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公经济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强引擎”的时代背景下,在看到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主体力量的同时,更要关注非公经济“经营领域不断拓宽,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趋势,目前各县域除电力、通讯、林业、金融等尚未退出国有序列外,个体私营经营范围已涵盖农业、渔业、采矿、制造、建筑、运输、商贸、餐饮、旅游等众多行业,己成为县域数量最多、比例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群体,特别是在建筑建材、房产开发、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产业中,已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加速了优势产业的快速形成。近年来,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外向度也不断提高,成为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重要增长点,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产品出口销售等领域取得了较好成效。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非公经济的发展现状,发现非公经济在促进县域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利用好非公经济这个“强引擎”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为了促进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文章针对非公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瓶颈问题,在对中小企业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建新型治理模式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中小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大的企业群体,但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面临成本上升较快、市场需求不足、融资难融资贵、负担重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激发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活力。
一、壮大非公经济,应着力推进中小企业发展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思路:“抓创新、强服务”、“抓规划、强管理”,通过“产业布局科学合理”、“非公经济活力迸发”实现壮大非公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是中坚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促进县域经济的重要基础,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甘肃省委、省政府用“高起点、远谋化、强推进”的战略思维大力实施“工业兴县、产业强县”战略,坚持产业立县、产业兴县、产业强县,集中精力发展立县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以调整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环境,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建立银企联系机制,帮助企业寻求融资妙方,切实解决好企业融资难问题;切实保障中下企业发展用地,盘活存量土地厂房,缓解土地资源紧缺难题;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创新难问题,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高素质创业人才,鼓励中小企业加快创新步伐;引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使县域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在数量、规模和效益上实现新突破。
(一)抓规划强管理
按照县域经济“发挥优势、错位发展、相对集中、园区承载”的思路,科学规划县域产业布局,全力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统领,以发展优质粮食、设施瓜菜、养殖业、观光农业为重点,重点建设观光农业产业带、设施瓜果菜产业带、设施蔬菜产业带等三大产业带,加快生态农业观光园、现代农业物流园等园区建设,突出建设节水灌溉标准化示范基地、有机粮食生产基地、有机蔬菜生产基地、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瓜菜种植基地和现代畜牧养殖种植基地等,着力构建“产业带+园区+基地”三位一体产业布局。
在发展工业方面,由于各县资源分布状况和各自的资源禀赋不同,这就决定了县域经济不可能是小而全,必须依托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历史文化等要素,坚持产业强县、特色兴县,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找准定位。要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加快特色化和专业化产业园区建设,把产业规模做大,使每个县至少有1-2个立县支柱产业,增强县域经济整体实力。要依托“十三五”时期在一些县(市)已经建成并具备区域功能特征和产业优势特点的园区,继续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壮大产业规模,带动所辐射区域经济发展。培育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推进产业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非公经济参与发展工程机械设备、电子设备器材生产、环保成套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引进和发展一批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企业,加快建设县域物流基地;引导传统建材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建材生产基地;鼓励各县域中小企业发展食品生产、农产品生加工、机械加工、零部件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加快县域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向农村商贸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渗透,加快农村商贸设施和商业网点提升改造,积极构筑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商贸服务网络;积极培育发展研发设计、信息咨询、广告策划、资产评估、金融服务,律师事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智力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县域经济服务业发展业态。
(二)抓培育强扶持
针对县域经济中小企业数量少、分布散、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引领示范作用不强等问题,通过政策与资金扶持、融资服务、政务服务、构建诚信服务体系、发挥中小企业协会作用,大力扶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大力培育非公经济中小企业,扶持壮大一批骨干企业、着力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壮大增强非公经济发展实力,促进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
“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努力扩大非公经济总量。制定各县域中小企业培育成长工作计划,每年选择10-15个(各县域可因地制宜)符合产业政策、具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中小企业,从资金补助、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服务等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扶持,鼓励企业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企业积极创业、扩大规模,推进中小企业加速成长,增强民营经济活力。
“实施规下限下企业提升工程”,努力提高非公经济发展质量。比如以年产值在300万元以上和年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上(各县域可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商业企业为重点,采取定向刨抓的方式,深入企业开展帮扶,切实解决企业在建设用地、资金融通、生产工艺改造、技术攻关、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帮助企业突破瓶颈、增强发展竞争力,促进企业提高发展能力、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推动企业不断做强做大。
“实施龙头企业创建工程”,着力提高非公经济发展水平。按照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的思路,以发展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选择业绩突出、发展潜力大的骨干民营企业,引导企业开展股份合作、兼并整合、招商引资等活动,帮助企业加快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推进科技创新合作、新产品联合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企业产业转型预警机制和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占有率。
二、壮大非公经济,应致力于挖掘市场主体活力
(一)消除壁垒,解决市场准入问题
在非公经济发展上,要不断拓宽发展领域,继续清理各种形式不合理的规定,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消除各种隐性壁垒,主动对接国家600亿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落实用地、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实施非公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鼓励非公企业围绕承接产业配套、生产要素合作等形式参与国企改革,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创新融资模式,拓宽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低成本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充分释放非公经济活力。
(二)向各县域推广PPP模式
全面建立健全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的体制机制: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社会事业投资经营公平准入竞争机制;健全国有和民办社会事业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以及创新完善民间资本投资社会领域回报机制。鼓励和促进非公经济发展,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扶贫开发等领域的投资,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向各县域加快推广PPP模式,建立PPP项目储备库向各县域推出,创新投融资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府保障服务,促进项目成功建设运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民生项目建设和公共服务,加快民生领域建设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围绕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鼓励引导县域中小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PPP项目向集中供暖工程、集中供热工程、城市道路、综合管廊、公共停车、学校医院等市政公用、公共服务设施及保障房等项目投资建设。
三、壮大非公经济,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应致力于构建新型治理模式
(一)积极“构建诚信服务体系”
加强企业信用认证、信用评级、信息披露和失信惩戒制度建设,多渠道解决融资难问题。政策扶持是解决融资问题,推动县域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强劲发展的助推器。制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扶持政策,在信用环境、资金扶持、投诉受理等方面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并通过科技三项费、创业基金、招商引资奖励、名牌带动战略等多种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帮助;同时,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通过召开银企座谈会、对接会,采取柜台抵押担保的方式,为商户提供数额不等的贷款。
(二)成立“中小企业协会”
全国各市应成立“中小企业协会”,中小企业协会广泛吸纳企业会员,依靠协会的专家学者、高级管理人员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并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会、专题研讨会、会员见面会、信息通气会等方式,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法律顾问和决策咨询委员会成员意见制度,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听证和集体决定制度,作出“三警惕”预警机制。一是警惕现金流问题,避免现金流断裂;二是警惕预期利润使用问题,确保预期利润不被提前使用;三是警惕贷款额度问题,应保证企业年利润足够支付贷款利息。
(三)成立“工商联法律服务中心”
工商联应与律师事务所签订法律服务协议,成立工商联法律服务中心,工商联法律服务中心要明确工作重点:一是要求广大非公会员企业要提高法律意识,用好法律武器,提升防范风险的能力。二是要求法律服务中心要为非公会员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具体做到“三专”:“专心”,即最贴心的法律服务;“专一”,即第一时间解决非公会员企业的法律问题;“专业”,即委派专业律师解决法律难题。三是工商联要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高非公企业法律服务的平台。法律服务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提高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经营者的法律意识,降低会员企业的法律风险,为更好地促进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可靠的法律保障。
前国家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说:“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可以用‘5、6、7、8、9’这几个数据来概括,‘5’是指50%的税收来自中小企业,‘6’指60%的GDP是由中小企业贡献,‘7’是指70%的技术成果、专利是来自于中小企业,‘8’是指80%的就业是中小企业提供,‘9’是指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中小企业。”可见,中小企业是新形势下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强财力、维护稳定的主导力量,中小企业发展关系到民生和社会的稳定,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所以,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势在必行。参考文献:
[1]武靖国,毛寿龙.县域经济发展路径演进与政府治道变革[J].学术界,2015(8).
[2]姚咏梅.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第七届非公经济法制研讨会召开[C].中外企业文化,2016(2).
[3]王海荣,涂竞玉,如何激发中小企业创造活力?[C].深圳商报,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