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在改革会计制度的过程中,在新制度的助力下,事业单位相关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顺利,同时,会计要素、核算基础等更加有效更加完善,对单位的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等新制度的程序更有序有效的实施。新制度的实施改善了旧制度明显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新制度的修订更为系统化、科学化地体现了其预期目标、现有成绩、财务状况等,有力地推进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事业单位的健康的发展具一定的意义。
1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对比
1.1制度的出发点更加具体
相比于旧制度,新制度提出了更具体的制度出发点。在事业单位、公共财政体制持续调整的今天,新制度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活动提出了更加规范的要求,具有更加理想的适应能力,对于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以及资产、财务、预算等的优化管理来说,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的目的在于给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提供指导基础和理论依据,规范事业单位特定行为的合理性、预期性、有序性。新制度进一步明确目的,新制度的会计核算更规范,会计信息质量更好更及时更有效的发展,可以更好的促进事业单位的相关会计准则实施,这一点从新制度的第一条规定中就能看到。
1.2财务报表体系更加规范
新制度的财务报表体系更加规范,收入支出表对收入类和支出类科目的日常核算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财政补助收支表进行了规划,以针对事业单位特定会计时期,对财政补助结转、收支情况加以体现,这一在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中新增的会计报表,能够从多个方面,如预算及财务管理,对事业单位的信息需求加以满足。此举丰富了财务报表体系的构成,有效改善了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实用性。同时,规范了会计报表附注,借助文字、表格等形式,详细说明了会计报表已列示及未列示的各个项目,它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事业单位采用相应的会计政策提供了帮助,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的特殊事项及事业单位的重大事项进一步说明,对于无法表达的情况进行补充说明。
1.3会计科目体系更加完善
会计科目体系要求会计科目的设置保持相对稳定,会计科目总体上保持完整,会计科目的名称要标准化。新制度完善了旧制度中事业单位使用的会计科目体系,对其相关的会计科目进行了新增、修改和取消,并说明会计科目的期末余额方向及会计账户所反应的内容。首先,新制度中加大了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与预算及资产的配置定项和定额,明确新制度对资产的概念界定和特征要求。从概念角度对资产进行了补充,并将资产管理部分内容纳入其中,严格界定了对外投资活动。比如在旧制度中的长期投资,在新制度中按照时间的长短划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其次,新制度中扩充了原有的会计科目的概念,以项目支出、基本支出两方面,规整了事业单位支出,同时,纳入了事业单位全部相关项目,如保障支出、公积金等。最后,新制度中的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级财政拨款,强调了同级的重要性。这样是为了更有效规避对非同级财政部门拨款的重复计算问题,给财政拨款带来不必要的核算问题;将原有的各类事业经费改为各级财政拨款,旧单位的附属单位的缴款也更改为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因此,更改后的会计科目针对账务处理的细化和规范、计量确认准则、核算内容等,提出了更具系统化的方案,从全面性、实用性等角度,对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体系进行了优化。
2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
2.1对同类业务未能形成统一的处理办法
事业单位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当他们发生同类业务时,他们的会计核算的方式是不同的。新制度中对于流动资产中库存现金清查发现溢余时无法查明原因的,短期投资的取得与持有的,存货清查的盘盈、无偿调入或接受捐赠的等,批准后,要计入“其他收入”科目;反之,库存现金清查发现缺失的,无法查明原因的,出售和到期收回的短期投资的,批准后计入“其他支出”科目。而对于非流动资产中的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转让的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清查时发生无法查明原因的、盘亏毁损报废的、无偿调出的、对外捐赠的与流动资产不同,非流动资产要冲减到“非流动资产基金”处理。这里要注意,非流动资产与流动资产的不同,对于发生同样的额外增加或额外减少的业务,都不用进行会计核算,这明显违背了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可比性原则和明晰性的要求,使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没有效的实施,原则性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同时也能反映会计准则在实际运用中存在问题。
2.2会计报表的编制不完善
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这三大会计表报是新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的核心也是编制财务报表的重要依据,会计报表附注也是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目前,现金流量表在大部分事业单位中,均未得到应用,尽管在资金运作方式及管理方式上,事业单位也不像企业那么频繁和复杂,但是实际生活中出现事业单位运用资金不到位、不合理的情况。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的收入与支出越来越多,它们是密不可分的。事业单位得现金流动性和作用越来越明显,由于没有编制现金流量表,事业单位管理者对现金的运行情况管理就会变得很被动,无法了解真的资金变动情况,对已制定好的或正在制定的决策出现了不良的情况,当会计信息使用者不能完全了解事业单位现金的真实情况,会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者做出不合理的决策,对事业单位现金的收支编制起到阻碍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了新制度在会计报表方面存在不足和缺陷。因此,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表的具有特殊的作用,也有将现金流量表编入会计报表的必要性。
2.3资产管理相对比较混乱
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因为没有完整的、科学的、合理的管理体系,所以会出现资产管理比较混乱以及资产的账实不符、弄虚作假的情况发生。资产的管理体系不完善不到位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是事业单位的不健全的清查制度,管理者的权责不分也导致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真正落实的效果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成果。事业单位中发生了严重的资产价值虚增问题,再加上具体应用时,未能严格按照资产管理制度开展工作的现象屡禁不止,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出现很多问题,对国家的经济,单位的管理,决策的使用造成不好的现象和影响。
2.4资金利用率低,管理有漏洞
事业单位都是必须遵循会计制度的规章制度来编制资金预算的,而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资金调度慢,预算资金到达上下级单位的时间有拖沓不及时的现象发生,使资金预算无法有效的快速的用到实处,从而导致事业单位的项目的实施产生困难,不得不在执行项目过程中出现追加预算。而且这种现象在事业单位越来越普遍了,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某些不法分子挪用公款、铺张办事等创造便利条件,助涨了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使国家的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变低。同时,一些事业单位确实存在内部的财务会计和出纳人员没有严格分岗分责,会出现相互交叉工作的情况,会计人员没有各尽其责,各守其职,没有严格区分岗位职责极易造成挪用公款、铺张浪费、国家财务流失的现象,这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财物安全形成巨大隐患。所以,事业单位无法在单位内部统一实施大项目预算的会计管理,普遍都是为了方便事业单位资金的正常运转及上级检查的表面工作,导致了单位内部的资金管理漏洞越来越明显,使事业单位的资金实际情况不能及时掌握,会计信息质量有了降低,破坏了事业单位的对资金管理,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相关决策的实施。
3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不足的对策
3.1科学处理对同类业务未能形成统一处理办法的问题
为保持事业单位会计在发生同类业务时的会计处理方法同一,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阅读理解,对非流动资产中的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转让的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清查时发生无法查明原因的,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出现相关变动,如盘盈、无偿调入、收到捐赠等的情况下,进行核算时,应以其他收入相关要求为准。在每个周期结束后,以其他支出对冲额外收入,向相应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中,转入所受到的捐赠非流动资产价值,这意味着在其他收入的贷方,无形、固定资产等科目的借方,转入盘盈、无偿调入、收到捐赠的资产。对于非流动的资产,清查时发生盘亏毁损报废、无偿调出、对外捐赠,要注意是否是在当年发生,若在当年发生的,要计入“事业支出”科目,并进行详细的会计核算;若在以前年度发生的,必须增设“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别作不同的会计处理。因此,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中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发生时,除特别注意事项,其他的业务的会计处理可以统一。
3.2科学完善会计报表的编制
事业单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其经营性也越来越明显,对现金的运用和管理也在不断的变化。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应该与企业的会计报表一样,发挥它的经营性,真实有效的反映事业单位的现金流向。在设计会计报表时,事业单位不妨对企业的做法加以参考,将它们相同的部分也就是收入与支出,可以将这部分内容省去。主要以资产、负债、净资产为主要的依据来编制新的会计报表。因为现金流量表就是以现金为编制基础的会计报表,它能够反映事业单位会计期间内发生的三大活动等等,编制现金流量表后可以看到真实的现金流动情况,切实反映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可以使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及时性、合理性得以发挥作用,对现金的流入与流出产生的重要作用。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科学的依据,提出适合事业单位会计的相关决策,加强对事业单的现金的管理。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也在适应这种变化,事业单位以后可以在会计报表里增编现金流量表,这样才能够更科学的评价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提高对事业单位的有效管理。
3.3提高资金利用率,强化资金管理
从事业单位的角度看,应以相关规章制度作为一切会计活动的指引,对于所规定的财务会计的职责,会计工作者应切实地予以履行。资金预算要有效合理的运作,资金要及时并用到实处,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对事业单位会计的资金预算与项目审核要统一编制,找到科学并切合本单位实际的资金管理办法,对于正在使用的财务管理体系中有明显问题的或不适用决策实施的,会计人员可以提出质疑和相关的解决对策,防止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出现漏洞。事业单位的出纳人员就做好本职工作,做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纳人员要重点核实资金的预算是否切实用到该用的项目上,不要出现资金的移花接木的情况。对单位内部的所有出纳资金都尽可能的有效利用和及时运行和流通,事业单位尽量不再依赖国家政府的财政拨款,实时确保内部资金的有效运作。
4结束语
尽管在某种意义上,新制度的正面作用不容忽视,但其弊端也不能不正视。在政府会计改革领域,作为不可或缺的构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公开化、透明化至关重要,有待通过不断的努力,早日和国际相关领域实现同步发展。在事业单位中,对于常用的收付实现制,应逐步改换为权责发生制,对会计信息披露机制、报表系统以及无形、固定资产的核算、计量,进行进一步优化,从会计制度的角度,为其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研究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讲解[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讲解编委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讲解[M].北京:地震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