求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优化,不断的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又能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激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优化激励机制

1.适当组织日常教学检查。教学检查是推动制度落实的重要手段,具有督促、反馈以及指导的功能。学校要认真执行教学检查制度,确保教学各个环节执行到位。教学检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组建一个比较权威的工作小组,可以由校长牵头,教务处领导参加;二是要集中时间和精力,在一定的时间内按照教学管理制度全力以赴,狠抓落实;三是要制定工作程序,保证教学检查按程序、有计划如期完成。加强教学检查,既可以使管理者明确学校的教学现状,了解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不符合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指导和整改,有利于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可以发现教学问题比较突出的教师,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指导,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有利于教师的改进教学和提高水平。

2.合理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是保障中小学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没有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就没有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1]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并能起到保证教学检查的方向性和标准化。一是要制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内容和要求;二是要建立一个工作小组,确保教学评价的权威性的合理性;三是要明确评价工作操作流程,采取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手段;四是要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教学评价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性发展,促进学生学业性发展,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3.积极发挥激励的强化作用。激励是教学管理中常用的手段,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抓手;因此,学校应积极发挥激励的强化作用,对教学工作出色的教师和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必要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教师来说,激励不仅能够促使教师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而且会促使他们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对学生来说,激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参与的需要,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并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以培养和磨砺自己。[4]因此,作为教育管理者要积极运用激励手段,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参考文献:

[1]邹程程.如何有效提升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7):259.

[2]金岐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的研究[J].教育管理与评价,2005(4):64-66.

[3]孙金娥.浅析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6):25-26.

[4]岑泽,朱芝艳,等.互相管理模式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J].教学与管理,2015(4):28-30.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