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应用题教学
作者:未知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教起来费劲,学生学起来吃力。在考试中,往往应用题的得分率低。如何提升小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呢?下面就我历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出的方法来谈谈。
一、步骤
(一)从小就教会学生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理解题意,看到一道应用题,要反复默读,弄清已知条件和主要问题。有时有的应用题是考察学生辨别能力的,有的数字有用,有的数字没用,这时更要认真审题。学生往往?ι筇饩杏谛问剑?拿到题目就把题中数字简单组合,导致错误。应用题是有情节、具体内容和问题的,所以首先要加强学生“说”的培养,理解题意。有些应用题的叙述往往抽象、冗长,可引导学生将题目的叙述进行简化,抓住关键重点词,说出应用题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题意。有时候仅一字之差,题目的数量关系就不同,解法也有差异。
(二)分析数量关系
分析数量关系就是指分析题目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及所求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小明有人民币25元,小红有人民币28元,问他们共有多少元?其数量关系是加数与和的关系。如果问小明的钱是小红钱的几倍,则数量关系就是倍数关系,用除法解决。在应用题中,有的数量关系简单,有的题则数量关系复杂,这就需要对已知条件中所有的数量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只有弄清数量关系,才能解题。
(三)画线段图的直观教学
线段图具有一定的直观性,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揭露隐藏着的数量关系,这样可以便于理解题意,化繁为简,是表象和概念加以具体化的手段,让思路更清晰、正确。
(四)列式计算
根据分析,找出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计算。
(五)验算并检验结果
把答案带入原题,检验结果是否正确,解答是否合理。
二、解题方法
(一)综合法
已知条件出发,根据数量关系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解答的问题,然后把所求的数量关系作为新的已知条件,与已知搭配,再提出可以解答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得出所求结果为止,这就是综合法。在运用综合法过程中,把应用题的未知条件分解成可依次解答的几个简单应用题。例: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实际2.5小时走完原定路程,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一题中我先让学生解答:“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每小时走3.75千米,实际每小时走4.5千米,实际比原计划多走多少千米?”的一步简单应用题,再让学生解答:“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实际每小时走4.5千米,实际比原计划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的两步复合应用题。通过对两道应用题的的练习,学生不难对这三道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有了明确的了解,产生了共鸣,知道了要求“实际比原计划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就必须先求出计划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和实际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然后二者相减。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老师也不必多费口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解复合应用题的的重点是找中间问题(即隐藏问题),中间问题就好比一座桥,过不了桥就到不了彼岸,也就无法寻求最后的答案。在这里教师要培养学生如何分析,抓住重点,我主要是运用综合法找出中间问题,这种分析法是从问题入手,逐步推到全部都是已知条件为止。如:实际比原计划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实际每小时走多少千米-计划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实际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实际总路程?魇导识嗌偈奔洌患苹啃∈弊叨嗌偾?计划总路程?骷苹嗌偈奔洌灰簿褪?1.25??.5-11.25??。通过这样分析,就找出了中间问题,实际小时走多少千米和计划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目的。
(二)分析法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应用题小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训练,分析应用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已知量与未知量存在的相依关系,从而找到相应的数量关系。如:某饲养专业户养白兔80只,黑兔的只数比白兔只数的3倍还多10只这个专业户共养兔多少只?这道题存在两个数量关系:(1)专业户共养兔=白兔+黑兔;(2)黑兔=白兔x3+10。通过分析找出数量关系对号入座,题目就容易解答了。为了防止学生一遇到叙述稍有变化的题目就发生错误,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从应用题要求解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解答出最后结果所需要的条件,把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未知的条件作为要解的问题,即从属性问题,然后再找出解这从属性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样逐步逆推,直到所找的条件在应用题里都是已知为止,这就是分析法。例:某车间要加工780个零件,计划用13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做18个,实际用了多少天?解题思路是这样的:实际用了多少天=要加工的780个零件?魇导拭刻焐嗌俑觯皇导拭刻焐嗌俑?原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个+每天多做的18个;原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个=要加工780个?骷苹玫?3天。列式:780?鳎?80??3+18)
总之,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应用题教学上下苦功,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教会他们解题方法,让他们从厌学到喜欢做应用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体验到学应用题的喜悦与乐趣,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