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制度与政策》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改革与主题活动
作者:未知一、《土地制度与政策》课程特点及教学难点分析《土地制度与政策》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I核心课程,其讲授和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土地制度与政策》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课程当中包含大量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相关理论以及土地资源管理实务方面的具体规定,在教学内容当中法学原理、法律制度规定等理论部分占据较大比重,给学生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农村土地制度是我国近年来的改革热点,围绕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土地市场的建立,无论从中央政策还是各地正在进行的试点,都有非常多的新提法、具体规定和不确定因素。因此,本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应用法学的基础理论来分析改革实践当中的具体实际问题。这对于讲授该课程的教师来说,如何能够让本科学生深刻理解、掌握法理并将之运用到目前制度改革和法律体系构建方面,是个很大的挑战。
二、案例教学模式在《土地制度与政策》课程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由于上述《土地制度与政策》课程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模式。主要的方法及内容如下:首先,建立现实的土地制度和政策的具体案例库;其次,针对土地制度与政策的具体课程内容,以《物权法》中对于不动产物权的界定为基础,按照具体的不动产物权种类分别对每一种权利进行详细的分析;第三,针对具体土地制度及土地权利,在案例库中选取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自己掌握的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亲自参与对案例的分析;第四,案例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按照在课程中应用的顺序可以分为:导入作用的案例、解释作用的案例以及辨析作用的案例。
目前在实际教学中,虽然将案例教学模式应用到了《土地制度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实践当中,但学生由于实践经验不足,理解能力有限,死记硬背的情况较多,案例教学效果有待提高。因此,针对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制度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刺激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和热情,考虑引入主题活动形式以丰富和完善案例教学模式。
三、改革案例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基础――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和构建案例库
采用组织主题活动方式改进案例教学模式的前提是要完善课程内容体系,构建大量案例组成的案例库。
1.按照权利的构成来建立完整的《土地制度与政策》课程内容体系。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角度来看,《土地制度与政策》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相当于《土地法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法的基础理论部分;土地立法;土地法律制度;土地法律的实施以及国内外土地立法的比较。为了厘清课程内容,授课教师从土地权利出发,依据《物权法》等法律制度规定,按照土地相关的物权体系构成安排课程的内容,因为从土地制度和政策角度来看,各项制度政策也是围绕着各项土地权利来构建的。因此,本课程确立了以权利为中心的教学内容体系。具体包括:土地用途管制权、土地征收权、土地发展权、城市和农村土地所有权(包括不动产的共有权)、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相邻权、城市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土地担保物权(主要是土地抵押权)。
2.建立案例库。《土地制度与政策》课程案例库的构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法学基础理论部分:主要围绕物权及其效力、物权债权的比较选择案例。土地用途管制权:针对我国政府行使土地用途管制权的权能、制度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效果分别采集案例。不动产征收权部分:分为土地征收和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对征收目的、征收程序、征收补偿等方面,采集现实发生的真实案例。土地发展权部分:我国从立法上并未设立土地发展权,因此主要选择了英国和美国两个效果不同的立法案例。土地(不动产)所有权部分:由于不动产共有的权利内容比较特殊,因此针对不动产的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分别选择案例进行辨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为了说明该权利的三个主要构成部分(专有权、共有权和成员权)的权利内容,搜集有针对性的案例,并且专门选择案例来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和不动产共有权进行区分辨析。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涉及三项权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因此选取针对三项权利进行试点的现实案例来具体分析。农村土地抵押权:选取农村两权(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的具体政策规定及实施效果作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相邻权和地役权的辨析:这两项权利都是涉及到对他人土地使用的权利,但是相邻权是所有权的延伸,而地役权是用益物权的一种,二者有相似之处。因此,更需要对二者的区别加以辨析,选取揭示二者联系和区别的具体案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完善案例教学模式――设计主题活动
1.具体主题活动内容和程序的设计。在建立的案例库当中,根据每次课的核心知识点,选取典型案例,设计主题活动围绕案例进行教学,具体的内容和程序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设计活动的主题。目前确定了两大主题:一个是将土地用途管制权、土地征收权和(农村)土地发展权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另一个是围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主题,同时也涉及到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农村土地抵押权)的案例内容。第二个阶段是组织主题活动的准备。确定好主题之后,需要任课教师和学生针对主题作相应的准备,否则无法开展主题活动,包括以下内容:①主题活动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等基础理论问题的准备;②按照知识点所涉及到的各方利益主体进行分组;③列出目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各利益主体的立场;④从各利益主体的角度分析如何完善现行制度和权利内容。第三个阶段是正式开展主题活动并进行辩论和互动。根据选定的主题,在掌握主题的理论知识点基础上,将学生按照不同利益主体分成不同小组,围绕主题站在不同立场讨论发言,实际上就是一个角色扮演的过程,这样可以从各个利益主体的角度来分析现有制度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辩论和互动。在此过程中,能够使得学生全面的考虑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第四个阶段是对主题活动的总结。
2.围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具体案例的主题活动设计。围绕农村土地流转改革试点案例,设计主题活动内容和程序,具体以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为例,安排如下:①选定主题的前提下,将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在农村土地流转中,涉及到的利益主体主要有: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农民、土地权利的流入方等。②围绕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的具体案例,开展主题活动,主要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讨论和辩论:站在不同利益主体的角度,先分析宅基地涉及的权利有哪些,具体各个权利内容包括哪些,可以流转的权利应该是什么权利;流转的意愿如何;流转的程序如何;流转中各主体的诉求是什么;流转的利益如何分配;如何从法理上对宅基地相关权利进行完善,如何从制度上对流转进行具体规定以保证各方利益得以体现;如何建立产生争议后的救济制度等等。③针对上述进行主题活动的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和深化。
五、具体效果评价及改进方向
通过开展围绕案例的主题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但是在组织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基础的法学理论理解不够深入,因此需要在组织本节主题活动之前增加对法学理论知识的进一步讲解,从案例库中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或者单独组织一次主题活动作为本次主题活动的铺垫。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