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发达国家行政审批制度现代化改革基本上顺应了整体政府建设潮流,搭建出各种跨部门协同的制度框架和运行环境。尽管目的都是通过放松管制、减少审批、简化流程、强化监督等方式,系统提升政府处理综合化和复杂化问题的行政监管能力,最大限度给市场松绑,以增强企业的持续创新力,但在制度设计、流程再造和工具使用方面还是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不同国家所设定的改革重点和政策选择也有所不同。对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国外审批制度改革的制度设计分析
(一)首席绩效官制度
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改革采用互联网协调治理形式并进行整体布局和实施。其行政审批改革参考美国的总统制,具有明显的集权特征。美国的联邦首席绩效官制度拥有完整的流程和绩效评估体系,以科技创新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为核心。比较典型的是2012年在美国联邦政府实施的大刀阔斧基建项目审批制度的绩效改革。依照总统行政命令,联邦政府除了成立跨部门的运行体制——改进基建审批程序指导委员会,负责审议政府审批绩效方案(简称联邦计划)、妥善解决成员间的矛盾问题。还特意聘用一名联邦首席绩效官担任指导委员会主席,联合发布研制和评估计划方案的实施情况、定期向总统提交绩效报告并向社会公布。这种岗位设计独立灵活,任务集中明确,对推动人员、物资、能源和信息流动有着极大的的帮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减政府在审批决策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提升环境和社会的综合成效。
(二)行政文化改革制度
以英国为例,从20世纪中后期英国倡导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一直行走在现代政府行政改革的最前列。在2011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之后,2014年1月又公开推行“挑战文牍”运动(RTC)。这是一场转变政府官场作风的全体政府文化变革,意在通过进一步筛选、废除在改革中过于繁琐或沉重的监管规定,希望达到良好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和长期竞争力。虽然涉及监管审批的很多方面,但是在制度设计上没有成立专门的改革机构,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当局成立了监管政策委员会和减少监管二级委员会,负责协调制定行政改革的整体方向和行政方针,施政者们依次按照相应的准则和行动的原则,根据本部门所涉及改革议题进行监督,实施相应改革方案。这场集权式文化改革看似松散自由,但是它改善了官场作风在行政审批中盛行的问题,其“一进一出”进而“一进二出”的审批原则,也在很大程度上缩减了行政审批数量,政府监督质量得到提升。
(三)高层公私伙伴体制
以澳大利亚为例,在其整体政府改建中,宏观层面的决策协同所占比重是非常大的,政府不仅负责制定立体全面顶层设计,还注意政商联和、跨界协作,拟定更为系统、全面的政策,由政府执行和接受社会监督。和五年前实施的现代化行政审批改革类似,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把侧重点放在官员政府和商界高层的互动上,他们之间平等协商和信息共享,是该国联邦分权体制下具有特色的集体领导模式。在制度制定上,政府部门(COAG)专门部署了特殊的监督平台,再由监督平台到商业咨询论坛。该部门的管理人员也就是对应的主席由负责该区域的政府执行的六个州总理与两个自治区的管理部长,地方政府联合会,负责商务的执行董事长,以及在澳大利亚的工商协会、该行业的协会和小公司协会的董事长担任。在这段时间内还创建了不同部门间的自我监督和监察委员会,有针对性地协商个性化的行政方案,准备草拟计划书和相关文件,检测改革的进度,按时向商业咨询论坛和政府理事会大会提交书面报告。《国家监管与竞争改革协议》中区分了政府和商业机构的界限和任务,标准的评审审判制度也在其中被不断完善,由监管和竞争改革小组对政府理事会认可的行政审批改革议程和协议进行评审,以确保协议的有效性和实时性。通常需要每三年启动一次评审,第一次评审应该始于2015年—2016年间。随后,商业咨询论坛则会以评审结果为依据,对协议进行适度更改并以附录的形式及时对外更新。
(四)等效授权模式制度
以加拿大为例,其联邦政府在2012年3月开始实施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意在完成政府制定的目标和计划,要在明确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改革,需要把以前不合理的政府制度进行重组重建,全面协商并制定合理合规的计划;把之前的几十个审批部门缩减至由环保署牵头的跨部门协调工作组,负责联邦政府的环评审批,制定联邦检测目录,建立统一的环评审批时间表;建立强制处罚制度;合作发展原住民磋商统一步骤。为了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和环评效果,该国政府发布了《联邦—省政府环境监管等效条例》。以置换和对等的方式,使二级政府达到《环评法》的客观标准,就可以让其代替中央政府进行审批。这类改革具有一定的相同规范措施,除了可以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对不同区域之间的相关协调部门进行制约之外,还可以运用合理授权的方式,对二级政府进行合理授权,并且出具严格的监管体系。如此一来既减轻了中央政府审批压力,又调动了地方政府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家整体环境的审批效能。
二、国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制度,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外国模式,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道路上,一定要结合本国国情,分析资本主义国家改革经验并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改革道路,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取得的成功经验,从而稳健推进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改革要渐进式进行
行政审批制度带有试点性质,其中的每一个过程和环节都将被实践所检验,每一步都要保证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改革不可能急功近利。这种方式被各个国家广泛采用,并没有要求步骤一致,单单考虑数量上的变化,应扎实推进,脚踏实地,认真的走好每一步。倘若在改革的过程中消极因素占有很大的比重,一定会阻碍积极因素的发展,从长远角度看,不利于对改革成果的巩固。渐进式行政审批改革可以根据本国国情,充分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把改革的目标和步骤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急功近利,有效控制消极因素,达到改革的目的。
(二)改革要转变官僚作风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侧重点放在减少政府管制、缩减审批步骤、逐步减轻企业负担,这样一来改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松绑的力度和速度上。为此,建议中央政府针对所有行政部门展开整顿官僚作风的活动,监察行政系统和监管相关审批事项,按照经济效益为本和环境效益为本的管理与服务原则,合理合并或撤销监管事项,使审批程序更加健全,为市场松绑和企业自由创造更好的环境。
(三)改革要注重顶层设计
精确分工和区域化协作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满足独立化服务要求,但部门划分和分散化服务不适合多元化的社会管理要求,也很难提供全面完美的服务。所以,提倡政府采取联合行动,逐步建立立体交叉的行政审批运行制度。在宏观决策协调层面,站在国家层面上进行把控,中央政府依法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放在核心关键处,合理结合整体设计、战略选择、全面运行和完整监督过程,把监管能力和政府服务进行优化。在微观政策协调层面,应该负责计划各个部门合作一致的方针以及详细的执行规划和实施方案,优化中央政府在战略制定和实际执行标准等方面的运行机制,在政策实施中注重联系地方政府、商界和群众力量,增强行政审批的执行和协调能力。在微观政策执行或服务供应层面,应该强调改革具体监管手段方案,创新审批服务工具,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在“宽进严管”、“放管结合”中提高审批服务的市场效率。
(四)改革要服务社会公共利益
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无论是在美国、英国还是加拿大,服务于社会民众是最基本的要求。在美国,大量不符合国情的规制被废除,随着时间的推移,在20世纪末期,与公共环境、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有关的符合国情的社会性规制和程序性规制大幅度地增加了。在加拿大,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关国计民生的一项重大事项,主要为了避免经济放任自由,社会公共利益遭到破坏。国家预期达到的最终目的和改革的预期效果都是期望公众福利得到很好的保障。
(五)改革要依法依规进行
行政审批在行政权力范围之内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被授予政府权力的审批者在缺乏制度约束的情况下,时常通过“设租”来实现自身利益,致使审批的效用和目标无法达到。政府部门要依法行使职权,依法审核项目,依法判定,充分发挥社会作用。我国应该按照实际情况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审批制度的优化。因此,立足本国国情是行政审批时要遵循的原则;在世界和全球背景下考虑遵守国际秩序,履行国际义务。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才能实现改革效果的最大化,增加人民福祉,维护国家的利益。
[本文转自wWw.dYLw.nEt第—论文网代写工商管理论文]
参考文献:
[1]施雪华.“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涵义、理论基础和建构条件[J].社会科学,2010(2):3-11.
[2]杜宝贵.杨学敏.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特点与推进思[J].行政科学论坛,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