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研究_工商管理

时间:2020-09-03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欧美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提出了“应用型本科”的概念,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类型在我国出现的时间不长。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中国工程院潘云鹤院士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高校培养三类人才:一是理论+技术实践+多专业知识交叉应用的技术集成创新人才;二是理论+技术实践+创新设计的产品创意设计人才;三是理论+技术实践+创业市场能力的工程经营管理人才。目前我国的工程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工程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缺少综合性的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不能自主学习;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缺乏。[1]实践环节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实践教学中,缺少主动实践的积极性。

1人才培养的定位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既不同于专才教育,又不同于研究型的本科教育[2]。专才教育是与职业、岗位、技能对应,强调实践能力的培训,比如国内的一些高职高专教育。研究型本科教育侧重于理论基础宽厚,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较弱,如国内的985、211院校的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更多偏向知识和理论的应用,强调工程应用能力。

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分类和定位,我院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诸方面全面发展,掌握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工厂电气控制技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等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加强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熟练地解决工程现场一般控制系统问题的能力,具有能够从事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物联网以及智能交通等方面的运行、调试、管理、维护、维修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采用各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使用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的结构。通识必修课是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在内的公共基础课,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美术、音乐、哲学、文学发展史等通识选修课陶冶学生情操,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电路、电子技术、电机拖动、自动控制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为整个专业夯实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测控仪表与装置、电力电子技术等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的开设,是培养学生系统分析、维护、开发等方面的工程知识的学习,并对自动化专业的前沿、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有所掌握和了解。

21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原则:①开放性原则:专业选修课中将智能控制、最优控制、集散控制系统、嵌入式系统、机器人导论等控制、网络、计算机应用于信息类等前沿课程将最新的专业应用技术融合到专业方向课程中;②整合性原则:对于“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和“可编程控制器(PLC)”两门衔接比较紧密的课程进行整合,避免课程划分过细和课时的重复分配;③比例倾向原则:应用型本科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课时数要占一定的比例。在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比例占到总学时的33%,从学时上保证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22专业核心课程

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满足工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我院自动化教研室将原有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整理成90个知识点,在自治区的化工、石油、电力、煤矿等各大企业进行调研,统计结果如下页图所示。从图中所反映的比例可以看出工厂电气控制及PLC课程、电气工程识图、电力系统等专业在企业运行中需求最大,所占比重较高。因此将这三门课程定为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除了增加这三门课程的理论学时外,另外在人才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分别独立设置电气控制及PLC应用实践、电气工程识图实训、工厂供电设计等课程的实践环节,突出学生的专业特色,强化实践技能训练,并通过生产实习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扩充实践环节的教学学时,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要求。

3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能力培养。国外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如:德国FH“企业主导型”实践教学模式,加拿大的“能力中心的课程开发型”实践教学模式,英国的“资格证书体系推动型”实践教学模式。但是目前我国的实践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实践教学内容简单,校企合作发展滞后。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主要是在实验室和学院的实训基地完成,因此首先应完成实验室的教学改革。新疆工程学院现有实验室开设的实验有80%的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试验不足20%,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要通过简单的学习就可以较快地完成实验,但却忽略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项目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实训基地教学采用“三结合”的教学过程,即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实习教学相结合,仿真训练与真实生产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以实际工业项目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解决思路→学生在实训室模拟的工业环境中的解决方案并加以实现→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教师引导,上升到理论,补充理论内容,提供解决方案→学生进一步实践,直到彻底解决问题。通过课堂到实践再到理论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掌握综合应用技术的能力。

4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结构按照一般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阶梯式结构进行培养。一般教师通过到国内外著名高校、企业进行学历提升、业务进修等,拜企业技术专家为师跟班见习,熟悉生产过程,参与项目开发、经营管理和课题研究等,增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骨干教师去国内外设有相关专业的高校学习交流,去国内知名企业参观考察及校企合作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全面提高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专业带头人在现有专任教师中选拔两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和研究生学历的教师,通过到国外进修、企业锻炼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成为业内知名专家,培养成为专业带头人,重点带动该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和教科研活动,每年制定并落实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顶岗培养,鼓励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在合作企业中参与大型企业决策,独立承担企业技术指导和产学研项目开发,使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具有较高“双师”素质的骨干教师。

参考文献:

[1]李培根培养大批创新型工程师时不我待[J].中国高等教育,2007(5):35-37

[2]黄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8(z2):65-66
[www.dYLW.net第一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代写和代写论文服务]联系QQ712086967]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