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摘要:自主创新环境是促使人才自主创新、成功创新的重要保障。临安要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着力优化人才自主创新环境,激发人才自主创新活力,实现临安工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年,课题组重点对我市100家最具有成长型企业的人才创新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加强企业人才自主创新环境建设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优化人才;自主创新
1临安企业人才自主创新环境建设的现状分析
(1)创新意识不浓。一是认识不到位。一些领导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有些口头表态多、付诸行动少;有的希望大干快上、采取扩张式生产;还有的认为创新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创新会影响就业。二是积极性不高。多数企业在这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我市一些企业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但由于创新成本高、风险大等因素,许多中小企业对自主创新感到进退维谷。三是合作意识不强。我市一些创新型企业,缺少整合意识,受竞争驱使,有些甚至出现“以邻为壑”的现象,整体上限制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步伐。
(2)创新能力不强。一是科技综合实力不高,科技进步综合评价水平尚处于全省中游。据省统计局、省科技厅发布的2005年度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临安的科技综合实力居第46位,虽处于杭州县(市)第二位,但与第一位的富阳相差28位。二是人才综合实力不强。目前全市130863名非公企业员工中,专业技术人才仅占12.6%,技术工人仅占17.6%;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3.3%,高中以下学历占91.7%。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大专以上学历占52.2%,没有职称的占42.2%。人才素质不高、结构不优等导致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及不能持久。
(3)创新成果不多。近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较快,在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创新型龙头企业还是太少,产品技术、装备技术在全国领跑的企业屈指可数,高新技术产品不多。多数支柱产业企业的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受原材料等要素制约明显。省高新产品平均每年不到10个;拥有专利的企业数不足全市企业总数的1%。品牌方面还没有国家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企业利用创新平台的能力较低,产学研对接比较吃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不强,科研成果转化成效也不够明显。
2临安企业人才自主创新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创新主体的缺失。一是动力不足,不想创新。我市企业自主创新的内源性动力明显不足。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投入到技术创新的资金更加有限,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非常薄弱。二是风险太大,不敢创新。由于发展高技术产业面临很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等,一旦创新失败,企业面临破产的危险,企业普遍存在“创新恐惧症”。三是能力有限,不会创新。我市大部分企业还是家族企业,多数企业自主创新的组织程度和效率不高,加上规模小、环境差等因素,普遍感到缺乏创新人才。四是融资太难,不能创新。我市仅有鑫富药业和天目药业2家上市公司,企业从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机会很小。
(2)创新政策的缺失。一是企业缺乏激励政策。目前除鑫富、华兴、万马、华特等几家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外,多数企业没有鼓励创新的政策,集团公司也大多没有机关的激励措施。二是政府缺乏扶持政策。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在税收、市场准入、金融、采购等方面政策配套还没有到位。我市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集中在《临安市推进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实施意见》,对鼓励人才自主创新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
(3)创新机制的缺失。一是在流动机制上,我市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人才需求和流向格局没有根本改变,高层次人才往往部门所有,条块分割,流动不畅,我市高中级科技人才75.8%集中于部门机关和事业单位。二是在评价机制上,往往以学历论高低,以职位论短长,以论文数量论英雄。三是在分配机制上,企业还没有完全将专家的酬薪与其责任、风险和工作业绩挂钩,没有真正体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报酬。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