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政府承担着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预算管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通过编制预算、绩效考核、内部控制等一系列手段进行财务管理活动,以实现既定经济或管理目标的过程。在符合国家相关财经法规的基础上,遵守收支平衡的原则,提高行政资金使用效益,减少行政事业成本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的目标。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是一种编制预算计划、协调各部门之间工作的管理手段,加大预算控制力度,编制准确合理地预算计划,能够减少预算在执行时支出浪费等情况。十三五后,中国加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但是由于一些历史经验的错误积累,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在执行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因为考核意识不强、指标不明确等情况,并在缺乏科学有效监管体制下,资金用途不明确,使用效益降低,造成了资金浪费等问题。科学、规范、准确的预算管理机制,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更加有效率,使财政支出结构得到优化。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执行水平,对于加强深化行政体制以及经济的中高速发展是刻不容缓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在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意识有待提高
在中国,预算经费是由国家财政直接划拨行政事业单位的,各单位一般直接根据上级财政部门的划拨计划进行简单编制预算,然后传达给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这种情况使得相关执行人员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难以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在单位的预算管理机构形同虚设的情况下,使得人员分配不足,在实际进行日常收支活动时,执行随意性较大。尤其是在一些缺乏竞争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内部控制体制的不成熟,许多执行人员对于相关的财会管理知识知之甚少,其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在计算机技术不断成熟发展并广泛应用的今天,在执行时会面临更多的问题,虽然有网上的继续教育等相关工作培训,但也很难提高其积极性。
(二)预算执行力度不足
预算执行是在完成相应的法定程序的审查和批准后,根据预算计划来逐步实施,其中,预算收支工作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预算执行时,因为缺乏刚性,有时会出现项目经费开支随意性较大等问题,导致预算管理执行从预算编制计划中脱离,同时因为预算执行的责任划分不明确,致使预算控制的作用很难发挥。
(三)预算管理执行时核算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科目不同于企业预算管理科目的分类,缺乏统一的分类,科目分类的不精细,会导致核算的不规范,从而导致预算管理执行时效率降低等问题。在收入方面,中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种类繁多,从而致使在管理核算方面比较混乱,这些在过往的会计核算中直接体现出来,例如,行政事业单位中,收取的相关税费,并未将其列入账内核算,而是直接作为相关费用开支。这会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的准确性,使得相关部门无法有效监管,对国有资产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在固定资产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单位,其中的固定资产并不计提折旧,这将导致财务报表不能明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造成一定程度上资产的账实不符,往往会导致固定资产的虚增。并且行政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增减变动需要相应审批程序,比较繁琐,因此,许多单位为了减少麻烦,在财务核算时并未严格按照相关的政策规定,从而造成了预算中核算管理的混乱。例如,内部控制实施困难情况下产生的内部往来挂账的混乱,甚至个别单位还会将一些并不能作为记账凭证的自制单据(领导批件、工程完工单、自制收据等)作为原始凭证记账使用。
三、预算管理执行问题的改进对策
(一)提高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
行政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在执行预算管理时,对于预算认识的不足,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和历史观念落后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相关人员对于预算管理的认识程度,加强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从实际出发增强其重视程度和责任心,充分理解预算管理在执行时应该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正确合理地利用预算支出,使预算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这其中,员工对于自己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十分重要,并且预算的执行应该得到单位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必须要从上而下的提高对于预算执行的传统错误认识,通过这种方法改变整个预算管理队伍的整体执行能力和相关素质,从而确保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预算管理执行力度
预算管理执行是整个财务预算管理重要的一步,是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始,预算执行力度的加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在预算管理工作下达后,进行层层分解,准确分析预算编制的内容,将其运用到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在执行时运用岗位预算执行责任制并结合运用相应的预算管理考核体制,使每个执行人了解自己的责任,明确并确认责任中心。
其次,对于预算管理执行内容与进度的刚性约束的进一步加强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明确预算管理计划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进度规划,在适当范围内进行公布,防止个别部门或执行人员在工作时故意或无意改变预算支出的使用用途,防止资金的超支使用,对于这些特殊情况,刚性的约束与监督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然后,在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审核后,及时、全面地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与审核,使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计划保持一致或不出现重大差异,能够及时合理分析特殊情况,做出有效的判断。若出现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挪用预算款等情况,必须要进行严肃处理,这正是刚性约束的表现与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普及运用,在执行预算管理时,加强预算执行的信息化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要将预算管理时指标的确立、执行步骤情况、调整信息、考核信息等都通过管理软件传递到其中,这样会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在各个部门和各个层次间传递的效益,缩短信息交流时间,从而提高了执行工作效率。并且随着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在迅速反映预算执行信息的同时,更加及时的监控审核预算的执行情况,对于其中的错误偏差能够及时的反馈和修正。这种模式能够使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更好地结合,降低了预算管理的财务支出风险。
(三)完善并规范预算执行相关会计核算
在预算执行时,会计核算对于财务管理是基础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两者是分不开的。按照相关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要求,合理科学的规范会计科目,使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执行中相应的会计核算能够更加准确的使用,及时登记入账。对于预算专项经费、往来款项、固定资产及其折旧等要建立相应的辅助明细账:关于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必须要有资产财务保全控制,如将材料存货等进行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查,使用账实核对,并使用财产保险等多种措施。在进行执行工作时,固定资产的报废、损坏要经过上级相关部门批准审核后,才能进行处置,不能私自进行处置,并要及时入账,计入相关账簿,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对于往来款项等要及时清查核对,禁止长期挂账等类似处理;在执行预算工作时,不能为了自身绩效与相关考核而盲目进行交易,必须在经过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后才执行,要最大限度的防止坏账的发生,建立相关的考核信用评审体制。
四、结论
行政事业单位是中国公共服务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三五”以后,加快进行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监管效能,对于预算管理执行有着更高的要求。预算管理执行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对于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要改变以前一些落后的历史预算管理执行观念,加强预算执行力度,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构建科学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从而使预算目标能够更好的实现,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这正是分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相关问题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几个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13(1):56-62.
[2]唐大鹏,吉津海,支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选择与指标构建[J].会计研究,2013(10):68-73.
[3]田祥宇,王鹏,唐大鹏.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会计研究,2013(4):29-35.
[4]陈国权,谷志军.决策、执行与监督三分的内在逻辑[J].浙江社会科学,2012(4):27-32.
[5]刘永泽,张亮.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2(1):11-19.
[6]唐大鹏,于洪鉴.基于风险导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3(6):66-68.
[7]李心合.内部控制研究的困惑与思考[J].会计研究,2013(6):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