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以及展望研究_工商管理

时间:2020-09-10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文/侯丹丹

传统的信用卡造成的伪卡、呆账等交易问题,以及近年来日益严重的网络诈骗,对网络金融与消费而言形成一大障碍。随着消费网络的普及,为保障买卖双方之间交易安全,第三方支付逐渐发展成型。通过对第三方支付的背景、型态与现状的考察,深入剖析第三方支付的创新模式与发展概况,以期增进人们对新型支付型态的了解。

一、第三方支付概述

(一)概念和发展背景

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备一定信用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交易中介平台,通常以网络为基础,并与各商业银行之间达成协议,在消费者、商家和银行间建立一个有效链接,实现从消费者到商家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结算与履约保证等功能。多数银行对信用卡签约商店均设有资本额或信息安全设备门槛,并且对小额付费有较高的收费,造成财力不足的网络商店或者个人卖家对此望而却步。传统的信用卡支付造成的伪卡、呆账、语言障碍等问题,以及近年来日益严重的网络欺诈,对网络金融与消费而言形成一大障碍。因此,为买家以及卖家提供履约担保的“第三方支付”获得了买卖双方的高度认可,并可提高交易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二)优点与风险

根据全球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情况,大致可以发现第三方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高安全性与高支付率;节省商家设备;降低运营成本;提供加值服务;提供纠纷证据;提供交易保障。

对买方而言,第三方支付的好处包括:货到才付款,买家可安心支付;延迟拨款机制,预防诈骗行为;使用虚拟账户,不必透露银行账户信息;由银行提供足额履约保证;网页与资料经过SSL加密,交易比信用卡安全方便。

对卖家而言,第三方支付的优点在于:收款即时通知查询,出货更迅速安全;电商会员无须注册,免开通费或手续费;货款收到后自动核账并通知卖家;对小微商家或个人提供了方便多元且易操作的付款工具。

虽然第三方支付提供交易方面的便利,但也存在不少风险。例如:沦为犯罪洗钱的温床;成为黑客觊觎的对象,造成交易双方损失;消费者资金遭挪用或者中介机构倒闭,无法索偿。

(三)第三方支付的交易模式

目前,第三方支付已经跳脱出单纯的代收转付业务,演变成多种型态。货币传输型(MoneyTransmitter)是卖家在付款页面附上第三方支付业者所提供的虚拟账号,买家可通过付款至虚拟账号的方式完成交易。交易履约担保型(InternetEscrowAgent)的交易模式,是当买卖双方达成买卖契约的意愿时,买方经由第三方支付业者所提供的信息平台向银行发出支付指令,银行取得授权后即将买卖金额交由第三方支付业者代为保管,之后通知卖家出货,待买方收货确认后,第三方支付业者再将金额交予卖家。

除了货币传输型和交易履约担保型的划分外,按照独立性与否可将第三方支付划分为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和非独立的第三方支付。独立的第三方支付是指完全独立于电子商务网站,不负责担保,仅仅为使用者提供支付服务和支付系统解决方案,如快钱、易宝支付等;非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则是依附于大型B2C或C2C电子商务平台,如支付宝、财付通等。

二、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

(一)第三方支付产业在国家电子支付体系中的地位

支付体系包括支付服务组织、支付系统、支付工具、支付体系等方面。支付服务组织包括中央银行、银行金融机构、支付清算组织。支付系统包括大小额支付系统、商业银行内系统、票据支付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外币支付系统等。支付工具则包括现金与非现金两种工具。最后,支付法规与监管体系则是负责制定规划、标准和法规政策,确保支付体系安全、高效率运作。

支付工具方面,目前非现金交易占据主导地位,除传统的票据、银行卡外,还有许多新兴的支付工具,包括网络或者移动第三方支付。负责这类新兴的支付工具组织,除了银行外,也允许非金融机构负责此类支付工具的清算组织,如支付宝。

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崛起的原因,主要因为网络小微企业不易从商业银行取得信用卡特约商店资格。加之目前在中国很多人并没有信用卡,为解决网络购物结算问题,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崛起。由于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存贷利差,支付结算收入占整个商业银行收入不到5%,商业银行并不重视小额支付市场,使得非金融机构的第三方支付业者趁机渗透市场并得以迅速成长。目前,全球交易值最大的第三方支付为中国,其型态发展多元,企业家数量庞大。

(二)产业发展沿革

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萌芽期(2000—2004年):2003年阿里巴巴推出了淘宝C2C市集,引领了中国网络购物的潮流,2004年阿里巴巴成立了支付宝,为淘宝网提供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开始。发展期(2005—2006年):2005—2006年间,快钱正式上线,率先提出第三方支付概况,出现了开放独立的支付模式,并推出IVR语音支付,移动支付开始出现。另外,支付宝则推出担保交易模式。转型升级阶段(2007—2013年):2008年第三方支付进入银行卡收单领域,形成综合电子支付模式。2010年后,快钱、支付宝新推出的支付方案逐渐成为主流,人民银行同年颁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规范业务发展方向。201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逐渐由单一支付扩展到企业流动资金管理解决方案后开始出现基金支付。移动P2P付款同年12月份出现。2013年,第三方支付出现理财产品,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关于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通知》,人民银行颁布《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同年7月,共有259个第三方支付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9月出现首批拥有跨境支付业务的平台。监管趋严与产业新发展阶段(2014年—):2014年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更加活跃,但同年,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遭官方暂停,并针对支付宝快捷支付额度进行下调。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传出收紧第三方支付牌照政策,第三方支付产业出现并购潮。

(三)持续增长的业务规模

根据IResearch统计,2014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人民币6万亿元,比2013年增长390%。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是未来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新亮点。预计2015—2018年间年均增长率约为32%,2018年第三方支付的交易额可达18.3万亿元。2013年与银行的深度合作,使得第三方网络支付公司找到了新的业务扩展点。2014年中国第三方网络支付规模达8.1万亿元,增长50.3%。

(四)产业垄断竞争格局初现

随着第三方支付的蓬勃发展,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市场逐步呈现寡头垄断格局。由于支付服务是最底层、最基础的金融服务,使得规模经济得以充分体现,其中移动支付、网络支付业务均呈现高度集中的寡头垄断格局。

三、中国第三方支付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服务模式的多元化

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从一开始单一支付业务,逐渐向多元化的综合支付解决方案发展,如银行卡收单、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电话/数字电视支付以及跨境支付等。而这些多元化的支付又朝向新兴支付市场如基金、保险、理财等领域。另外,传统产业网络化/电子化的趋势加深,也将成为网络支付的关注焦点。

(二)业者发展路径差异化

第三方支付业者分为独立和非独立的平台业者,非独立业者由于有商城的客户靠背,发展的方向由个人用户向外延伸到电子商务平台中小微商家的金融服务与商业服务等。另一类缺乏商城平台的广大客户族群的独立第三方支付机构,则采取差异化路线,以企业用户为主,加速朝向企业金融服务加值的业务。

(三)跨境支付业务持续发展

未来在海淘、跨境电商、留学教育、出境旅游(航空机票、酒店)等几种力量的推动下,中国跨境第三方支付业务将不断增长。

(四)网络金融监理将得以强化

展望未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为保护消费者利益,将会特别针对创新金融支付模式,进行强化监管。

四、结束语

随着网络消费习惯的出现与发展,第三方支付服务在网络金融交易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对消费者与买家而言,网络交易的最大风险在于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在此背景下,第三方支付所提供的履约保证,不但有效降低买卖双方的交易风险,也可以提升买卖双方网络交易的效率,促进网络资金流的顺畅发展。

为继续推动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主管部门应采用松紧结合的监管调控政策。一方面,应通过法规的松绑和调整,以促进网络交易市场效率为目标,鼓励金融创新;另一方面,应充分考虑第三方支付所蕴藏的风险,以网络金融安全和稳定为目标,完善金融监理机制与风险管控,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完善网络金融可持续发展环境。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商学院)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