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时代的我国在线劳动力市场发展研究

时间:2021-07-06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共享经济时代的我国在线劳动力市场发展研究

作者:未知

摘要:随着共享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劳动力市场受到冲击,在线劳动力市场开始繁荣发展,为进一步拉动就业、改善民生、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路径,但目前与此相关的研究尚不多见。文章对当前共享经济业态下的在线劳动力市场现状进行了分类剖析,探讨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共享经济;劳动力市场;众包
一、引言
在线劳动力市场,指大量聚合于互联网平台并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劳资双方的劳作与报酬交互的人群。在线劳动力通常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或兴趣潜存在互联网中而形成在线劳动力市场,为各类企业或组织提供了大量的虚拟人力资源。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随着人类社会整体上跨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的共享经济正从起步期向成长期转型迈进,随之将进一步拉动就业,带动在线劳动力市场进入飞跃式发展。
二、我国在线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现状
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起点。劳动力市场,作为构建社会经济力量的基础,也必将发生系统性的变革和重塑。2015年10月,在我国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到“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首次提出了“新就业形态”的概念。这一政策性概念概括了共享经济时代的新型就业模式和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出现的变化趋势,传统意义上的非正规就业者与自由职业者大量进入新就业形态,依托众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劳动供给与需求更高效率的匹配,形成了巨大的在线劳动力市场,助力共享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态势。
根据《中国共享经济年度发展报告(2018)》的统计,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49205亿元;参与共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7亿人,其中参与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7000万人,比2016年增加1000万人。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员工数约716万人,比2016年增加131万人,约占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54万)的9.7%。我国的共享经济平台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已经渗透到交通出行、生活服务、文化创意、教育、医疗、金融、工业制造等多个细分领域,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等都走在世界前列,整个在线劳动力市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并将持续增长。
纵观我国在线劳动力在各产业间的结构分布,知识技能类平台、交通出行类平台和生活服务类平台是目前所覆盖最主要的三大领域。这三类共享平台聚集了我国90%以上的在线劳动力,是构成我国在线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1.知?R技能类平台。知识技能类共享平台主要指网络众包平台和知识付费平台。据国家信息中心估算,2017年知识技能类共享平台的市场交易额高达1382亿元;知识技能类服务提供者人数约为3350万人,其中网络众包平台的服务提供者达2400万人左右,知识付费平台的服务提供者约700万人。
网络众包平台是此类平台乃至整个在线劳动力市场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共享经济中发展最早、模式相对成熟的一类,包括猪八戒网、一品威客、任务中国等大型网站平台,最初以商标设计、软件开发类项目为主,到现在已延伸至多个市场领域。以猪八戒网为例,自2005年创办至今,平台上已经集聚了1300万个服务商,涵盖设计、科技、金融、软件开发、工业智造等多个专业领域,并分为计件类、竞标类、购买服务类及雇佣类多种劳动力市场模式。不论拥有什么样的技能、不论是初学者还是专业人才,服务商都能够在猪八戒网提供的在线劳动力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为企业、组织或个人提供立体式全生命周期服务。
知识付费类平台的异军突起从2016年才开始,一大批新的平台得以孵化,不少互联网公司也推出了相关的新产品,例如分答、有道精品课、千聊live、问咖、喜马拉雅等。但实质上,“知识付费”模式的雏形在更早期的众包平台及在线直播平台中已经有所体现。随着网络直播从混乱的疯长期进入内容竞争阶段,知识付费平台也随之兴起,并将这一类劳动力市场加以细分和完善,形成了更完整的产业生态。如千聊live,是由腾讯众创空间打造的一款基于微信的直播平台,旨在建立一个“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讲台”的分享机制。截止到目前,已有累计超过100万的来自各个细分领域的讲师在平台上注册,知识工作者们借此来进行在线讲座、实现知识分享。这一模式为许多身怀不同知识技能的自由职业者提供了优沃的土壤,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劳动力市场分支。
2.交通出行类平台。交通出行类共享平台主要是以滴滴出行、神州专车、易到用车为代表的网约车平台。从诞生到普及,网约车仅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从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来看,2017年共享经济平台中交通出行领域的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010亿元,提供服务人数达2115万人,所构成的在线劳动力市场不容小觑。以滴滴出行为例,其前身滴滴打车成立于2012年6月,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一站式共享出行平台,整合了出租车、快车、专车、顺风车、代驾等多种出行方式,2017年注册司机数已达2100万人。在滴滴打造的劳动力市场中,除了原本工作相对灵活的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之外,还包含不少企事业单位的从业者。其中,来自去产能行业(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的职工为393万,有179万司机是复员、转业军人,同时为133万失业人员解决了就业问题。同时,GDP越低的省份,司机就业增幅越大,也充分体现了这一平台对区域劳动力市场就业的支持作用,成为区域劳动力市场的就业蓄水池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就业缓冲器。这一就业新生态不仅引领着共享经济的浪潮不断前进,也成为我国在线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
3.生活服务类平台。生活服务类共享平台包括在线订餐、在线家政等各种上门服务。这些生活服务市场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形成端到端的模式并向越来越多的生活品类细分,已经深入渗透到居民的日常。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2017年我国生活服务领域是共享经济市场最为活跃的市场,市场规模达到13214亿元,比2016年增长82.7%,而提供服务人数已近2200万人。其中,订餐外卖服务是发展最早、规模最大的一个领域,同时外卖送餐人员也是此类劳动力市场人数较为庞大的一个群体。同时,由于地理因素不再起到决定性作用,店面成本大大降低,也带动了众多个人或小型团队积极创业。以美团外卖为例,截至2017年底,活跃配送骑手有50多万人,覆盖城市1600个,合作商户200多万户,2017年外卖交易额实现1710亿元。生活服务类平台的劳动力市场是准入门槛最低的领域,在未来还将与更多的传统行业相结合,并将进入较为成熟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些平台不仅为灵活就业者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也为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残疾人、低保人员等弱势群体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给整个在线劳动力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三、面临的困境与制约因素
1.在线劳动力市场秩序仍相对混乱。从共享经济快速发展以来,不少业态经历了多轮整顿、洗牌之后正渐渐趋于成熟稳定,但仍有大量的平台正处于起步或转型阶段,再加上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导致在线劳动力市场的整体秩序还处于相对混乱的时期。一方面,有部分服务提供者存在利用平台传播低俗或虚假信息、妨害公共安全、利用技术手段恶意竞争等现象,触碰市场监管红线甚至法律法规高压线;另一方面,个别地方政府为实现招商引资的目的,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时不能公正处理,甚至利用行政权力充当企业的保护伞,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在线劳动力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
2.劳动者与雇主间权利地位不对等。由于我国现有的法律主要是针对传统的劳动关系进行规制的,已纳入《劳动合同法》的非标准劳动关系还较少,对于共享经济平台中存在的雇佣关系难以进行裁决,不少平台型企业利用法律的空隙将部分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转嫁给劳动者来降低成本和用工风险,劳资双方处于不对等的地位。对在线劳动者而言,不仅知情权和话语权受到极大的限制,收入和奖惩模式也可能是用人单位单方决定的结果。如在网约车平台的注册司机,接单后全程都会受到导航系统的监控,且订单分配、定价策略、收入机制几乎完全由平台来决定,劳动者几乎没有任何主动权,再加上司机群体本身的平均文化素质水平有限,维权意识薄弱,多数情况下遭到不公待遇时只能选择接受。
3.劳动者工作生活不稳定风险增大。在共享经济视域下,长期稳定、终生雇佣的劳动关系将越来越大程度的被动摇。随着不稳定成为在线劳动者们的常态,工作中的不可预测风险也会逐渐加大。在传统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契约享受到企业的各项社保福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而共享经济平台上的劳动者流动性大、场所分散,许多劳动者无法纳入劳动关系保护的范畴,同时要组织传统的工会也有一定的难度。这使得在线劳动者们,尤其是全职的在线劳动者,面临着需求变动冲击、社保及福利待遇无法落实、劳动争议权得不到保障等现实问题。
4.在线沟通不畅导致矛盾的现象频发。由于在网络上进行沟通要比面对面的沟通富有更多挑战性,在线劳动者在工作进程中可能增加许多不必要的沟通成本,特别是对于无法标准化的业态来说。例如在知识技能类平台中,对一些复杂项目而言,与客户在线沟通需求时经常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然而最?K依旧达不到客户满意的状况时有发生。在生活服务类平台中,也常常由于一部分用户对移动终端操作不够熟练或商家描述不明确而导致纠纷。受制于声誉对于在线劳动力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纠纷发生之后,劳动者也常常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5.供需双方的信任问题依然凸显。对在线交易而言,供需双方的信任是最重要的前提。由于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同时缺乏相关的市场监管,涉及到共享经济相关业态的信用机制更是不够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在线劳动力市场发展的脚步。虽然各大平台已经在积极建立信用评级体系,但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对网络上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的恐慌感。其中,在知识技能类平台上主要表现为对服务商能力经验的质疑;在交通出行类平台中主要表现为对司机不法行为的担忧;生活服务类平台则既存在对服务质量的不确定性,也存在对劳动者不良动机的疑虑。
6.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尚比较薄弱。知识产权问题主要存在于知识技能类平台中。目前,对于知识的版权界定还比较模糊,也未能有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如何防止原创知识被抄袭、防止劳动者的创意被窃取,成为知识技能类平台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众包平台和知识付费平台中的产品需要公布在网络上,被抄袭的现象始终无法杜绝,而一旦劳动者的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会极大的降低劳动积极性和对平台的信任感,造成劳动力的流失。知识技能类劳动力市场是整个在线劳动力市场中最有价值、最能够驱动社会创新的部分,突破知识产权保护这一瓶颈也将是此类商业模式和在线劳动力市场长期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
四、对策建议
1.加快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法制意识。以现有的劳动法律法规为基础,建立健全符合新型用工形态的劳动法律体系,积极推行灵活就业正规化的政策,统筹设计社会保障制度,调整工会的职能定位,从而适应共享经济模式下的新型雇佣关系,并充分保障在线劳动力市场的秩序和在线劳动力群体的利益。同时,提高各级政府组织的执法力度,加强相关执法监察力量的配备,并督促有关企业增强劳动保护法律意识,引导在线劳动者提高维权意识。
2.加大监管力度,降低各部门间协调成本。在积极推动在线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同时,还应针对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量身定做监管制度。要按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继续清理破坏市场秩序的现象,推行更严密的准入和监管政策。另外,应充分结合共享经济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发展的现实特点,建立平衡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多方参与协同治理,打破属地管理制度等传统方式对在线劳动力市场的限制,为劳动者们创造更优质、更公平、更有序的平台环境和社会环境。
3.建立行业规范和信用体系,避免恶意竞争。鉴于共享经济平台各个领域之间具有较大的行业差异,应推动行业内平台间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实现行业内劳动力市场的相对自治,形成行业规范,共同解决行业劳动力市场发展面临的难题。同时,打破信息孤岛,建立政府、企业及第三方机构的合作机制,利用信息技术、第三方认证及信用评级等手段建立健全行业信用体系。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级劳动者的诚信教育,并鼓励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营造行业间的良性竞争氛围。
4.不断优化共享平台的商业模式,积极探索平台机制。共享经济平台企业要在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国家优惠政策,调动创新资源,不断探索更加成熟、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与国际先进企业接轨甚至引领世界潮流,以促进劳动力市场高质量发展。另外,企业还需进一步运用科技手段和经营策略对平台机制进行优化,提升运营效率,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和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为劳动者的权利、安全等提供切实的保障。5.加强对科研项目的投入和支持,重视理论研究与创新。随着共享经济引发的社会关注越来越多,要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除了对经济现象本身的所做的大量研究以外,针对在线劳动力市场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对于企业和科研机构投入的相关科研项目给予政策上和经费上的大力支持,从而在最贴近民生的劳动力市场领域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社会舆论,以强化企业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理念,促进企业践行合理合法的相关措施,并协助政府在政策制定、行业监管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HortonJJ.OnlineLaborMarkets[C].ProceedingsofInternetandNetworkEconomics,InternationalWorkshop,2010:515-522.
[2]PrpicJ,ShuklaPP,KietzmannJH.Howtoworkacrowd:Developingcrowdcapitalthroughcrowdsourcing[J].BusinessHorizons,2015,58(1):77-85.
[3]BoudreauKJ,LakhaniKR.Usingthecrowdasaninnovationpartner[J].HarvardBusinessReview,2013,91(4):60.
[4]中??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R].国家信息中心,2018
[5]刘根荣.共享经济:传统经济模式的颠覆者[J].经济学家,2017,5(5):97-104.
[6]袁文全,徐新鹏.共享经济视域下隐蔽雇佣关系的法律规制[J].政法论坛,2018,36(1):119-1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91646205)。
作者简介:张鹏翥(1962-),男,汉族,江苏省淮安市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智能健康管理、大数据和商业模式创新;韩晓(1987-),女,汉族,山东省济宁市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众包、在线劳动力市场、电子商务;万鹏(1983-),男,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沈阳市信用中心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
收稿日期:2018-04-12。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