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鹿奶粉事件谈中国食品危机管理

时间:2021-01-27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文章从食品危机管理理论入手,分析三鹿奶粉所暴露的问题:政府对于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失职;企业在追求自身效益的同时缺少自律,甚至是对企业道德的沦丧;消费者的食品危机意识淡薄等。认为三鹿奶粉事件的爆发将促使中国食品安全管理模式的变革,提出构建中国食品危机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三鹿奶粉事件;食品;危机管理

一、食品危机管理理论

自卫生部2008年9月11日晚公布三鹿奶粉事件后,中国的食品安全在国人面前再次出现严重的信任危机。有人形容为中国食品的“911事件”。截止到9月21日8时,各地报告因食用婴幼儿奶粉正在住院接受治疗的婴幼儿共有12892人,其中有较重症状的婴幼儿104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由三鹿奶粉到国人熟知的内地名牌奶品蒙牛、伊利相继验出含有三聚氰胺后,消费者市场对国内奶类制品的信心全无。如此严重的食品危机事件暴露了中国食品危机管理的缺陷。本文将从食品危机管理的理论入手,阐述三鹿奶粉事件所暴露的问题,并提出中国食品危机管理理论新模式。

(一)食品危机管理
1危机概念
危机(crisis)在古希腊语中本意是指游离于生死之间的一种状态,其字根crisis原指分离的意思,所以危机原意是指从原有的本体中分离出来,而走向一种是好或者是坏的不确定的状态。尽管危机与我们如此休戚相关,危机在我们面前展示着不同的“手法”,但对于当代研究危机管理的专家学者来说,要想给当代危机下一个精确而又全面的定义却是非常的困难。一方面是产生危机因素的复杂性,危机是组织系统内部要素、外在环境和人为角色效应三者合力的产物;另一方面是缘于危机本身运行轨迹的动态性。
笔者认为,所谓危机是指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在组织系统内部要素、外部环境和人为角色效应的合力下,危机因子通过危机诱因的推动,将必然对个人、组织、群体、国家或者社会原先最优的范式、价值目标、基本结构造成显性或者隐性的严重威胁,同时,在时间和资源紧缺的压力下,相关活动的权威负责人不得不迅速作出有效决策、有效管理的压力事件。
2食品危机的概念及分类
所谓食品危机是指因食品数量和质量问题对人群、组织、社会和国家产生的重大危害事件。根据产生的原因食品危机分为不可预知食品危机和人为食品危机。不可预知食品危机是指在人类不可抗逆的因素下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而人为食品危机是指食品经营者由于过失或故意违反食品卫生法律或法规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根据存在形态,食品危机可分为显性食品危机和隐性食品危机。显性食品危机是指引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原因、结果、危害事实均以外在的形态表现出来而为人们直接认知或通过判断而认知的危机事件;隐性食品危机是指食品危机事件必须通过特定的科学技术手段或者在现今的条件下还无法被人们所认识的食品危机事件。根据食品种类,食品危机可分为物理性食品危机、化学性食品危机和生物性食品危机。根据危害程度,食品危机一般可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
3食品危机的特征
从食品危机的不同类型可知,食品危机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特点。通过对近年来所发生的众多食品危机事件的总结与反思,可以归纳食品危机一般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特征:
第一,突发性。从食品危机的表象来看,食品危机往往具有突发性,是在人们不经意吃完食品后而产生的对身体不适的反应。危机的突然发生,打乱了原先正常的生活状态,促使人们具有一种迅速回复到原有状态的强烈冲动。
第二,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很少作为个体发生,一般来说都是群体性的爆发,像安徽阜阳的大头娃娃事件、海城豆奶事件、陈化粮事件。这些危机事件的覆盖面一般都涉及到一个地区或一个群体组织,从而在社会上造成了极端的恶劣影响。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