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摘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不仅要关注转移培训的直接目的,也要兼顾深层目的和经济学目的,不仅要关注农民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培训迁移问题,即应用培训所学的程度。学习动机、就业机会、跟踪机制和工作情境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培训迁移的主要因素。文章最后提出明确培训目的、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配套政策和推动建立支持培训迁移的情境等促进培训迁移的思路。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迁移;影响因素;对策
当前,农村劳动力的供求关系正在从长期以来的“供过于求”逐步转向“既过剩,又不足”。从总量上看,农村劳动力仍然是过剩的;从结构上看,熟练劳动力已经出现全面供不应求的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已从“数量为重”逐步转向“质量为根本”,不仅要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的顺利就业,更要努力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最有效的提高过程,是提升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增进农民福祉,提高转移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培训迁移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目的
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劳动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要类型有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训,有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分成生存技能培训、发展技能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但无论是哪一种培训,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目的是想通过培训获得预期的结果回报。培训只是一种手段,培训本身并不是目的,农民技能的学习、行为的塑造也不是实施培训的唯一目的。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收益和成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三个层次的目的。
1、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收益和成本分析。首先要考察一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利益主体和成本主体,研究投入和产出的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相关的利益主体主要有政府机构、培训基地、农民、用人单位等。培训的直接收益主体是农民、用人单位和培训基地,农民的收益是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积累人力资本,实现转移就业和增收,用人单位的收益是使用不具备相关技能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培训基地的收益是培训收入;间接的收益主体是政府,通过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同时推动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和增收,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培训的成本主体主要是政府,农民和用人单位只承担一小部分。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收益和成本主体来看,用人单位和农民是培训的直接受惠者,但却不是经费的主要支付者,用人单位和农民的成本小于社会成本,转移培训与准公共品非常相似,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容易造成资源配置的失当。
2、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直接目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目的是使农民通过学习新知识、提高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有效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首先是保证农民新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掌握;接下来让农民凭借一技之长顺利实现转移就业;最后,运用培训所学,改善自己的行为,提高工作绩效,增加收入。
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深层目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深层目的,一是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二是促使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人均土地使用量,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基础;三是促使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4、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济学目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必须考虑投资回报率。其经济学目的是投资回报率大于零,即培训产出大于培训支出。如果通过培训农民掌握了一定技能却未能实现有效就业,那么农民参加培训所学内容无法转化为实现的生产力,农民和政府都难以从中受益,培训产出远低于培训投入;再如,农民参加后顺利找到工作,但所从事工作与培训内容相关性很低或者用人单位没能提高农民运用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环境,虽然农民实现就业,收入也提高了,但培训内容的转化率太低,将给政府和用人单位都造成了损失,人力资本投入难以转化成实际产出。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