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摘要:信息化是企业实施知识治理的基本工具,提出了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企业知识治理渐进模型,探求了通过知识治理构建企业创新机制的发展路径。从知识的角度研究了信息化对高新企业的影响,并从治理要素与信息化协同的角度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知识治理;协同治理;创新机制
1信息化对企业知识治理的影响
企业是产业创新体系的核心,起着引领产业的主导作用。企业知识理论以为企业以契约为保证积聚和整合知识,知识与资源的组合能够创造新的知识,进而通过可观察的企业能力及行为转化为企业绩效,企业的知识存量、结构,以及吸收、整合知识能力的异质性是形成企业绩效差异的根本原因,因而增强企业的知识治理能力成为企业进步创新能力,构建核心竞争上风的关键。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网络作为内部显性知识的主要载体,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下实行知识治理的操纵平台和基本工具。
国外学者从企业治理职能(运营、规划与战略)层次范畴揭示了信息化对企业资源的配置经低阶到高阶的发展路径(图1),呈现一种高阶依靠低阶支撑的综合运用形态,国内学者从功效的角度将信息化的功能回纳为媒介、协同、驱动和诱导四类功能,并提出四种功能相互作用下的创新促进机制:主体关系培育引导机制、创新资源配置均衡机制,以及知识创新链优化机制。
企业的创新是各创新要素的全面协同创新,而信息化需要与企业的组织、治理、技术、制度诸要素协同来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综公道论研究,并结合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从知识治理的视角,可以从四个逐级抽象和深进的阶段来熟悉信息化手段对企业知识治理的影响(图2),从中探求创新机制的发展路径。
(1)信息流通媒介功能。实施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的企业,内外部实体可借助电子邮件、浏览器、文件服务器等方式进行快捷沟通。显性知识以可编码的信息形式存储在系统中,提供了信息共享和跨实体范围的信息检索服务。
(2)信息化革新了企业生产和治理方式。这是应用于组织结构整合的知识体现,引致了组织协作程度进步和治理优化。由于组织内部存在分工,可编码知识在流通与运作过程中,将因各组成单元的功能及任务需求差异性而出现有选择的淀积,从而呈现知识配置的优化和分布的不均衡性。借助信息系统的媒介功能,不同治理层次的员工可以同等、开放地快速沟通,命令链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组织层级,以及时间、地域的限制,驱使组织架构向网络化、扁平化进行整合。企业在电子商务、决策支持系统等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有能力进步计划精度,减少时间消耗,通过实施时间治理获得速度竞争上风。
(3)企业知识理论从知识共享、运作的需求解释了企业的存在。信息化媒介可以明显地促进知识共享和运作的效率,然而这是一种处于下意识层面的对知识的治理。当企业熟悉到自己作为知识集合体的本质,能将知识治理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从而主动地为企业充分利用知识资源创造条件,如:激励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开发组织单元的知识学习能力,减轻知识转移的障碍等。知识治理的内容包括知识的积聚(学习、获取、存储)、知识评估体系、知识的运用和转化(SECI模型)等。知识治理过程中应当对知识价值的鉴别和知识资产的商品化予以充分关注:前者是促使微观知识存量和宏观企业战略保持一致性的必要步骤,也是进步知识存量应用效率的重要环节;后者则是知识资产价值和企业绩效体现的根本目标,是知识治理的核心所在。
(4)信息化条件下的组织、治理优化,和知识治理的实施,是企业运营治理进步的外象,深进到战略层次,其底蕴和根本目的则是建立具备创新诱导能力的学习型、创新型组织,这类组织具有知识良性动态循环的环境,体现为:知识流通、共享、转换的阻尼小;组织单元及员工个体拥有足够的知识存量来学习、理解新知识;企业治理者具有创新的治理理念,组织中,容忍失败、鼓励创新、全员创新的创新型文化得到崇尚和弥漫;在治理机制上,应能协同发挥创新个体的外部激励和内在的创新自激励;组织的创新不是一时的,而是受到知识的运动所诱导,遵循“知识流通和运用→发现创新点或题目涌现→创新行动实施→产生创新成果→再激励”的路径,源源不断地持续产生的。企业创新型核心能力(企业配置、使用资源,以及发现未来机会的能力)由此得以提升和优化。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