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卜华
绿色,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理念。其中绿色发展既是发展理念的新定位、新高度,更是务实可行的发展措施与手段,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化。当今时代,绿色发展已成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成为开拓发展新途径的重要领域。山东省潍坊市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将绿色发展贯穿于潍坊市发展的全领域,通过行使行政职能、管理行为和政策调控,依照法律对生态与环境进行保护、修复和改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地方政府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
一、区域生态问题亟须绿色发展
一是海洋环境污染,使近海海洋生态恶化。其一,工业废水污染。近海海域每年接纳上游工业及生活等陆源废水2亿多吨,海水养殖、船舶运输、农业面源污染等自身造成的污染物达10万多吨,严重污染了近岸海域水质,多次发生赤潮及突发性污染事故。从污染排放情况看,潍坊市近岸海域水质中的主要污染项目是无机氮、石油类、化学需氧量和活性磷酸盐,属有机型污染,COD排放量已经超过了水环境容量,潍坊市所辖海域水质大部分为中度和轻度污染海域,入海排污口污染物超标排放,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达不到海洋功能区的水质要求,污染严重,海洋环境容量也基本耗尽。如果污染物按目前水平发展,赤潮将更加频繁,进一步破坏近海渔业资源和生态系统,影响和制约沿海经济的稳定发展,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减缓和遏制海洋环境污染。其二,工业废气污染。潍坊北部沿海以海洋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为主,排放的工业废气除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等常规污染物外,各工业园区还包括非甲烷总烃、HCL等。这些工业废气的排放具有较大的环境风险。其三,工业固废污染。工业固体废物种类包括碱渣、粉煤灰、炉渣、碎石料、工业粉尘等。
二是两河开发中的生态保护并未完全到位。潍坊市对于潍河、弥河进行开发,但由于两河沿岸产业技术落后,监管不到位,各县市区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工业的污染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临朐是铝材加工县,号称江北第一铝材县。该县以批发铝材为主,形成了江北最大的铝材基地。在铝材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各种污染也接踵而来,熔铸带来的空气污染与粉尘污染,氧化带来的水污染,电泳与氧化带来的重金属污染,都成为令当地民众头痛的问题。昌邑北部有些村陆续建起皮革厂、炼橡胶轮胎以及小化工厂,企业存在未批先建、先生产的现象,未经当地环保部门验收,直接生产。同时,这些企业的生产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渠。乱排乱放、违法生产严重污染了环境,给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是农村居民生态环保意识薄弱,生活污染依然存在。生活习惯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大多数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农民生态意识普遍薄弱,对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和后患没有充分的认识,对环境问题漠不关心。许多农民养成了一些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农民随意处置垃圾、随意排放污水的现象相当普遍;生产过程中长期使用单一化肥,无限制地喷洒农药,以至于土地质量连年下降,生产出来的粮食、蔬菜及其他农副产品质量不过关;对农业秸秆的处置,60%以上的农民当柴烧或就地焚烧。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民身上根深蒂固,导致制造污染的主体十分庞大,因而污染现象十分普遍,难以根治。
二、绿色发展的区域全覆盖
为解决环境问题,潍坊市实施全覆盖式的绿色发展。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区,某一县,而是从城市到农村,从滨海到山区,涵盖所有的县市区。自2013年潍坊市实施“三八六”环保行动以来,昌乐关停、拆除“十五土小”、小岩棉等高污染企业152家,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9%,县内全部镇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先后荣获“山东省园林城市”等十多项“绿色”荣誉称号,正在崛起为生态新城。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用绿色理念、绿色标准、绿色技术发展新型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聚焦海洋动力装备、绿色化工、生物医药、临港物流、滨海旅游等主导产业,加大传统产业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绿色化改造。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的昌邑,抓住潍河贯穿辖区南北的自然优势,以潍河综合开发为主战场,以水为魂、以路为脉、以绿为衣,抢占绿色发展新高地,使生态文明建设惠及广大百姓,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诸城市深化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推动城镇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山区森林化,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2013年潍坊市绿色发展指数在全国参与测评的100个城市中排名第10位,总体绿色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三、绿色发展的产业全覆盖
绿色发展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的全覆盖。推动绿色发展,必须抓住产业转型升级这个根本,着力打造绿色产业。潍坊市邀请高端机构对全市的重点产业进行逐一诊断,制定了以着力打造品牌农业、促进六个传统优势产业加速升级、六个新兴产业加速培育、九个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为主要内容的1669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方案。“十二五”期间,全市产业比例由10.7∶55.6∶33.7调整到了8.8∶48.2∶43。服务业占比五年提升了9.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超过了工业增加值,成为全市经济的第一主导,并形成了一大批引领行业绿色发展的龙头企业。
潍坊注重在培育绿色发展增长点上聚焦发力。把节能减排的措施变成绿色发展的措施,节能减排的过程就是绿色发展的过程。绿色发展能够形成更多的经济新增长点。“十大工程”,在产业层面涵盖绿色农业、循环经济、低碳城市、健康生活各个领域,发展的空间很大、潜力巨大。把培育新增长点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着力点,创新政策措施,完善支持体系,努力把减排治污的过程变成培育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的过程,把淘汰落后低端产能的过程变成大力发展绿色高端产能的过程,以此催生新的增长点、做大绿色产业,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力。寒亭区加快了绿色产业培育的步伐,他们围绕生物基纤维新材料、节能环保、废弃物综合利用、生物医药、绿色建材等行业,推进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园、三建滨海新型建材、潍坊制药厂麦角类药物、佛士特生物能源等绿色产业集群建设,预计2020年绿色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0亿元。新常态下,国家和社会更加重视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潍坊市从产业政策、规划符合、选址布局、总量减排、清洁生产等方面严控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落地,加强引导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同时,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用“绿动力”破解发展困局,加快推动绿色产业发展。雷丁新能源汽车是潍坊市重点绿色产业项目之一,该企业研发生产的雷丁汽车达到欧盟和美国标准要求,年产量达7万辆,产值超过18亿元。目前,他们瞄准国家扩大清洁能源使用,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大机遇,努力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潍坊伊利乳业坚持生态发展理念,大力推广全株玉米青贮技术,在临朐发展全株玉米青贮8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县市10万亩,年青贮全株玉米55万吨,年加工有机肥9万多吨,废弃物转化率达95%以上,为20多万亩绿色有机果蔬提供无公害肥料,实现了“秸秆+养殖+沼气+种植”的生态农业大循环。
绿色发展与第三产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增绿与增收并重。高密市的果品加工产业、安丘市和临朐县的经济林、青州市的森林旅游、昌乐的林下经济……一地一品牌,一区一特色,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5年底,全市林业产业的年产值达到877.2亿元,森林生态产品在增加森林资源、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四、绿色发展的城市建设全覆盖
在城市建设方面,潍坊注重建设绿色城市,推动城市建设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结构效益型转变。一是大力推进发展绿色建筑。潍坊在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从2010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低碳社区建设,全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推广应用。2010年以来,潍坊市共开工建设低碳社区91个1112万平米。到2015年末,城镇应用可再生能源的新建建筑达到50%以上,可再生能源占建筑能耗的比重达到12%以上。潍坊市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累计达到3200万平方米,地源热泵取暖应用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米。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4.2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22万吨、二氧化硫676吨。二是大力倡导绿色交通。淘汰黄标车30多万辆,更新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近千台,投入运营公共自行车3.3万辆,建设自行车绿道1100公里。仅自行车出行这一项,就减少居民出行费用5000多万,节能达到3.5万吨标煤。三是节能减排,打造绿色城市。全市累计实施环保项目1668个,先后完成重点企业脱硫、脱硝、除尘、工艺废气和挥发性有机物治污工程475个,拆改燃煤锅炉538台,关停环保不达标企业和生产线829个,拒批缓评不达标项目251个。2015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减少了16.7%;全市万元GDP能耗减少16.7%,降幅高于全省4.1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分别比2013年减少25.2%、42.8%和14.8%;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由2013年的150天增加到了2015年的234天,跃升全省第5位。
绿色发展,让潍坊更美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溢出效应。发展理念变新了,城市乡村变绿了,河流湖泊变清了。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城区为核、以山海为屏、以路河为脉、以农网为面、以组团为点的完整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实现了城乡绿化和生态建设的新突破。
基金项目:山东行政学院系统科研合作课题“绿色发展的地方实践研究”的部分成果(SHZKT201607)。
(作者单位:山东潍坊市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